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的重点行业之一,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变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迅猛发展,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期。
在这场商业创新和战略发展变革中,如何构建一个应对全球经济产业变化的司库管理体系,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和运营资金,如何高效整合资金等金融资源,如何有效规避和管理资金风险,也在不断挑战着企业的管理能力。
目录
企业简介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潍柴控股集团”)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领先、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装备跨国集团。拥有潍柴动力、陕汽重卡、潍柴雷沃智慧农业、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火炬火花塞以及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德国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美国PSI、法国博杜安、加拿大巴拉德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海内外上市公司8家、股票11支。全球员工10万人,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1位,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18位,跨国指数39.06%。
其下属主要有六大业务板块: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装备。经过多年发展,成为装备制造领域综合实力强、行业链广的综合性集团。
项目动因
近年来,潍柴控股集团在业务持续拓展,市场规模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对产品创新、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在资金管理领域提出精益化运营、智能化风控的建设方向,在整体数字化规划中,资金管理系统化建设迫在眉睫。
潍柴控股集团通过多轮次供应商选型,历经方案交流、产品演示、招投标等多个环节,最终择优选择与用友合作。在咨询实施一体化服务模式中,对标国资委司库体系建设要求,整体规划具有潍柴控股集团特色的价值型司库体系。
价值型司库体系建设共分三个阶段,分别是司库基础建设,侧重于提升业务的流程化、线上化;司库价值提升,侧重于实现业务的全面化、自动化;司库战略赋能,侧重于探索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夯实基础,脚踏实地,小步快走,逐步实现业务从基础到高阶的完善。
基于着眼全局,立足现状,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建设的大原则,采用分阶段实施建设,本次潍柴控股集团资金管理系统包括账户管理、金融资源配置、资金风险管控、资金预测分析等内容,为潍柴控股集团面向全球化经营,构建价值型司库管理体系搭建基础。
细化账户管理
由于缺乏系统工具,在现有模式下,账户开销变流程无法线上留痕、事中审批、调档备查相关附件;账户数量清理靠人为自主申报,缺乏历史数据支撑;账户台账统计维度单一、时效性不高。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融资、票据无法与授信、担保额度自动关联;无法自动测算融资成本;数据质量高低主要依赖填报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资金风险管控
开展银行准入管理与黑白名单管理时,应用范围靠人为判定,缺乏校验机制;缺乏大数据统计及展示平台,结合资金运营指标、财务管理指标进行企业画像。
探索资金预测分析
希望结合全面预算,依据销售量测算未来资金流,预测资金盈亏,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
规划与设计
总体设计思想
本次资金系统核心设计思想为:构建以账户规范为基础,以资源配置为抓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数据价值挖掘为指引的资金管控体系,旨在将原本分散在成员单位的碎片化信息,由集团统一管控,支撑业务管理。
规划与建设目标
为优化和提升传统资金管理方式,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管控体系的横向贯通和纵向穿透,需推进数字化创新,实现账户规范、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数据挖掘四大目标。
账户规范
贯彻全集团统一标准,规范线上化流程,实现账户 “全覆盖、全口径、无死角”和“实时、可视、可控”。精简账户数量,提高管理效率效能,防范经营管控风险。
资源配置
构建“统一标准,贯穿到底”的金融资源管理,明确投融资需求,统筹内外部资源,提高数据准确性和丰富度,最大化资源价值。
风险管控
设计风险画像,设置预警指标,提炼相关数据,打造风险管控屏障,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外部风险、管控内部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数据挖掘
