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APP无线上传与接收数据)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 背景
- 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设备远程监控与数据交互需求激增,OneNet作为主流物联网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服务。
- STM32单片机凭借高性能、低功耗和丰富外设接口,成为嵌入式开发的首选控制器。
- 目标
- 设计基于STM32的终端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如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并通过WiFi模块上传至OneNet平台。
- 开发移动端APP,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及远程控制指令下发。
二、系统架构设计
- 整体架构
- 设备端:STM32F103C8T6主控 + 传感器模块(DHT11、BH1750等) + ESP8266 WiFi模块。
- 云平台:OneNet物联网平台(数据存储、规则引擎、设备管理)。
- APP端:Android/iOS应用,通过HTTP API或MQTT订阅实现数据交互。
- 通信协议
- 使用MQTT协议实现设备与OneNet的双向通信(低带宽、高实时性)。
三、功能模块设计
- 数据采集与上传
- STM32通过I2C/SPI接口读取传感器数据(如温湿度、光照)。
- ESP8266模块通过AT指令或固件开发,连接OneNet并发送JSON格式数据。
- 云端数据处理
- OneNet配置数据流(如温度、湿度)、触发报警规则(如温度超限时推送告警)。
- APP功能实现
- 数据可视化:折线图、仪表盘展示实时数据。
- 远程控制:通过OneNet API下发指令(如开关LED)。
四、硬件设计
- 核心硬件选型
- 主控芯片:STM32F103C8T6(72MHz主频,64KB Flash)。
- 传感器模块:DHT11(温湿度)、MQ-2(烟雾)、BH1750(光照)。
- 通信模块:ESP-01S(AT指令模式,支持STA/AP联网)。
- 电路设计
- 最小系统电路:电源、晶振、复位电路。
- 传感器接口电路:模拟输入(ADC)或数字接口(I2C/SPI)。
- WiFi模块连接:串口通信(USART) + GPIO控制使能引脚。
五、软件设计
- 设备端程序设计
- 初始化模块:
- 传感器驱动(DHT11数据读取、BH1750光照采集)。
- ESP8266联网配置(AT指令发送SSID/密码,连接OneNet)。
- 数据上传逻辑:
- 封装JSON数据包,通过MQTT协议发布至OneNet指定Topic。
- 指令接收处理:
- 订阅OneNet下发的控制Topic,解析JSON指令(如“LED_ON”)并执行。
- 初始化模块:
- APP开发
- 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调用OneNet HTTP API获取数据流。
- 集成MQTT客户端(如Paho库),实现实时数据推送与指令下发。
六、OneNet平台配置
- 创建产品与设备
- 在OneNet控制台创建产品,选择MQTT协议接入,获取设备三元组(ProductKey、DeviceName、DeviceSecret)。
- 数据流与规则引擎
- 定义数据流(如temperature、humidity),配置报警规则(如温度>30℃触发短信通知)。
- API调用与调试
- 使用Postman测试OneNet API,验证数据上传与指令下发功能。
七、系统测试与优化
- 单元测试
- 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度测试(如DHT11误差范围±2℃)。
- WiFi模块连接稳定性测试(断线重连机制)。
- 综合测试
- 全链路数据上传延迟分析(设备→OneNet→APP)。
- 压力测试:模拟多设备并发上传,评估OneNet平台负载能力。
- 优化方向
- 数据压缩(减少JSON包大小) + 心跳包机制(维持长连接)。
八、创新点与扩展性
- 创新点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如环境参数综合评分)。
- 低功耗设计(STM32休眠模式 + ESP8266定时唤醒)。
- 扩展性
- 支持NB-IoT模块替代WiFi(适用于无网络覆盖场景)。
- 结合AI算法实现数据预测(如温度趋势分析)。
九、时间安排与参考文献
- 时间计划
- 第1-2周: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 第3-4周:STM32驱动开发与OneNet接入。
- 第5-6周:APP开发与联调测试。
- 第7-8周:论文撰写与答辩准备。
- 参考文献
- [1] 基于STM32的OneNet环境检测系统(电路与代码示例)
- [2] 物联网平台开发与MQTT协议详解
- [3] NB-IoT与OneNet结合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
备注:本人有完整代码、电路图及测试数据,有偿提供;支持定做。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