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及操作难度不断增大,经常导致误判和误操作。因此从工效学的角度开展座舱设计的工效学综合评价对提高飞行员工效、减少人为失误影响甚大。
座舱布局涉及到工效问题很多,如人体测量、应急反应、视觉、照明、健康、安全、显示器、控制器的设计与布局、以及显示屏信息布局方面的问题等。
1、座舱工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如果把评价对象视为系统的话,上述问题可抽象地表述为:在若干个(同类)系统中,如何确认哪个系统的运行(或发展)状况好,哪个系统的运行(或发展)状况差。对于有限个多个方案的决策问题来说,综合评价是决策的前提,而正确的决策源于科学的综合评价。
对工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人机界面中的人机环因素和相应的作业。评价因素的选择实质上是研究人机环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机界面性质。通过人机交互过程分析,可使确定研究对象的过程严密,合理。对人机交互作业进行分析,可使人机环因素相互作业的过程清晰明了,体现人机界面性质的过程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工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首先是对人机交互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也即确定人机交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机环因素和相应的作业;其次对交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人机环因素各自特性在交互过程中的体现,选定评价因素;最后对评价因素进行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有专家主观评定和比较判定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法。第1类方法适用于资料有限,主要依据专家经验知识来确定指标的被评价对象。第2 类方法适用于具有定量指标的被评价对象。如英国防务鉴定研究所I. R. Craig and G. L . Burrett 针对大型运输机C2130J座舱的工效学评价因素进行过研究,并根据英国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出了120个定性形式的因素。
评价指标选择对于座舱工效综合评价至关重要。评价指标确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系统性原则。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和整体性能。②可行性原则。③独立性原则。所选取的因素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同层次上的因素不具有包含关系或者是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较小。也就是说所选择的因素,一方面是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彼此要相对独立。飞机座舱工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驾驶舱内显示装置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驾驶员视角、视距、显示对象的大小、颜色、呈现方式、显示装置排列等。②驾驶舱内操纵器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操纵器是否按功能分组; 是否考虑人的反应时间; 操纵力的大小、位置是否符合人体尺寸要求和肢体用力范围、操作中是否方便等。③座椅的评价指标。主要考虑舒适性和安全性。座椅的尺寸是否适合人体的测量值;是否能保证人体具有良好的作业姿势;座椅角度是否符合防护救生。④驾驶舱作业空间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是否满足驾驶员手脚操作时所需空间范围及工效的可达范围。⑤ 驾驶舱作业环境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振动、噪声、温热条件、照明与色彩等。这些因素对安全操作工效均有显著影响。
工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①进行人机交互过程分析。以典型任务为过程分析对象,研究任务内容,列出交互过程中所有相关的人机环因素和相应的作业并进行统计与分类。②进行人机交互作业分析。以步骤①得到的作业为分析对象,用三维矩阵分析人的特性、设备属性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交互过程,交互点上所体现的所有因素就是人机交互过程中需要分析的评价因素。同时这些因素能够反映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业和各自的特性。③应用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四大技巧,分析比较评价因素间的关系,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指标。④确定指标间的层次和结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飞行座舱工效综合评价一般步骤主要包括: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每个评价指标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刻画系统所具有某种特征的度量。②评价指标的测评值。③评价模型的选择。所谓多指标综合评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