打通资金与业务,在资金系统数据标准、数据处理规范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从业务模块抽取数据、加工分析展示。
应用设计蓝图
本次项目建设围绕“账户规范、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数据挖掘”建设目标,落实“账户、融资、投资、风险、金融机构、预测”六大举措,夯实资金管理基础,提高资源调配能力,防控资金风险,挖掘数据价值。
建设内容与应用价值
建设内容
潍柴控股集团在资金系统建设过程中,资金组织架构已基本实现三位一体组织要求,确定了集团资金管理部门,负责集团资金管理政策的制定、资金事项的监督、资金业务审批等核心管控职能;财务公司承载银企直连通道及资金集中管理等金融服务职能;财务共享中心承载资金计划、结算、票据等资金辅助管理职能;各板块成员公司,负责资金业务执行职能。
依托用友资金管理平台,贯通业财系统,在总体规划与设计理念下,围绕六大举措,开展建设。
应用过程
场景一:账户管理
统一账户标准和规则,统计账户信息,建立账户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无限制增加管理字段信息,比如银行客户经理、函证地址等。档案新增或变更时记录经办人、操作时间等,记录完整痕迹台账。
统一账户开销变流程,分级次差异化设定审批权限。下属单位统一在资金管理系统提交开销变申请,至少提级审批至上一级机构。
管控账户数量,开户前通过开户行准入管理,控制合作银行数量;开户后通过设置低效账户规则,实时预警低效账户;开户后通过定期年检,检查账户档案数据准确性及数量变动趋势。
及时督办预警,开销变流程发起后,超期未办理或没维护系统信息时,需备注原因,驱动线上线下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
场景二:融资管理
融资额度自动关联,自动关联并统计融资、授信、担保数据,减少人为重复录入与核对,实现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完成从手工到系统升级。
跨系统授信额度关联,鉴于票据与授信分属异构系统,票据签发后共享系统将额度和票据状态回传至资金系统进行授信额度自动占用,票据兑付后共享系统将额度和票据状态回传至资金系统进行授信自动释放。
场景三:投资管理
开展投资品类差异化管理,分别按境外直接投资、金融资产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登记,不同品类开展差异化管理,境外直接投资侧重于台账统计,金融资产投资侧重于预实收益对比,金融衍生品投资侧重于风险过程管控。
开展金融资产收益预警管理,链接外部实时市场数据,获取标的物(比如欧元、美元、黄金等)净值,超出区间提示预警。
场景四:风险管理
开展企业风险画像管理,提炼展示指标,抽取财务报表系统指标数据,在资金系统数据标准、数据处理规范基础上,建立模型,加工分析展示。
开展金融机构风险画像管理,抽取历史合作数据,比如账户开户数量、票据承兑规模、融资总额及成本等,打破功能模块框架,获取全集团全级次与机构的合作范围及依赖度,辅助管理决策。
测算资金缺口,共享系统抽取票据信息整合测算承兑汇票兑付缺口。
场景五:金融机构管理
设置银行黑白灰名单,进行交易对手风险管理,非白名单内银行开展业务合作需单独报批,比如账户开户、票据签收。
设置银行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按照政策行、国有行、股份行设置银行大类,中农工建等设置银行类别,最小颗粒度是银行网点。分级开展银行评级,进行业务合作权限控制及预警,比如投融资、授信、担保、保函、信用证等。
场景六:资金预测
建立从资金后端到业务前端的全流程预测分析模型,实现资金预测分析场景化、动态化、智能化,提供决策支持。
应用效果
潍柴控股集团搭建资金管理系统后,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助力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集团资金管理系统与财务公司核心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等相互配合,逐步提升管理信息化,为后续价值型司库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价值一:建立全流程线上化账户管理体系
提高了账户资金合规管理水平,有效监控账户数量,建立了账户资金风险管控长效机制。
价值二:搭建全周期多品类投融资业务平台
企业能够合理实施掌握各项投融资数据全貌,一键穿透投融资信息,盘活企业授信资源,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负债结构,监控投资风险。开展数据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与风险可控。
价值三:完善以数据驱动的资金风控管理机制
链接外部实时市场数据,沉淀内部海量历史数据,通过头寸预警、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量化分析模型,合理预测资金缺口、有效降低资金持有量及流动性风险。
对于装备制造行业及先搭建财务共享后建设资金系统的企业,可以借鉴潍柴控股集团资金管理建设思路,建立集团全级次线上化账户管理体系,搭建集团全周期多品类投融资平台,完善以数据驱动的资金风控管理机制,健全资金管理体系,提升资金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财务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增强财务决策支持水平。在系统的搭建过程中,持续关注并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管理水平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