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码间串扰

奈奎斯特准则与带限信道可行的码元速率探究(篇一):什么是码间串扰

写在前:

  本篇是《奈奎斯特准则与带限信道可行的码元速率探究》的篇一,基础知识部分。介绍了码间串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篇二介绍了码间串扰的解决,参见基带传输系统的奈奎斯特准则与奈奎斯特速率。

  为了探究信道上可行的码元速率,我们首先要从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谈起。

  对于信道,我们期待它是理想的对原信号不产生任何变形,其(归一化)频率响应 C ( f ) C(f) C(f)被期待为处处为1,即相应的时域上,其(归一化)冲击响应为 c ( t ) = δ ( t ) c(t)=\delta(t) c(t)=δ(t)

  但实际上,信道通常只在某个给定的带宽内保持平坦,其(归一化)频率响应不是对所有频率 f f f都恒为1。更进一步,我们不妨广泛地考虑任何形式的非理想信道,它们的频率响应表现为 C ( f ) ≠ 1 C(f)\neq1 C(f)̸=1,相应的冲激响应记为 c ( t ) ≠ δ ( t ) c(t)\neq\delta(t) c(t)̸=δ(t),如图1中所示的信道。

图1 码间串扰简单示意

  从图1可以清楚地反映出ISI的物理意义是“码元彼此间的串扰”。码间串扰是由于系统传输总特性不理想,导致前后码元的波形畸变、展宽,并使前面波形出现很长的拖尾,蔓延到当前码元的抽样时刻上,从而对当前码元的判决造成干扰。

  下面我们进行更为具体的探讨:

  数字脉冲幅度调制(PAM)传输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发送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 G T ( f ) G_T(f) GT(f),冲激响应为 g T ( t ) g_T(t) gT(t);接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 G R ( f ) G_R(f) GR(f),冲激响应为 g R ( t ) g_R(t) gR(t)
数字PAM传输系统的整体框图

图2 数字PAM传输系统的整体框图

  我们发现从 a n { a_n } an a ^ n \hat{a}_n a^n的传输过程中,各个脉冲信号经过信道与接收滤波器后可能发生不期望的变形,从而影响接收。下面仔细分析这个问题。

  容易看到,信道 C ( f ) C(f) C(f)的影响完全反映在 y ( t ) y(t) y(t)的抽样值 r n r_n rn中,而经过接收滤波器后的输出信号为: y ( t ) = { [ ∑ k = − ∞ ∞ a k δ ( t − k T s ) ] ∗ g T ( t ) ∗ c ( t ) + n ( t ) } ∗ g R ( t ) y(t)=\Bigg\{\Bigg[\sum_{k=-\infty}^\infty a_k\delta(t-kT_s)\Bigg]\ast g_T(t)\ast c(t)+n(t)\Bigg\}\ast g_R(t) y(t)={[k=akδ(tkTs)]gT(t)c(t)+n(t)}gR(t)
y n ( t ) = n ( t ) ∗ g R ( t ) y_n(t)=n(t)\ast g_R(t) yn(t)=n(t)gR(t),并令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总的冲激响应为 h ( t ) = g T ( t ) ∗ c ( t ) ∗ g R ( t ) h(t)=g_T(t)\ast c(t)\ast g_R(t) h(t)=gT(t)c(t)gR(t)
相应地,总的频响函数为 H ( f ) = G T ( f ) C ( f ) G R ( f ) H(f)=G_T(f)C(f)G_R(f) H(f)=GT(f)C(f)GR(f)
于是 y ( t ) = ∑ k = − ∞ ∞ a k δ ( t − k T s ) ∗ h ( t ) + y n ( t ) = ∑ k = − ∞ ∞ a k h ( t − k T s ) + y n ( t ) y(t)=\sum_{k=-\infty}^\infty a_k\delta(t-kT_s)\ast h(t)+y_n(t)=\sum_{k=-\infty}^\infty a_kh(t-kT_s)+y_n(t) y(t)=k=akδ(tkTs)h(t)+yn(t)=k=akh(tkTs)+yn(t)
记抽样定时为 t = n T s + t 0 t=nT_s+t_0 t=nTs+t0,得到抽样值 r n = y ( n T s + t 0 ) r_n=y(nT_s+t_0) rn=y(nTs+t0)。其中, t 0 t_0 t0是相对每个时隙开始处的某个固定的时延,为了叙述简明,下面的讨论中不妨将其省略。于是 r n = y ( n T s ) = ∑ k = − ∞ ∞ a k h ( n T s − k T s ) + y n ( n T s ) r_n=y(nT_s)=\sum_{k=-\infty}^\infty a_kh(nT_s-kT_s)+y_n(nT_s) rn=y(nTs)=k=akh(nTskTs)+yn(nTs)          = a n h ( 0 ) + ∑ m = − ∞   m ≠ 0 ∞ a n − m h ( m T s ) + y n ( n T s ) \ \ \ \ \ \ \ \ =a_nh(0)+\sum_{m=-\infty\ m\neq 0}^\infty a_{n-m}h(mT_s)+y_n(nT_s)         =anh(0)+m= m̸=0anmh(mTs)+yn(nTs)
式中,令 m = n − k m=n-k m=nk。式中的第一项对应所期望接收到的 a n a_n an符号(不妨认为 h ( t ) h(t) h(t)是归一化的,即 h ( 0 ) = 1 h(0)=1 h(0)=1);第二项由 a n a_n an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构成,是其他符号对当前符号 a n a_n an的干扰,称为码间串扰或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第三项为噪声的影响。
  码间干扰反映的是基带系统传递函数的不良,其中包括信道的部分,也包括接收与发送滤波器等部分。其中的ISI对应项有: ∑ m = − ∞   m ≠ 0 ∞ a n − m h ( m T s ) = ⋯ + a n − 2 h ( 2 T s ) + a n − 1 h ( T s ) + a n + 1 h ( − T s ) + a n + 2 h ( − 2 T s ) + ⋯ \sum_{m=-\infty\ m\neq 0}^\infty a_{n-m}h(mT_s)=\cdots+a_{n-2}h(2T_s)+a_{n-1}h(T_s)+a_{n+1}h(-T_s)+a_{n+2}h(-2T_s)+\cdots m= m̸=0anmh(mTs)=+an2h(2Ts)+an1h(Ts)+an+1h(Ts)+an+2h(2Ts)+
可见,由于 m ≠ 0 m\neq0 m̸=0时的 h ( m T s ) ≠ 0 h(mT_s)\neq0 h(mTs)̸=0,前后的码元对第 n n n个码元的接收造成干扰。或者从传输各个码元时引起的脉冲 a n h ( t − n T s ) a_nh(t-nT_s) anh(tnTs)的角度观察,如图3所示,由于传输后的脉冲存在前导与拖尾,它在完成传递 a n a_n an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前后码元的接收,图3清楚地反映出ISI的物理意义是“码元彼此间的串扰”。(关于前导干扰这一点,我考虑真实情况下的系统是因果系统,不存在前导干扰,这里书本上应该只是在理论分析
码元彼此间串扰示意图

图3 码元彼此间串扰示意图

  因为前后码元是随机的,所产生的码间串扰也是随机的,如果它足够大就可能直接引起误码,及时它本身不太大,也会增加噪声产生误码的机会。而且,码间串扰的影响无法通过增加信号功率等方法来减弱。

  那么码间串扰如何解决。参见下一篇文章:基带传输系统的奈奎斯特准则与奈奎斯特速率。

  • 26
    点赞
  • 9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