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理论-第四章:人本主义组织理论

章节章节
汇总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第三章:科层制行政组织理论
第四章: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第五章:网络型组织理论
第六章:行政组织目标第七章:行政组织结构
第八章:行政组织体制第九章:行政组织设置与自身管理
第十章:组织激励第十一章: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十二章:政府再造流程第十三章:行政组织变革

第一节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产生

1. 人本主义概念的源起

人本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也称为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平等自由。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是在组织内以人为出发点,尊重人,认为人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与社会性的,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人有享受幸福成就自我的动机。

人本主义的本质是把人变为主体。

【单选题】人本主义的本质是(B)
A:尊重人的价值
B:把人变为主体
C:人道主义
D:实行人性化服务

2.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教育水平提高,人们寻求交往工作伙伴和对组织的依赖
20世纪30年代:人本主义组织理论产生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盛行
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有创造力,个人价值优先于组织价值
注重人际关系,重点研究非正式组织

【单选题】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社会心理因素、行为动机、工作者个人的工作生活质量等,这就是(D)
A:科层制组织理论
B: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C:非正式组织理论
D:人本主义组织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1.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成就一: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
成就二:主持“霍桑实验”,发现工人需要“被关注”
得出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作生产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或习惯要求个人服从。)
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4、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核心是提高满意度)

【单选题】主持过著名的"霍桑实验",并创立人际关系学说的西方学者是(B)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马斯洛

【单选题】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的是(B)
A:照明试验
B:霍桑试验
C: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
D:对接线板接线实验

2. 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理论

1886-1961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两条原则:
1、“有效性”:组织协作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
2、“能率”: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协作能率是个人能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单选题】现代管理理论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B)
A:梅奥
B:巴纳德
C:马斯洛
D:赫茨伯格

3.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建者之一
行为科学:人的各种行为都是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由需要引起。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单选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排在第三位的是(A)
A:归属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单选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理论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跟工作内容有关:挑战性的工作、成就、赏识、责任、进步
保健因素,跟工作内容无关:政策、管理措施、监督、福利、工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
赫兹伯格有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有重合的部分

和需要层次论的对比:
双因素理论和需要层次论的对比

【单选题】根据双因素理论,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是指(A)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心理因素
D:健康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1、直接满足:通过工作任务以内获得满足:可以使员工学习新技能,产生新兴趣
2、间接满足:通过任务以外获得满足:晋升、嘉奖、报酬、福利等。

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1、激励和保健因素缺一不可
2、奖金要与绩效对等
3、因素分类有文化差异,因地制宜
4、工资奖金对未解决温饱问题国家,激励作用明显
5、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运用

5.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X理论-Y理论是员工是否有工作的源动力的两种观点
X理论-Y理论

【单选题】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是指(C)
A:Y理论
B:人性与组织理论
C:X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6. 阿吉里斯的人性与组织理论

观点1:组织中的人的个性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
观点2:正式组织(机器化,专业化)阻碍个性发展。
解决组织问题:
观点3:解决组织问题,应该把组织任务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观点4:管理者要了解自己和别人。从自己和别人中学习
观点5:为了更好的沟通,互相信任更加开放,对原有的行为方式解冻,采用新的行为方式并适当冻结。

阿吉里斯提出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是实践者。

矩阵结构适合学习型组织模式
矩阵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是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的一种结构。*
矩阵结构

7. 戈尔姆比斯基的公共组织发展理论

  1. 道德的管理
    认为道德的敏感度与令人满意的产出和工人的满意度相关
    提出五种价值观:
    1、工作必须被人在心理上接受
    2、工作必须允许个人发展才能
    3、给个人很大的自我决定的余地
    4、工人可以控制工作环境
    5、组织不应该成为行为唯一和最终的仲裁者,可以运用外在的道德秩序来评价组织和个人。
  2. 个人自由与管理控制
    把分权看做“解决核心道德问题”的答案
  3. “终极价值”与组织发展(建立终极价值观念),5个引导个人与组织改变的价值取向:
    1、接受以相互接近和开放沟通为基础的询问
    2、行为选择的意识和认知
    3、强调合作检讨问题并解决问题
    4、互相帮助、建立集体责任感
    5、真诚面对人际关系

【单选题】下列属于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是(D)
A: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C:​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D:阿吉里斯的人性与组织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简评

1.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基本观点

1、组织的心理——社会性(人不是完全利己的“经济人”,还有社会和心理影响 的”社会人”)
2、组织是一个协作平衡系统,组织和成员相辅相成
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成员之间的互相交往
4、组织的沟通:人们的交往不仅要依据法规制度
5、组织的人格整合性:因组织成员性格差异,组织要解决和协调沟通

2. 与古典组织理论的比较

优点:
1、强调“人性”而非“机械”的作用
2、强调“动态”而非“静态”
3、强调“心理”而非“生理”
4、强调“组织功能”(人员的技能和能力)而非“组织结构”(职位层次)
5、既重视“正式的”也重视“非正式的”
是古典的补充,但都没有考虑外部情况,任务系统是封闭的。

3. 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缺陷

1、没有将人的特点和行为与组织条件、外部环境、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联系
2、人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3、满意的工人是生产能力较高的人、正式结构限制自我实现的满足等命题受到现代组织理论的批判

思维导图1
思维导图2

本章主观题

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③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④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简述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1)组织的心理—社会性。
(2)组织是一个协作平衡系统。
(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
(4)组织的沟通。
(5)组织的人格整合性。

简述与古典组织理论相比,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的优点。
(1)强调“人性”作用而非“机械”的作用。
(1)强调“动态”而非“静态”。
(2)强调“心理”而非“生理”。
(3)强调“组织功能”而非“组织结构”。
(5)既重视“正式的”,也重视“非正式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