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太喜欢读书但是又渴望向优秀的人学习的人,在双十一买了几本名人传记,想借此了解到当今社会认为是“成功”的人的个人经历,并总结归纳一下这些人是否有同样的一些特质。首先阅读的便是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著作-史蒂夫·乔布斯传
说真的,书中的信息非常多,涵盖了乔布斯的一生,而现在我也只是“读”了一遍而已,因此目前的见解只是印象比较深刻的点,也许后面复读之后感悟又不一样了。但是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也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即使后续看完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这种变化追溯到个人的一些认知变化
对自己本性的冲击绝对是让自己对某件事印象深刻的催化剂。
作为一个骨子里讨好型人格的人,在读乔布斯的传记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不同性格特点的冲击:
我:总是尝试着与所有人友善,并且很在乎他人的评价
- 当与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会为了与人达成和解而”屈服“
- 害怕别人的指责,对于别人的指责第一时间怀疑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 害怕得罪人,不敢与人发生冲突,即使这是为了完成目标的一种方法
- 专注力比较差,脑子里总是想着所有的事情而不是专注于某个或者某几个最重要的
- 差不多先生
- 害怕犯错,对错误诚惶诚恐,当问题发生时总担心是自己的错误导致的
然后下面是我在阅读的时候乔布斯的一些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说乔布斯的做法一定是合适的,否则也不会在80年代被赶出苹果,但是我觉得恰恰是乔布斯身上的特质在90年代回归苹果时拯救了苹果并使其变为了一个伟大的公司)
- 若有不同意见,会利用自己的威严和地位使得别人服从执行(前提是乔布斯认为自己是对的)
- 若有指责,第一反应是认为别人污蔑自己(从乔布斯对于媒体,其他公司的看法等)
- 乔布斯与人发生冲突的场面太多了,比如于盖茨的相爱相杀,比如在他眼里别人不是天才就是笨蛋
- 专注力很强,他的一个原则是确立公司要做的几个重要事情,而不是面面俱到,而对于其个人,若其专注于某件事,则其他事情就被他忽略了
- 这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他对于产品的细节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并且达不到决不妥协,我认为是苹果产品体验力的根本原因
- (这个目前没有感悟到,后续再补充)
害怕犯错的服务型人格是制约前进的关键原因
我们暂且将社会中的人分工为两类;
- 发号施令者
- 任务执行者
对于发号施令者而言,害怕犯错的服务型人格是没有任何生存土壤的。发号施令就必然存在反对,就必然存在错误。想让所有人都认可你的指令,这是不可能的,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种害怕反对,害怕错误,害怕冲突的表现。没有人可以一直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想着等指令完全正确再发出,那么第一步就永远迈不出去了。所以社会上的发号施令者必然存在着一种威严,那就是即使指令是错的,那么被动执行者需要做的是将错误的指令变为正确的,如果不能改变,那就等第二次发号施令修正,而不是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个桥段,工程部的人问乔布斯,给我一个这么做的理由,答:我是CEO,我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
上面这段话我不是为了宣扬独断专行,而是想要说明这是被需要的:在存在不同的意见时,发号施令者需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严选择一条路并走下去,“选择并走”比“犹豫不决”更正确。如果选错了呢?这是发号施令者的能力问题,并不是性格问题。
而对于任务执行者,目前在我看来,害怕犯错误的服务型人格也许在早期可以让领导满意,但是长远看对职业生涯并不会有帮助。
在生涯初期,领导的要求是:给你一项任务,按照领导的要求将其完成。这是一个非常符合服务型人格的人的任务,任务有详细的要求,以及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少犯错误,比如根据系统方案的步骤将其实现成代码。那么这个任务的KPI就是实现它并没有其他错误。这个完美符合害怕犯错误的服务型人格的特点:为了不犯错误,为了不与其他人起冲突,我就严格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而完成之后,领导的评价是:能力不错!可能这个会让你在初期得到领导的青睐。
但是,当你的level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级别的时候,领导对于任务的KPI就变了,由解决一个明确可解决只是缺少一个执行者的任务变成了只有问题但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没有而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 这个时候后者其实更多的变为了一个“剖析”-“调研”-“讨论”-“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的,很难有直接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如果有的话早就执行了),其实这个时候为了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人就从“任务执行者”变为了“发号施令者”。由此可见,害怕犯错的服务型人格只能存在于早期的“任务执行者”。
而这个社会上哪种人所创造的价值更大呢?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