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钝感力的“钝”,不是木讷、迟钝,而是直面困境的韧劲和耐力,是面对外界噪音的通透淡然。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格外在意别人的眼光;另一种人无论别人如何,他们始终有自己的节奏。
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会搅乱自己的步调,让自己更加慌乱。与其把情绪的开关交到别人手中,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更加优秀。
时间不知不觉中,来到新的一年。2025开始新的忙碌。成年人的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渡自己的灵魂,独自敲击一些文字算是对这段时间做一个记录。

一、背景信息
电动商用车和农用车的电气/电子架构设计需紧密围绕其独特电力需求展开,以下从核心设计维度、技术方案及创新方向展开分析:
1、核心设计维度
高压配电网络
多电压域管理:商用车采用400V/800V双电压平台,高压驱动电机,低压控制辅助系统,通过DC/DC转换器实现能量交互,效率高达98%以上。农用车则采用“主-辅”电压分离设计,如600V动力系统与48V农机具控制,避免电磁干扰。
冗余与故障隔离:商用车采用环形高压配电网络,故障时可快速切断并切换路径;农用车则分区化配电,关键设备独立保护,确保作业安全。
电池管理系统(BMS)
长寿命与高效热管理:商用车电池组需满足高循环寿命(如8000次)与宽温域工作(-30℃至50℃),通过液冷与PTC加热技术优化电池性能。农用车则注重高倍率放电能力,如钛酸锂电池支持20C持续放电,满足旋翼电机需求。
能量协同管理:农用车BMS与农机具ECU协同,根据负载动态分配能量,如深耕时优先供电PTO,运输时减少液压系统功率,提升能效。
2、关键技术方案
动态负载响应
多电机协同控制:商用车采用全轮独立驱动或功率耦合技术,通过CAN FD总线实现扭矩矢量分配,提升牵引效率。农用车则通过双电机+行星齿轮组驱动,结合模糊PID算法,匹配作物喂入量与电机转速。
复杂工况适应性:农用车需适应多变的田间环境,如植保无人机通过六轴电机矢量控制与风场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输出功率,确保喷幅稳定。
能量回收系统
复合制动能量回收:商用车采用电液复合制动系统,优先通过电机反拖发电,能量回收效率达75%。物流车则通过预测性能量回收算法,结合GPS地图与传感器数据,优化回收时机,提升续航。
作业能量再生:农用车在PTO卸载或农机具势能变化时,通过电机反拖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