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人际关系论

在讲述了阿德勒目的论和课题分离理论,就可以使用这两个工具对我们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形成阿德勒的人际关系观念,也包括阿德勒的人生观。

就我个人而言,阿德勒人生观这块有其合理性。但是很多读者的人生观已经形成完整,很多基本的人生观念要想改变的确非常困难,需要时间和实践,不过可以在很多令你非常烦恼的事情上进行运用,使自己迅速解脱。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人际关系具有极强的主观性,类似于第2节目的论的内容所述,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不是客观的,而应该是在你的价值观内的好与坏。

如果你觉得好,你就能找到好的证据,如果你觉得不好,你总能发现关系的缺陷不足。

两人相处不可能完全做到处处平等,甚至可能一方超级主动另一方超级被动。这样的关系有的人就无法接受,而有的人则乐在其中,这全部源于人际关系的主观性。


1. 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的烦恼,其实都来自与人际关系,很多烦恼表面可能与人的直接接触无关,但是其本质还是人际关系。

例如孤独是源于感觉自己被他人疏远、自卑是来自于与他人的对比、缺钱也是来自于他人的对比,同时钱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人际关系的象征。

下面从几个常见的烦恼进行剖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自卑

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关于 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即劣等感

自卑的形成一般来自于我们与他人or理想的我们在某一方面的对比,当按照我们的价值观进行评估时,差距就会导致我们产生自卑。

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就会感到自卑,原因在于我们主观上将对方美化,并把自己丑化,认为对方在某一特质上超过自己,这样的对比导致了自卑、卑微。
例如对方做了某件事情,就自然而然将对方与某种优秀的品质联系起来,尤其是相貌出众者。但要是喜欢一个物品,就不会感到自卑,因为没有可比性。
但长期处于消极评价、PUA的环境中,也会导致自卑,这是由于不自觉地将他人对我们的要求转化为我们对理想的我们的要求。
自卑 - 知乎

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可以想到,如果改变价值观,改变我们对客观对比结果的主观解释,可能就不会感到自卑了。

例如母胎solo,痛苦的恋爱经历真的不如一直母单,母单的人有充足的时间完美自己,达到更高的高度,而且无需太多时间浪费在情感的自我调节上。

但是阿德勒将自卑细分为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二者的区别主要源于对失败的解读。

自卑感 与自卑情结

自卑感是指面对失败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认为自己应当努力去追求,并付诸行动,这是一种成长的刺激。

而自卑情结则是说面对失败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会认为自己这样的不足一定会导致失败,即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改变现状,进而消极怠慢。

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可以有自卑感而不要发展成自卑情结,就是说要提升自己、让自己也具备某种美好的特质,而不是陷入自我否定、悲观消极、卑微讨好的自卑情结。
为什么每次遇到真正喜欢的人就开始自卑?

自卑感
自卑情结
被赋予意义
产生目的
导致
被赋予意义
产生目的
导致
继续努力、自卑感
弥补不足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弥补
失败
没有任何改变、自卑情结
保持现状、或不再争取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无法改变,绝不会成功、厌恶自己
失败

注意自卑情结并不讨论某件事失败是否真的会导致某个问题的出现,而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例如个子矮不能幸福、人生是消极的、自己没有优点等等都是自卑情结。
再如不断否定自己,则是因为害怕自己再次面对自己的失败、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因此树立了避免人际关系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不再涉及人际交往、并厌恶自己打压自己以安慰自己、验证自己的想法。

当然,生活中的确有经验告诉我们,在某方面不足的确会大概率不会得到某样东西,但是我们不能某方面的不足就全盘否定自己,而是肯定自己的优势,重获信心。

例如,学历太低无法成为领导、未经训练的人无法参加奥运会等等。

优越情结

当我们对自身不足的看法,涵盖了他人的推测,就很有可能导致优越情结。

即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后,不是去想着怎么改变,而只是担心他人的嘲笑、自我的否定,以此导致的“虚假努力”、“权势张扬”、“傲慢”等。

优越情结
被赋予意义
产生目的
导致
虚假努力、权势张扬、傲慢等
不能让他人嘲笑、不能否定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担心他人嘲笑、害怕自我否定
失败

