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学习笔记之二:什么是 AI 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本文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中的训练和推理过程,通过类比人类学习,解释了模型如何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学习规律,以及如何在推理阶段应用所学进行预测。讨论了深度学习技术、反向传播和优化策略,以及解决过拟合的方法,展示了模型训练和推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人工智能(AI)的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训练(Training)推理(Inference) 这两个词汇,它们是构建强大 AI 模型的关键步骤。我们通过类比人类的学习过程来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加自然而生动地理解AI大模型的运作原理。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类宝宝刚刚降临人间,还没开始学会说话,但是已经开始了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和学习,在这个早期的学习阶段,婴儿周围会有很多人类语言输入,包括听到医生、护士、母亲和家人的对话、感知周围的环境,甚至是听音乐和观看视频。这个过程就像AI大模型的初始训练,大模型通过海量的数据输入来学习人类自然语言的规律和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渐渐模仿和理解大人说的话,逐渐掌握了发出有意义的声音和词汇。这类似于人工智能在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后构建了一个具有理解和预测能力的模型,模型的参数就像是婴儿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学习的语言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婴儿逐渐长大学会说话后,他们就可以和父母进行日常对话,理解意思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产生了自己的语言。这阶段类似于AI大模型的推理,模型能够对新的语言和文本输入进行预测和分析。婴儿通过语言能力表达感受、描述物体和解决各种问题,这也类似于AI大模型在完成训练投入使用后在推理阶段应用于各类特定的任务,例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等。

通过这个简单而贴近生活的类比,我们可以更加自然地理解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就像人类学习语言一样,AI大模型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和模仿,逐渐构建起丰富而高效的模型,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的共通之处。

训练(Training)和推理(Inference)是AI大模型两个核心能力的基石。

在训练(Training)阶段,通过大量数据和算法,AI模型学会识别和生成规律。模型参数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以最小化预测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从而使其具备适应各种任务的学习能力,涵盖图像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

在训练阶段,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对接收输入的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优化,并通过学习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能够对输入数据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和优化器来最小化模型预测与实际标签之间的误差。为了提高模型的性能,一般需要使用大规模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以确保模型能够泛化到各种不同的情况。

这种学习方式,使得AI模型能够从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进而实现对数据的自适应分析和处理。同时,AI大模型还采用了迁移学习技术,将已经在其他任务上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新的任务中,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推理(Inference)阶段则建立在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新的、未见过的数据。模型利用先前学到的规律进行预测、分类或生成新内容,使得AI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做出有意义的决策,例如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和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

在推理阶段,训练好的模型被用于对新的、未见过的数据进行预测或分类。大型模型在推理阶段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输入,并输出相应的预测结果。推理可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对图像、语音或文本进行分类,也可以用于其他任务,如语言生成、翻译等。

这两个关键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得AI模型成为企业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强大工具。

  • 通过训练,模型从历史数据中提取知识;
  • 通过推理,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场景,从而做出智能决策。

这强调了数据的关键作用,因为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对确保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以一个图像分类任务为例简要说明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

假设我们要训练一个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来对猫和狗的图片进行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训练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庞大而多样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标记有猫和狗的图像,以确保模型能够学到各种猫狗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选择深度学习框架(例如TensorFlow或PyTorch)来构建我们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借助预训练的CNN模型,并在其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定义的层,以使其适应我们的猫狗分类任务。定义损失函数(比如交叉熵损失)和优化器(例如随机梯度下降SGD)是训练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将整个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更新模型的参数,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的性能。通过将训练集输入到模型中,进行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不断地更新模型参数以提高性能。通过监控验证集的表现,我们可以调整超参数,确保模型能够在未见过的数据上泛化。

经过多轮迭代后,当模型达到满意的性能水平时,我们保存模型以备后续的推理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推理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新的、未见过的图像进行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加载之前训练好的模型,包括保存的模型参数和结构

然后,将新的图像输入到模型中进行前向传播,得到模型的输出结果。这个输出结果通常是对每个类别的分数或概率。

通过应用softmax函数,我们将这些分数转换为表示每个类别概率的分布。这使得我们可以知道图像属于每个类别的可能性有多大。

最后,我们选择具有最高概率的类别作为模型的最终预测结果。这就是我们的模型根据学到的特征和规律对新图像进行分类的过程。

在整个训练和推理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过拟合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1、L2正则化或dropout,来限制模型的复杂性。此外,通过数据增强技术,如图像的旋转、缩放、翻转等,我们可以扩充训练数据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并处理这些挑战是确保模型在各种情况下表现良好的关键。

