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例子说明激光在医学上是如何应用的
请举3个例子说明激光在医学上是如何应用的。要求说明每个例子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使用哪种类型的激光器等。(本文部分参考 骆清铭等. 生物医学光子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眼科、皮肤科和肿瘤治疗方面。这些激光使用特定的波长,通过不同的物理和生物机制来治疗各种疾病。下面详细说明三个具体的应用例子。
激光在眼科的应用:屈光不正的治疗(LASIK手术)
屈光不正的治疗,特别是通过LASIK手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眼科中应用激光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本原理
LASIK手术的目标是通过重新塑形角膜来更正视力问题,从而改善或纠正近视、远视和散光。角膜是眼睛的前部透明结构,其形状对光的聚焦有极大影响。如果角膜曲率不正确,它会导致视觉图像无法在视网膜上正确聚焦,造成视力不清。
在LASIK手术中,首先要用激光仪器切开角膜表层,制作一个薄而小的角膜瓣(flap)。接着将角膜瓣折起,露出角膜的底层组织,然后使用另一种激光对这些底层组织进行精确的雕刻,以重新塑形角膜。最后,角膜瓣被放回原位,能够自然地与周围组织愈合。
技术特点
-
双激光技术:LASIK手术通常涉及两种激光器。首先,飞秒激光器用于切割并创建角膜瓣。飞秒激光提供了极高的精确度和重复性,能够制作均匀且定制的角膜瓣。其次,一旦角膜瓣被折起,准分子激光器(Excimer Laser)则被用来精确雕刻底层角膜组织。
-
映射和定制:在手术前,专门的映射技术如波前分析或角膜地形图会用来详细测量和记录角膜的形状和厚度。这使得激光雕刻能够精确到每一个特定区域,为患者量身定制矫正方案。
-
微创和快速恢复:由于手术无需大切口,仅通过微小的角膜瓣和激光雕刻,手术具有微创性,并且恢复期相对较短。多数病人在手术后几天即可恢复日常活动。
使用的激光器
飞秒激光器
用于创造角膜瓣。飞秒激光发射超短脉冲,通过在组织内部产生精细的光学击穿,来精确切割而不对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
原理: 飞秒激光器产生的是极短的脉冲,持续时间在飞秒级别(1飞秒等于 1 0 − 15 10^{-15} 10−15秒)。这种激光的特点是能量密度极高,但由于脉冲持续时间极短,其总能量输出相对较低,从而减少了热损伤的风险。飞秒激光主要通过非热作用(光击穿)实现其切割效果,即激光能量被组织吸收后迅速导致该区域的分子间断裂,形成微小的气泡,从而在不升高周围组织温度的情况下实现切割。
在LASIK手术中,飞秒激光器被用来精确切割角膜,创造一个薄的角膜瓣。这种精确控制允许眼科医生定制切割深度、形状和位置,以适应每位患者的特定需要。
准分子激光器
通常是氟化氩气体激光,用于精确塑形角膜底层组织。准分子激光通过控制高精密的紫外光脉冲,能够在不加热周围组织的情况下去除特定的角膜组织。
原理: 准分子激光是一种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激光,最常见的是波长为193纳米的氟化氩激光。准分子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物质的光解(即分子键的断裂),而非通过热效应,从而精确地去除角膜组织。这种激光的光束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每个脉冲都能去除大约0.25微米厚的角膜细胞层,而不损伤周围组织。
在LASIK手术过程中,一旦角膜瓣被创建并翻折,准分子激光用于重新塑形角膜的底层。通过精密控制激光脉冲的数量和位置,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屈光不正程度来精确调整角膜的形状,以改善视力。准分子激光特别适用于处理角膜组织,因为它的短波紫外线能够精准地移除细小的组织层,且几乎不产生热。
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激光去除纹身
基本原理
激光去除纹身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能量,穿透皮肤并被纹身墨水所吸收。这个过程叫做选择性光热解(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激光的能量针对性地作用于墨水颗粒,使其加热并破碎成更小的颗粒,最后这些小颗粒将被身体的免疫系统吸收和排出。正确的激光波长取决于墨水的颜色,因为不同颜色的墨水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技术特点
- 非侵入性: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激光去除纹身不需要切开皮肤,治疗风险低,并且恢复快。
- 选择性治疗:激光精确地定位纹身墨水颗粒,对周围的正常皮肤组织影响极小。
- 多色彩适应性:通过更换不同的激光波长,可以有效地去除不同颜色的墨水。
- 重复性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去除纹身,每次治疗之间需要数周到数月的间隔,以便免疫系统清除破碎的墨水颗粒。
使用的激光器
在去除纹身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类型的激光器:
-
Q开关激光器(Q-Switched Lasers):这一类激光器能够产生非常短暂但高能的激光脉冲。常用的Q开关激光器包括:
- Q开关纳秒激光器:如Nd:YAG激光器(波长532 nm和1064 nm),有效去除黑色和蓝色墨水。
