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要有被讨厌的勇气(1)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是一本惊艳的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 哲人:哎呀,你好像不高兴啊。
  • 青年:关于课题分离还有自由,那之后我又独自冷静地想了想,等感情冷却之后用理性的头脑想了想。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课题分离不可能实现。
  • 哲人:哦。请你讲一讲。
  • 青年:分离课题,这最终是一种划清“我是我、你是你”界限的想法。的确,人际关系的烦恼也许会减少,但这种生活方式真的正确吗?我只能认为它是一种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的个人主义。在我第一次来拜访的时候,您好像说过阿德勒心理学的正式名称是“个体心理学”吧?我一直很在意这个名字,现在终于理解了。总而言之,阿德勒心理学即个体心理学,是引导人走向孤立的个人主义的学问。
  • 哲人:的确,阿德勒所命名的“个体心理学”这一名称也许很容易招人误解。在这里我要简单做一下说明。首先,在英语中,个体心理学叫做“individual psychology”。而且,这里的个人(individual)一词在语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
  • 青年:不可分割?
  • 哲人:总之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意思。那么具体来讲,什么不可以分割呢?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
  • 青年:啥意思咩?
  • 哲人:比如,请你想一想那位因为脸红恐惧症而来咨询的女学生的话。她为什么会得脸红恐惧症呢?阿德勒心理学不把身体症状与心灵(精神)分离开来考虑,而是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好比由于内心的紧张手脚会发抖、脸颊会变红或者由于恐惧而脸色苍白等。
  • 青年:心灵和身体会有联系部分吧。
  • 哲人:理性和感情、意识和无意识也是一样。一般情况下,冷静的人不会因冲动驱使而大发雷霆。我们并不是受感情这一独立存在所左右,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青年:不,这不对。只有把心灵和身体、理性和感情、意识和无意识这些因素明确区分开来进行考虑,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这不是理所当然的道理吗?
  • 哲人:当然,心灵和身体是不一样的存在,理性和感情也各有不同,而且还有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这些都是事实。
    但是,当他人大发雷霆的时候,那是“作为整体的我”选择了勃然大怒,绝对不是感情这一独立存在——可以说与我的意志无关——发出了怒吼。在这里,如果把“我”和“感情”分离开来认为“感情让我那么做或者受感情驱使”,那就容易陷入人生谎言。
  • 青年:您谁说我对服务员发火那件事吧?
  • 哲人:是的。像这样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做“整体论”。
  • 青年:那倒是可以。但是先生,我并不想听您空谈“个人”的定义。如果彻底探讨阿德勒心理学会发现它最终把人导向“我是我、你是你”的孤立境地。也就是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彼此都任性地活着。请您坦率地分析一下这一点。
  • 哲人:明白了。关于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一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你已经理解了吧?
  • 青年:是的。作为解决这种烦恼的手段,出现了人际关系方面的干涉,即课题分离这一观点。
  • 哲人:我上次应该说过这样的话——“要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可以太远。”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 青年:解开线?
  • 哲人:是的。你现在是把自己的线和他人的线乱糟糟地缠在一起来看世界。红、蓝、黄、绿,一切颜色都混杂在一起,这种状态叫“缠绕”,而不是“联系”。
  • 青年:那么,先生又是如何看待“联系”的呢?
  • 哲人:上一次,作为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处方,我谈到了课题分离。但是,人际关系并不止于课题分离。相反,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今天我们来深入讨论一下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整个人际关系的以及我们应该与他人缔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 青年:那么,我来问一下。在这里请您只简单地回答结论。先生您说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那么,人际关系的“终点”在哪里呢?
  • 哲人:如果只回答结论的话,那就是“共同体感觉”。
  • 青年:……共同体感觉?
  • 哲人:是的。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概念,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事实上,当阿德勒提出共同体感觉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人都离他而去。
  • 青年:好像很有意思啊。那么,那是怎样的概念呢?
  • 哲人:上上次说到过“是把别人看成“敌人”还是看成“伙伴””这个话题吧?
    在这里我们再深入考虑一下。如果他人是伙伴,我们生活在伙伴中间,那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去还可以认为自己在为伙伴们——也就是共同体——做着贡献。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 青年:究竟哪里是重点呢?这主张也太空洞了吧?
  • 哲人:问题是“共同体”的内容。你听到共同体这个词会有什么印象呢?
  • 青年:哎呀,应该就是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之类的范围吧。
  • 哲人:阿德勒认为他自己所叙述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 青年:啊?!
  • 哲人:也就是主张共同体并不是我们普遍印象中的“共同体”概念所指的既有范围,而是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 青年:不不,云里雾里了都。宇宙?过去或未来?您究竟在说什么?
  • 哲人:听了这话,大部分人都会产生同样的疑问。马上理解的确很难。甚至阿德勒本人都承认自己所说的共同体是“难以实现的理想”。
  • 青年:hh,这就麻烦了啊!那么,我反过来问问您。先生您能够彻底理解并接受这种甚至包括了宇宙整体的共同体感觉吗?
  • 哲人:我认为是。而且,我甚至认为,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阿德勒心理学。
  • 青年:啊?
  • 哲人: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
  • 青年:的确。
  • 哲人: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 青年:愿闻其详。
  • 哲人:在英语中,共同体感觉叫做“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对社会的关心”。这里我要问问你,你知道社会学上所讲的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 青年:社会的最小单位?哎呀,是家庭吧。
  • 哲人:不对,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要想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 青年:以此为起点怎么做呢?
  • 哲人: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e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 青年:对自己的执著?对他人的关心?这又是什么呢?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