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差异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从而引起空气分子(介质)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

由于不同物体的振动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这张图是使用采集卡在相同条件下采集的声音信号,虽然钢琴与管风琴的声音有明显的区别,但仅从时域波形观察,是很难区分这两者的。

所以我们要换一种角度,由时域进入频域,完成这种转换的工具则是傅里叶变换。它的内容在这里就不与介绍了,直接来看这两个乐器的频谱差异。如下图:

很明显,管风琴的频谱分量更加丰富,所以它的音色听起来也比较尖锐。
二、麦克风声音传感器
上述实验的声音都是由一个麦克风声音传感器采集的。

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明这种传感器的主要传感元件——咪头。它可分为:动圈式咪头、电容式咪头、驻极体咪头、硅咪麦克风。

实验中传感器使用的是驻极体咪头,学名为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它和喇叭刚好相反,是将声能转换成电能输出。

驻极体咪头的主要结构有:防尘网、外壳、金属垫圈、驻极体、塑料垫圈、背极板、PCB元件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驻极体、垫圈、背极板组成的电容结构。

最关键的则是驻极体材料,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其中一面上有一层金属薄膜。

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驻极体内就产生了一定的永久电荷(Q),这个电荷量是不变的。由于绝缘垫圈(塑料垫圈)的作用,驻极体和背电极(背极板)构成了一个电容器件。当声音的振动传来时,引起驻极体的振动,改变了电容中两个极板间的距离。根据电容公式C=Q/U,其中电荷量Q不变,电容C随着极板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所以电压U就会根据声音的振动不断改变大小。

但它输出的电压是非常小的,所以使用场效应管(或者运放)进行放大,因为场效应管是一种有源器件,要使它工作在放大状态,就需要接入一个直流电压。

以上就是驻极体电容麦克风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接下来,我们完成一个实验:测试音准。
三、实验:音准测试
首先连接设备,这次实验我们使用一个麦克风传感器,一个USB-3113数据采集卡以及一个直流电源。将传感器的输出端口(S)与采集卡的Ai 0相连,将传感器的GND端与采集卡的Ai Sense连接并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采集卡的Ai Sense连接,将电源的正极与传感器的VCC端连接,然后将采集卡的Ai Sence端与AGND端连接,最后将采集卡与电脑连接。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3000范例中的ai_continuous_full.vi,当然我们在范例中增加了一些计算频率的模块。接下来开始实验,启动程序,频率谱波形的振幅基本位于0坐标上,可见所处环境较为安静。

实验使用手机软件模拟钢琴发出各音名(1234567)的声音,这里给出各音名的基本频率。C 1 do 261.6Hz、D 2 re 293.6Hz、E 3 mi 329.6Hz、F 4 fa 349.2Hz、G 5 sol 392Hz、A 6 la 440Hz、B 7 si 493.8Hz。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以A4为基准,若频率比为2,则称为一个八度。又以十二平均律,将C4到B4分为12份。

回到实验中,在波形图中可以看到,手机发出声音还是比较准确的。do、la的频率都符合标准。

然后就是我自己唱的“do”,准确度不高。

还试了试高音和低音,总的来说是音准较差,声音偏低。

以上就是Smacq关于声音采集及频率分析的内容。实验中使用的范例大家可在网站中下载,另外文中的频率分析使用的是Labview自带的频率模块。文章的视频资料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跳转:
数据采集卡与【声音传感器】【频谱分析】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有关采集卡与传感器连接的更多内容,大家可在网站的知识库中查看。网站中也有关于采集卡的详细介绍,欢迎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