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视觉SLAM 用相机解决定位和建图问题

本文介绍了视觉SLAM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个名为“小萝卜”的机器人示例,阐述了如何使用相机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讨论了单目、双目和深度相机在SLAM中的应用,强调了相机类型对获取深度信息和解决尺度不确定性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零基础,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欢迎大家转载本篇文章。分享知识,造福人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引言:视觉SLAM 是指用相机解决定位和建图问题。本文以一个小机器人为例形象地介绍了视觉SLAM的功能及特点。
本文选自《视觉SLAM十四讲:从理论到实践》。

  SLAM 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的缩写,中文译作“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它是指搭载特定传感器的主体,在没有环境先验信息的情况下,于运动过程中建立环境的模型,同时估计自己的运动。如果这里的传感器主要为相机,那就称为“视觉SLAM”。

  假设我们组装了一台叫作“小萝卜”的机器人,大概的样子如所示。
           图片描述
        小萝卜设计图。左边:正视图;右边:侧视图。设备有相机、轮子、笔记本,手是装饰品。
  
  虽然有点像“安卓”,但它并不是靠安卓系统来计算的。我们把一台笔记本塞进了它的后备箱内(方便我们随时拿出来调试程序)。它能做点什么呢?
  我们希望小萝卜具有自主运动能力。虽然世界上也有放在桌面像摆件一样的机器人,能够和人说话或播放音乐,不过一台平板电脑完全可以胜任这些事情。作为机器人,我们希望小萝卜能够在房间里自由移动。不管我们在哪里招呼一声,它都会滴溜溜地走过来。
  要移动首先得有轮子和电机,所以我们在小萝卜的下方安装了轮子(足式机器人步态很复杂,我们暂时不考虑)。有了轮子,机器人就能够四处行动了,但不加控制的话,小萝卜不知道行动的目标,就只能四处乱走,更糟糕的情况下会撞上墙造成损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它的脑袋上安装了一个相机。安装相机的主要动机,是考虑到这样一个机器人和人类非常相似——从画面上一眼就能看出。有眼睛、大脑和四肢的人类,能够在任意环境里轻松自在地行走、探索,我们(天真地)觉得机器人也能够完成这件事。为了使小萝卜能够探索一个房间,它至少需要知道两件事:

  • 我在什么地方?——定位。
  • 周围环境是什么样?——建图。

“定位”和“建图”,可以看成感知的“内外之分”。作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小萝卜,一方面要明白自身的状态(即位置),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外在的环境(即地图)。当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非常多。比方说,我们可以在房间地板上铺设导引线,在墙壁上贴识别二维码,在桌子上放置无线电定位设备。如果在室外,还可以在小萝卜脑袋上安装定位设备(像手机或汽车一样)。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定位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了呢?我们不妨把这些传

  • 2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