IT三部曲之人工智能(上)

对于“智能”的思考,依然起始于中学时代,由最初:智能=人脑,接着是:智能≠人脑,再到:智能=人脑;经由这三个阶段的转变,形成现在我对智能的整体理解。

智能=人脑,在我看来,人的学习过程和电脑的编程过程是一样的,人类从出生接触家庭、幼儿院、小学、中学、大学,直到走向社会;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编程的过程。家庭、父母、老师、朋友、同事、领导、社会以及人生的启迪导师等等,无数的人和事编辑了我们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它的编程也是将社会知识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过程。老师告诉我1+1=2,那么我们认知的生活中,1+1就是等于2;而我们的程序员把1+1=2的公式写进去,计算机反应的结果也是如此。从这一点来看,计算机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是一样的,形成的过程也许不一样,但是结果是相同。

智能≠人脑,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心里学家说:人的一生有三个阶段的叛逆期。从离开母体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在吸收着周围环境的信息;6个月到1岁的时候是一个叛逆期阶段;3岁到5岁左右是一个阶段,12岁到18岁是一个阶段。对于人类来说每一个阶段的叛逆期,都是人类自己认知这个世界和周边环境的开始,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和周边环境的被动思维的碰撞磨合,最终形成自己思维方式和独立人格,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那么计算机呢?很明显它不具备这样叛逆期的成因和条件,当你把它的固定思维程序写到它的中央处理器里的时候,除非产生损坏,它永远都是按照你所写的程序进行运作;所以智能≠人脑。

智能=人脑,当电脑也产生叛逆,产生各种情绪的时候,包括:高兴、喜欢、快乐、愤怒、痛苦、仇恨等各种不同的情绪的时候,包括更高级的“爱”。我所说的这些情绪不是人为的设定好的程序,如果你人为的设定好的程序,那么这台电脑依然处于到第一个阶段。怎样让电脑产生自我的独立思维和情感,我想这也是无数所谓的“智能”科学家不懈努力的原因。当一台电脑真的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和情感的时候,它是机器还是人类?国外有很多优秀的人工智能电影,比如:《机械姬》、《超能派克》、《人工智能》、《机器管家》等优秀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探索出当智能有了真正属于人类的“自我意识”的时候,人与机器之间到底应该怎么做。当“智能=人脑”的时候,机器人的三大定律能起到多大程度的约束。

三大定律:(机器人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在我看来,当它们真的拥有了人类所有的情绪和情感后,它们已经属于“人类”,应当遵守人类的法律,而不是这三大定律;同样就会出现忠诚与背叛、独立与融入、战争与和平,这是新型人类与传统人类必然的结果。

这就是我在15岁之后,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