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C上电时序

eMMC上电时序

emmc最新标准发布于2015年,所以我们就开始讲最新的标准。

eMMC电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注意:
VCCQ指的是接口电源及核电压;

  • 3.3V
  • 1.8V
  • 1.2V

VCC指的是存储器部分电压;

  • 3.3V
  • 1.8V

请注意VCC需要大于或者等于VCCQ;

eMMC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注意:
CMD引脚在初始化未完成状态是OD门,也就是漏极开路的状态,所以需要一颗上拉电阻在这个网络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还有个引脚是VDDi引脚,这个引脚在设计时仅仅需要一颗电容就可以;

就是内部需要电容来稳定电压,在eMMC器件上,都是需要这个电容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电时序

以下是VCC的上电,请注意上电时间是从0.5V到VCCmin,初始化程序是从VCCmin到总线供电电压(一般是3.3V.),上电完成就开始初始化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是VCC和CVVQ的上电时序,请注意VCCQ先于和慢于VCC都可以。

When power-up is initiated, either VCC or VCCQ can be ramped up first, or both can be ramped up
simultaneousl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0-4-11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EMMC上电测试的方法或流程。首先,我得回顾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哪些相关信息可用。 用户提到了引用[3]和[4],里面提到EMMC上电后的流程,包括电压爬升、CMD1命令的使用,以及进入idle状态的条件。另外,引用[2]提到标准的上电恢复流程涉及emmc driver resume调用mmc_resume_bus函数。这些信息都是关键点,需要整合到回答中。 首先,我应该明确EMMC上电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设备在上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符合规范。测试步骤可能包括电压稳定性测试、命令时序验证、状态切换测试等。引用[3]中提到电压需要达到有效范围,并且可能通过CMD1调整,这部分需要详细说明。 然后,测试流程可能分为几个阶段:供电阶段、初始化阶段、命令交互阶段等。每个阶段需要检查的指标和使用的命令。比如,在供电阶段,要监测Vcc和Vccq的爬升时间和稳定性,这可能涉及到引用[3]中的内容。 接下来是CMD1的使用,引用[4]指出如果设备不支持boot mode,上电后会进入idle状态,需要发送CMD1来初始化。这里可能需要测试设备是否正确响应CMD1,并完成初始化流程。同时,测试是否在未发送CMD1时忽略其他命令,这也是验证设备行为的重要部分。 还需要考虑不同版本的EMMC,比如4.2之前和之后的差异。引用[4]提到旧版本可能立即进入idle状态,而新版本可能需要CMD1。测试时需要考虑版本兼容性,这可能影响测试用例的设计。 此外,引用[2]提到的emmc driver的resume函数mmc_resume_bus,这可能与软件层面的测试相关,比如在系统恢复时是否正确调用相关函数,确保总线配置正确。 然后,我需要组织这些信息,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回答。可能分为测试目标、关键测试点、具体流程步骤、注意事项等部分。同时,用户要求使用中文,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当前问题可能涉及较少数学公式,但如果有参数计算可能需要使用。 例如,电压稳定时间可能需要计算是否符合规范,如$t_{VCC\_stable}$应在一定范围内。或者初始化时序中的延时参数是否符合标准,如等待时间$t_{INIT}$。 在生成相关问题部分,需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想知道的内容,比如测试工具、常见问题、版本差异的影响、如何自动化测试等。这些问题需要自然关联到回答中的内容,比如引用中提到的CMD1、电压爬升、版本差异等。 最后,确保引用标识正确添加到对应的内容末尾,例如在提到电压爬升时引用[3],在讨论idle状态和CMD1时引用[4],在软件流程时引用[2]。 现在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关键点,比如硬件复位和软件复位的区别,测试中是否需要模拟不同的复位情况。引用[3]提到HWReset和SW Reset后的流程,可能也需要在测试中覆盖这些场景。 总结步骤: 1. 明确测试目的和范围 2. 分阶段描述测试步骤:供电、初始化、命令交互 3. 每个步骤中的关键参数和检查点 4. 注意事项和版本差异 5. 相关工具和常见问题 确保回答符合用户的结构要求,使用列表和代码块(如果有必要),但当前问题可能不需要代码,但可以提及测试脚本或工具的使用示例。 可能的问题点:用户是否希望了解具体的测试用例或工具?是否需要包括实际测试中的测量方法?根据引用内容,可能更偏向流程和关键点,而非具体工具,但可以简要提及常用的测试设备如示波器、协议分析仪等。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围绕测试方法、常见挑战、优化、工具和版本差异展开,确保每个问题都能从回答中找到依据。</think>### EMMC上电测试方法及流程 EMMC上电测试主要验证设备在供电、复位和初始化阶段的稳定性及协议符合性,包含以下核心步骤: #### 一、测试目标 1. 验证供电电压$V_{cc}$/$V_{ccq}$爬升时间及稳定性[^3] 2. 检测设备对CMD0(复位)、CMD1(初始化)等命令的响应时序[^4] 3. 确保设备状态机正确切换(idle→ready→identification→standby)[^3] #### 二、关键测试点 1. **供电阶段** - 监测$V_{cc}$(2.7–3.6V)和$V_{ccq}$(1.7–2.0V)的电压上升曲线,要求满足$t_{rise} < 1ms$[^3] - 检查电压波动范围(±5%以内) 2. **初始化阶段** - **硬件复位(HW Reset)**:通过拉低$RST_n$引脚触发复位,测量复位释放到设备响应的时间 - **软件复位(CMD0)**:发送CMD0后验证设备是否进入pre-idle状态[^1] - **初始化命令(CMD1)**: - 发送CMD1前设备处于idle状态且忽略其他命令 - 解析CMD1响应中的OCR寄存器,确认电压协商结果(如3.3V→1.8V切换) 3. **状态切换验证** ```plaintext 上电流程: Power ON → idle → CMD1 → ready → CID/CSD读取 → standby ``` 需通过示波器抓取CLK、CMD、DAT信号,确认时序符合JEDEC标准(如CLK频率≤400KHz初始化阶段)[^3]。 #### 三、测试工具 - **硬件**:示波器(测量电压/时序)、协议分析仪(解码eMMC命令) - **软件**:Linux MMC Utilities(发送特定命令)[^2] #### 四、注意事项 1. **版本差异**:EMMC4.2前版本上电直接进入idle状态,无需CMD1初始化 2. **温度影响**:需在-25℃~85℃范围内测试电压稳定性 3. **多设备兼容性**:测试主机控制器对不同品牌EMMC芯片的初始化兼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