  • 25
    点赞
  • 4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人工智能读书笔记 今天读完X老师的《人工智能》这本书,整体感觉能收获的东西并不太多,或许是自己 对人工智能已经有些了解的原因,但是这本书仍然是关于人工智能方面比较科普的一本 书,对于我给这本书评分3星,如果是对人工智能不了解的读者阅读可以打4星。 什么是人工智能?维基百科的定义是AI就是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 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是有关智能主体研究的学问,而智能主体是指 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做出行动以达到目标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具备了人的 智能能力。那么人的智能能力包括了识别,定义,归纳,抽象,推理,决策等多个方面 的能力。 深度学习+大数据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上我们走的弯路就是一直想着去模仿人脑思考和推理的过程,即始终想 去把人的神经网络这个复杂模型的结构搞清楚,但是这种方式却收效胜微。而真正的转 变就在于从传统思路转移到基于统计学的思路,这个李X确实在里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其次就是在统计学基础上引入了深度学习的概念,而深度学习又依赖于海量大数据作为 样本输入。 也就是书里面说的深度学习+大数据引领了第三次AI浪潮。简单来说就是你不需要去 搞清楚人工神经网络这个精确模型是如何的?你只需要通过大量的样本输入去训练这个 模型,最终得到你需要的输出。简单来说一个计算机能够识别一只动物图片是猫,并不 是计算机能够精确的描述出来猫应该具备的体型特征,而是图片中的动物的特征矩阵和 数据库里面的动物猫最匹配而已。 对于谷歌的阿拉法狗战胜李世石在17年也引起了轰动,再次展示了深度学习算法和 人工智能的威力。对于人工智能来讲,计算机本身的CPU并行计算能力远超人脑,主要有 了合适的深度学习方法,计算机程序所发挥出来的人工智能威力巨大。 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首先我们来看下人工智能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把人的智能能力做下分类。 1. 固有模式和公式下的识别和计算能力。-这类计算机性能完胜。 2. 非固有模式的识别能力,包括语音的识别,图像的识别。- 这类在深度学习下已基本解决。 3. 固有模式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机已经解决。 4. 非固有模式下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当前已经对类似自动驾驶等问题得到解决。 而实际上最难的就是第四类,也就是说对于前三类计算机往往都很容易的通过图灵 测试,但是第四类往往要通过是最困难的地方。 书里面首先给出强人工智能的一些能力概括,其中包括了: 1. 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推理,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知识表示的能力。 3. 规划能力和学习能力。 4. 使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5. 将上述能力整合起来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 而超人工智能则是机器在所有方面完胜人类的人工智能能力,即在科学创造力,智 慧和社交能力等每一个方面都比最强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的智能。 今天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做什么? 这个小章节部分的总结还是比较到位的,具体包括了如下方面: 1. 跨领域推理能力(比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跨领域的联想和类别能力) 2. 抽象能力(人只需要少量样本就能进行事物抽象,但是机器往往需要大量样本输入) 3.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计算机程序能够识别猫的图片并不代表程序真正知道猫的外在特 征该如何) 4. 常识(或者说人类超过20万年遗传下来的基因上天生具备的能力) 5. 自我意识(机器如果有了自我意识,就会有自我和情感,就不再是简单的工具) 6. 审美(绘画,诗歌,音乐,文化,艺术,建筑,舞蹈) 7. 情感(机器如果拥有了自我意识,就很容易发展为拥有欢乐,悲伤,愤怒等情感) 人工智能时代是否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实际上我们看到即使没有在人工智能时代 ,在当前的大量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时代,已经有大量员工会失业。或者说这些 员工的工作会转移为其它相关工作。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审计,乃至后续人工智能 的发展一定会带来部分工种的消失,部分工作的替代和转移。 哪些工作最容易被替代,书里面提到了一个5秒钟法则,即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 ,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 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简单来说就是简单重复类+简单模式推理类(显性的有章可循)类工作都将被人工智 能所取代。而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综合分析决策,艺术创造,审美和情感相关的工作却 最不容易被替代。 ----------------------- 人工智能读书笔记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人工智能读书笔记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 人工智能读书笔记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页。 人工智能读书笔记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4页。 人工智能读书笔记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
AI模型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1. 图像分类:AI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图像数据,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体、场景和特征。 2. 目标检测:AI模型可以在图像中定位和识别多个目标,并给出它们的边界框和类别。 3. 语义分割:AI模型可以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分配语义标签,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更细粒度的理解。 4. 实例分割:AI模型可以将图像中的每个实例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分配语义标签,从而实现对图像中多个实例的精确分割和识别。 训练一个AI模型的一般步骤如下[^2]: 1. 数据收集:收集大量的训练数据,包括图像、标签和其他相关信息。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的缩放、裁剪、归一化等操作,以及标签的编码和处理。 3. 模型设计:选择适合任务的模型架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模型训练:使用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使其逐渐收敛并达到最佳性能。 5. 模型评估:使用测试数据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在不同指标上的性能表现。 6. 模型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如调整超参数、增加训练数据等,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7. 模型部署: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进行实时的图像处理和识别。 AI模型的优势包括: 1. 更好的性能:AI模型通过庞大的网络结构和大量的参数,可以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取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如更高的准确率和更低的误差率。 2. 更全面的理解:AI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对图像中的物体、场景和特征进行更全面的理解,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分类、检测和分割。 3. 更高的泛化能力:AI模型通过训练大量的数据,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特征和模式,从而具有更高的泛化能力,可以处理更多样化和复杂的图像数据。 4. 更好的可扩展性:AI模型可以通过增加网络层数和参数数量,进一步提升性能,适应更复杂和挑战性的计算机视觉任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