例如狐假虎威、沉醉于过去的成功、感动自己、只对自己高谈阔论、炫耀、否定他人、自欺欺人等。

夸耀不幸 / 愧疚诱导

同样是对自身不足的看法掺杂了对他人的推测。

夸耀不幸是说,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后,担心他人会借机伤害自己,或是显示自己的特别,以此导致的过度自我保护,即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支配对方,也叫愧疚诱导。

夸耀不幸
被赋予意义
产生目的
导致
支配、埋怨别人
不能他人利用、要表现我的特殊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担心被他人利用
失败

例如“我都xxx了都是为了你好”、“我都xxx了你就不能xxx”、倚老卖老等

的确对于某些人来说,不幸的确是极有力的武器。

综上所述,当我们面对自己与身边人的差异时,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这些解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

1.2. 愤怒

在阿德勒看来,发怒是一种情绪,而发怒也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屈服对方就范

无论是公愤还是私愤,都是期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不过社会意义不同。公愤除了要求对方按照个人意愿行事,还希望能够营造稳定的社会秩序,而私愤则仅仅是为了迫使对方屈服。

权力之争

辩论是常见的人际交互,但是很多时候辩着辩着就演变成了争吵、甚至人身攻击。

这是由于随着辩论的深入,双方辩友从最初的就事论事,转变为权力之争,即将辩论结果看作是一场竞争,既然是竞争,那就是力求成功,不可以失败。

最后,又从权力之争转变为信息茧房,即将胜负与人格尊严绑定,认为对方的人格、素质有问题,而这就已经远远偏离最初辩论命题本身。

例如杠精,为什么总有人有时间有精力在各大平台上对线,游戏里也不服solo。这些就是为了逼迫对方屈服认输。

复仇

如果当下对方屈服了,但很可能此次失败对方会一直记得,他真的认输了吗?

并没有,而是通过其他方式继续攻击,即复仇。

复仇也是逼迫对方就范的一种手段。

例如遭受父母虐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逃学、割腕自残等行为。其根本原因是,孩子认为被虐待的经历让他饱受痛苦,通过这一系列残暴行为引起父母的愧疚和注意,即报复父母。

有上述可见,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各种烦恼忧愁其实是来自于人际关系。

1.3. 烦恼的根源:对比与竞争

无论是自卑还是愤怒,产生这样的情绪,是来源于我们认为现实的我们与理想的我们存在差距,这是对比。

而理想的我们来源于哪里?不是拍脑子想出的,而是以他人为参照物得出理想的我们。因此极易导致与他人的竞争。

对比与竞争也是人的生存本能,但这也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因为对比与竞争,就一定存在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谁是胜者谁是败者。大家都是人,人生有多个维度,不可能在每个维度都胜于他人。

而当我们“失败”时,就自然而然地将他人看作是敌人,因此朋友在某一方面优于自己时,就无法给出真挚的祝福,而且还会陷入自卑情结。

别人家孩子、他不行、我是正确的、他是错误的、羡慕嫉妒恨、成功与失败、对的错的、忍耐,都是竞争的体现,这样的思维经常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谁比谁好只是一种映射

人生轨迹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己的人生与周围朋友的人生轨迹都是曲折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

但是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是努力使真实的自己向理想的自己靠拢。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优与劣,只是人生轨迹向某个维度映射的结果。例如以维度x为评价标准,真实的自己的轨迹貌似就不如朋友A,但是若以维度y为评价标准,真实的自己就远超朋友A。

可别忘了,这里所说的优与劣是在我们的价值观内,如果改变思维方式呢?

● 我们所认为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自卑感与目的论殊途同归,决定内心的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主观的解释。

无论是改变解释方式还是对自己的印象采取批判性思维,都有利于消除自卑感。

一见钟情的本质就是对方的行为掺杂了我们的联想,然而对方真如我们所想的那么优秀嘛?如果不长时间相处,真的不可下这样的结论,但这是来自于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 - 知乎
例如有人对我们非常热情,体贴入微,到底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外向者还是他仅仅是有求于你?不熟悉他的人就很难判断准确。

● 不能只看到别人优于我们的维度,还要看到我们优于别人的维度。

可能总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总有名校学生自杀,因为别人只看到了功名这一个维度,却没看到心理、精神方面的维度。
同理,羡艳他人是因为在某个维度别人确实比我们强,但在其他维度则未必哦。

