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这把 “万能钥匙”,被无代码平台变成了 “万能螺丝刀”。现在,就算不懂复杂算法和编程,一线工人用可视化拖拽,就能快速搞出 “AI 质检”“智能调度” 这些应用。这种 “平民化” 的技术组合,正在制造业和医疗健康这两个硬核行业,掀起一场效率革命。
一、制造业:从 “少数人智能” 到 “全员数字化”
1. 设备管理:数据监控变得超简单
痛点突破:以前,工业 AI 系统动不动就得几十万元,中小企业根本用不起。现在,通过宜搭 /iVX 这些平台,对接阿里云 AI 的视觉能力,普通员工几个小时就能搭建一个 “设备异常识别系统”:摄像头能实时抓拍设备运行画面,自动标记出温度异常、部件松动这些问题(技术准确率参考行业成熟方案);预警信息直接同步到手机上,管理人员能马上响应。和传统模式比,设备运维效率大幅提升。
行业机遇:Emergen Research 预测,到 2028 年,全球工业无代码平台市场规模能突破 200 亿美元。中小制造企业搞智能化,门槛降低了 70% 以上。
2. 质量检测:流水线有了 “AI 助手”
平民化实践:用微搭 /iVX 加上腾讯云 AI 图像识别,质检人员不用专门训练,就能创建瑕疵检测模型。上传少量合格和不合格的产品样本,平台就能自动生成基础检测算法,像划痕、气泡这些常见缺陷都能识别出来。有个电子制造企业试过,用 AI 辅助质检,漏检率比人工降低了 30% 多,人力成本节省了差不多 20%。
市场潜力:“平民级 AI 质检” 越来越普及,预计到 2025 年,在中小厂的渗透率能从不到 10% 提高到 40%。
3. 生产调度:厂长也能 “拖” 出智能排产
轻量化落地:通过 iVX 数字孪生模板,管理人员能快速搭建产线虚拟模型。用拖拽的方式,导入机床、传送带这些 3D 组件,订单量、设备负载等数据能实时同步。AI 自动优化生产顺序,换模时间、物料周转这些关键指标,效率能提升 20%-30%。
趋势洞察:2025 年,中国低代码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 142 亿元,其中,制造业智能排产类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0%。
二、医疗健康:从 “高端技术” 到 “普惠工具”
1. 基层医疗:AI 诊断走进乡镇卫生院
技术下沉:靠着简道云加上百度 AI 医疗 API,村医在手机上就能做基础健康评估。像舌苔图像分析、症状智能匹配这些功能,能辅助中医辨识体质,诊断准确率跟县域级医疗水平差不多;还能自动生成健康建议,对接电子处方系统,基层诊疗效率大大提高。
普惠价值: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3 年,基层智医助理系统已经覆盖了 6 万多家机构。预计到 2028 年,基层医疗 AI 应用率能从现在的 20% 提高到 50% 以上。
2. 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有了 “数字管家”
个性化服务:用飞书多维表格加上 ChatGPT,社区工作者能快速搭建慢性病管理工具。自动记录血压、血糖这些指标,生成趋势分析,AI 根据临床指南,给出饮食、用药提醒。有个社区试点,患者随访效率提高了 40% 多,漏检率、断药率都降了不少。
市场空间:中国有 4 亿慢性病患者,可只有大概 15% 用智能管理工具。随着无代码技术越来越普及,相关应用装机量每年预计能增长 30%。
3. 药物研发:中小药企有了 “轻量化突围” 的办法
效率革命:通过明道云这些平台,对接公共数据库,研发人员能快速筛选药物靶点。输入疾病类型、化合物特征这些参数,AI 自动匹配高潜力分子结构,成功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大概 30%。有个生物科技初创企业试过,早期研发周期缩短了 25%,试错成本降低了 40% 多。
三、技术平权:让人人都能设计 “AI 应用”
人才重构:BOSS 直聘 2025 年数据显示,“无代码开发工程师” 平均月薪在 1.1-1.3 万元,人才需求每年增长 50%。技术门槛降低了,不是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参与工业 APP 开发。
企业价值:中小企业用无代码加 AI,能把智能化项目成本控制在传统开发的 1/5 到 1/3,功能实现度能达到 70% 以上,真正做到 “小成本大智能”。
核心逻辑:AI 负责复杂计算,无代码解决落地门槛,人专注定义需求。这种分工模式,正在重塑这两个行业的技术应用生态。
技术普惠时代的 “双向奔赴”
无代码和 AI 结合,本质上是 “技术供给” 和 “场景需求” 深度共振。制造业想要快速落地的智能工具,医疗健康行业需要低成本的普惠方案,无代码正好提供了 “轻量级、个性化、易迭代” 的解决办法。对从业者来说,别再纠结技术壁垒了,赶紧拥抱 “拖拖拽拽 + 定义需求” 的新技能。毕竟在这场效率革命里,怎么上车比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