- Q开关Alexandrite激光器(波长755 nm),适合去除绿色和蓝色墨水。
- Q开关Ruby激光器(波长694 nm),特别适合去除绿色、蓝色和黑色墨水。
-
皮秒激光器(Picosecond Lasers):这种激光器产生更短的脉冲,比Q开关激光器达到更高的峰值功率,可以更有效地打碎墨水颗粒,减少治疗次数并提高去除效率。常见的皮秒激光器包括:
- Nd:YAG皮秒激光器(波长1064 nm和532 nm)
- Alexandrite皮秒激光器(波长755 nm)
激光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激光诱导的间质热疗法(LITT)
基本原理
激光诱导的间质热疗法(LITT)是一种通过局部加热来治疗肿瘤的技术,主要用于固体肿瘤的治疗。其核心原理是将激光光纤直接插入肿瘤组织内部,然后释放激光能量以产生热效应。激光的热能会损害肿瘤细胞的结构并最终导致其坏死,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影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控制激光的热作用范围,实现靶向治疗。
技术特点
- 最小侵入性:相比传统外科手术,LITT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降低了手术风险。
- 靶向精度高:激光纤维可以精确控制,实现激光能量精确作用于肿瘤组织,避免或最小化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可视化操作:LITT常配合成像技术如超声或MRI使用,实时监控治疗过程,确保治疗精度。
- 重复性治疗:根据需求,LITT可以重复进行,适用于复发或残留肿瘤的再治疗。
- 局部麻醉:大多数LITT治疗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大幅降低患者的术中不适感。
使用的激光器
LITT主要使用的激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Nd:YAG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发出的波长多为1064 nm,能够深入组织中,适用于治疗较深部位的肿瘤,如肝脏或脑肿瘤。
- 二氧化碳激光器:波长为10,600 nm,更多用于表浅组织的凝固和切割,不过其在LITT中应用相对较少。
- 半导体激光器(Diode lasers):这些激光器的波长范围较广,有的可达980 nm或更长,适应于不同深度的组织治疗。
Nd:YAG激光器(钕掺杂钇铝石榴石)
特点:
- 波长:1064 nm,这种中红外波段的激光能深入组织达4至6毫米,适合治疗较深层次的肿瘤。
- 渗透力:较好的组织穿透能力,使其在治疗深部肿瘤(例如肝脏、大脑和乳腺肿瘤)时特别有效。
- 操作模式:可以切换为连续或脉冲模式,以调整热作用的深度和范围。
应用:
- 主要用于需要深层组织穿透的肿瘤,例如神经系统肿瘤、深部软组织肿瘤等。
二氧化碳激光器(CO2)
特点:
- 波长:10,600 nm,属于远红外光谱,主要作用于组织的表层。
- 渗透力:组织吸收率高,但穿透力较低,通常只影响表皮到浅层真皮。
- 操作模式:主要为连续波,提供均匀的热能分布。
应用:
- 因为其穿透力较弱,故在LITT中应用较少,但可用于肿瘤的表面治理或减少表层肿瘤的体积。
半导体激光器(Diode Lasers)
特点:
- 波长:通常在800至980 nm,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能力。
- 渗透力:中等至好,能有效穿透多种组织结构。
- 操作模式:可以是连续波或脉冲波,通过调节脉冲的持续时间和间隔,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热效应。
应用:
- 适用于治疗肝脏、前列腺、乳腺以及其他可通过软组织达到的肿瘤。
常见应用
LITT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内得到应用,特别是在下列情况:
- 脑肿瘤:对于位置难以手术的脑肿瘤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 肝脏肿瘤:肝癌患者中,特别是对那些不适合传统手术切除的病例。
- 前列腺癌:可提供一种替代传统手术的选择,减少手术并发症。
- 脊柱肿瘤:通过微创方式缓解肿瘤压迫引起的症状。
⚠️ 本文部分由GPT生成。
参考文献:
[1] Srinivasan R. Ablation of polymers and biological tissue by ultraviolet lasers[J]. Science, 1986, 234(4776): 559-565.
[2] Goldman L, Rockwell R J, Meyer R, et al. Laser treatment of tattoos: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ree year’s clinical experience[J]. JAMA, 1967, 201(11): 841-844.
[3] Vogl T J, Eichler K, Straub R, et al. 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 of malignant liver tumors: general principals, equipment (s), procedure (s)–side effects, complications and results[J]. European Journal of Ultrasound, 2001, 13(2): 1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