● 在某个维度别人优于我们,是因为他人的人生轨迹较我们更靠拢那个维度。即别人的时间更多地用在那个维度上,而我们的时间用在其他维度上。

如果只看挣钱这一个维度,可能我们输给了身边人,这是因为他人在这个方面努力刻苦,甚至内卷、奋斗逼、工贼。而我们的时间用在了其他方面,例如运动、打扮、读书,让自己生活更丰富,即使挣钱这个维度比不上别人,那又何尝不可呢。

退出竞争,他人即伙伴

首先人生没有答案,但是很多微观的事情是的的确确有答案的,当我们的答案与他人的答案不同时,我们要摒弃驳倒对方的目的。

即退出竞争,将他人看作是伙伴,而不是敌人。正常的辩论就好,警惕输赢之争。

坚持本心就好,无需打败他人,做到课题分离,我做好我的课题就行了。

因此,道歉与离开并不是屈服,而是退出竞争,退出权力之争。

我是正确的,他有他的经历吧 / 他可能还没意识到吧 / 他可能也是对的 / 也许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注意,一味地委曲求全可能会导致关键问题没有被解决。

降低期望,超越自己

的确,期望的我们基本上来自于身边的人。身边人的有钱、健谈、美丽、成绩都使我们不自主地羡慕,想去超越,这会不自主地使我们陷入竞争,将他人看作敌人。

因此要记住超越的不是他人,即设立的目标不是他这个人,而是自己,做好自己的课题。不能整天想着他怎么厉害,而是想着我比昨天是否更加厉害。

“事不过三”、“吾日三省吾身”、“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曾踏足山巅,也曾跌落低谷,二者都让我受益良多” 这都是超越自己的体现。
PUA的本质就是 潜在地将他人对自己的高标准 转为 自己对理想自己的高标准,进而引起自卑。

无论是摆脱对比的思想,还是努力超越自己,都需要勇气。

实际上摆脱自卑依旧是围绕课题分离思路进行的,当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出自己的课题,而不在意他人什么课题他人如何解答,或者可以借鉴了解,过好自己。

2. 人生课题

从人际关系的烦恼到共同体感觉,就必须直面人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阿德勒将人际关系问题分为三个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三大课题。

直面这三个人生课题就可以实现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行为目标以及我有能力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心理目标

后面将会讲到,两个行为目标和心理目标就可以等同为一般常说的幸福

2.1. 三大课题:工作、交友和爱

注意这三大课题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阐述,并非劳动责任之类的,例如纳税。

工作课题

指由合作而缔结形成的人际关系,属于门槛最低,距离和深度最低的一种人际关系。所以很容易下了班之后就成了陌生人。

实际上无论是找工作、辞职、加薪、干活、应酬,这些职场上的事情都可以归结为工作课题。因为职场上的这些成就或是失败或是什么事件,都可以归结为人际关系的事件。

例如 找不到工作,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点自卑、因为失败而害怕面对批评、项目成功的满足都是人际关系。
再例如 常见的职场潜规则
职场上的阴招
什么是PUA
如何看待拼多多疑似回应「员工猝死」后秒删,是真的吗?拼多多又称截图系谣言
如何看待网传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 5 年老员工赶出公司一事?
这些都是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问题。

交友课题

摆脱了工作项目强制力而诞生的一种朋友关系,即在没有工作牵扯的情况下依然友好相处的一种关系。

当然朋友之间相处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例如
你在人际交往中吃过哪些亏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为什么说内向的人精神内耗很严重呢?
高敏感是一种天赋
敏感的人容易多想活得很累
背后吐槽别人真的不好吗
为什么部分人友善且独来独往?

在每个人看来友情也是有门槛的。个人认为每个人的社交精力有限,朋友多但是交往深度会不高,朋友少但交往的深度会很高,友情更深厚。

爱的课题

包括恋爱or夫妻关系 以及 亲子关系,这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强、最亲密的关系。

关于恋爱、婚姻、与父母相处这一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也是人生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之一。

阿德勒提到了自己的恋爱观:的确恋爱的双方需要与身边异性保持一定距离,这涉及到恋爱的责任感问题。实际上,如果总想着在亲密关系中束缚自己、束缚对方,会使双方特别痛苦、这也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而理想稳定的亲密关系,是指双方相处无拘无束,相互信任。比如常说的双方沉默也不会感到尴尬才是深厚情谊的表现。

其他的亲密关系方面的内容,例如
如何评价《亲密关系》
为什么恋人们会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惩罚对方
焦虑型依恋
我蹲在地上哭的时候,我男朋友从我身上山羊跳,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
恋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怎样的
发现自己舔的女神是别人的舔狗是种怎样的体验?
恋爱中,怎么避免自我感动?
女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舔狗的?
有哪些时候真的对父母感到失望?
父母情商低会给后代带来多大的影响?
父母有哪些强盗逻辑
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亲密关系对我们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既能够成为我们的软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铠甲,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一生的伤痕。

但无论怎样,都必须勇敢面对,见招拆招。

2.2. 人生谎言

指为了回避人生课题中的某一个问题而编造出来的蒙骗自己,欺骗他人的借口。

就是说问题出现了,要勇敢的面对,要努力解决,敢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既不是退缩放弃,也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哪个都不缺不了,必须面对而不是逃避

例如不断否定自己,则是因为害怕自己再次面对自己的失败、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因此树立了避免人际关系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不再涉及人际交往、并厌恶自己打压自己以安慰自己、验证自己的想法。
再例如在于他人相处时,出现问题就将责任全部归罪与他人,并且盼望别人做出改变。

注意,此处的逃避不是指有意的回避,而是关注的重点不是如何应对,而是其他内容,常见的如:

● 如果当初的一系列可能性

● 问题出在哪里。包括特质、人、事件、导火索,过去的事件

● 问题多么困难,可能带来的心理、身体创伤

● 问题的表现形式,例如语言、体罚、压力、身体疾病等

● 未来的一系列可能性,尤其是失败了会怎样

● 其他不相关问题

无论如何,对问题的分析是必要的,但是最终重点一定要落回到如何应对这一环节上,而不是拘泥、纠结、犹豫彷徨其他环节,甚至其他课题。

例如失恋这件事情,的确需要反思总结个人在恋爱过程中的错误行为,但不能总是沉浸在这些错误或是如果当初,而是面对自己的本心做出当下应该如何的决定,并去实践。
的确人是社会化的,他人的言语行为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影响。但是,如果出了问题,要勇敢面对及时做出应对,而不是期待他人做出改变,或者是不改变,那样永远不会幸福。

3. 共同体感觉 是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而幸福也可以从人际关系中找到。

阿德勒认为课题分离只是人际关系的起点,而人际关系的终点就是共同体感觉。

第3节提到,课题分离能够将我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分割,只需应对自己的课题而完全不用考虑他人的看法,但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实践,就可能会矫枉过正,导致对他人过于冷漠,闹的很僵,甚至看成是敌人

类似的,第4.1.节提到愤怒和自卑来源于竞争与对比思维,而这种思维本质上依旧是将他人视作是敌人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从根源上来讲,需要先将他人看作是伙伴

共同体可以理解为我和身边的一切

例如家庭、班级、宿舍、团队、组织、公司、学校、地域、国家、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都可以看作是共同体,最简单的 我和你 就是一种共同体,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有我。
例如 人与自然、METOO运动、女权发展的最大挑战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很累?有哪些东西是你读研究生以后才懂的?等等都是我与共同体之间的问题。

共同体感觉则是指将他人看作是伙伴 并在共同体内感到有自己的位置的状态,或称自我价值感,也称归属感,显然,共同体感觉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例如常说的双方沉默也不会感到尴尬,就是归属感的重要体现,而害怕关系破裂、感叹感情的脆弱、恐惧背叛欺骗的关系,就没有归属感,这样的关系崩塌、破裂,甚至主动舍弃是最好的,当然一般来说这样的关系结果都不太好。
背后吐槽别人真的不好吗
哪一刻你觉得你和朋友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被好朋友告白怎么办
如何当一个被强奸过的女生的男朋友
为什么越长大越难交到可以交心的朋友
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

根据共同体感觉的定义,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位置,都是共同体的一部分,并且没有一个人是位于共同体的中心。

如果是以被认可为目的来进行讨好的话,就是将自己看作是共同体中心,这样获得的共同体感觉是不自由的,也是自私的。

但是在做自己课题的时候,认识到我们自己主导我们的课题,并且出发点要以自己在共同体的位置为基础,不要抢占他人的位置更不要放弃自己的位置。

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里这种论调「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为什么主动放低自己的姿态后,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为什么喜欢上一个人后会变得很低姿态?
一个不断压抑自己的人最终会怎么样?
不值得作为真心朋友来交往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哪些特点?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tarry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