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在电力电子电路中,不管是逆变器还是整流器输入级都需要大容量的支撑电容提供脉动电流。对于大功率电路而言,支撑电容的容量较大,电解电容是比较常用的大容量功率电容。
1、电解电容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我们最初学习电容器的原理的对象基本都是平板电容器,在两个平板之间放入电介质,这就构成了最简单一个电容器。并且有 平板式电容计算公式:C=ε *ε0* S/d; 式中: 电容C,单位F; ε 相对介电常数; ε0真空介电常数8.86×10(-12方)单位F/m; 面积S,单位平方米; 极板间距d,单位米。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如果需要增加电容器的容量,在电介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平板的面积,缩小平板的间的间距。电解电容在结构上就是将平板电容器卷起来以获得足够大的容量,市面上铝电解电容产品的容量一般在0.47uF~10000uF。
1.1 基本结构
平板电容器模型电介质一般都采用固态电介质,依靠电荷的极化来储存能量,电解电容内含有液态电解液。离子是导电的,因此需要一个绝缘的隔膜进行“绝缘处理”。这就是阳极的化成处理,可以简单的认为将Al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获得不导电的Al2O3。这个阳极氧化层的厚度决定了电容的耐压并且充当电容器的电介质。而阴极不做处理,只自然氧化形成很薄的Al2O3,可以认为和纯铝没有区别。阴极氧化层的耐压非常低,常温下大约在1~1.5V,因此铝电解电容禁止反接电压。
如图1-1、1-2所示,阳极和阴极中间夹着浸满电解液的隔离纸。卷成圆柱状后通过铝壳封装,并在铝壳上方压制出防爆阀,用于失效时反应气体的排放。


1.2 电容的充放电与自修复反应
如图1-3,当阳极加正电压,阴极加负电压,阳极中金属Al的电子被拉到阳极,靠近氧化层的Al失去电子形成Al3+离子。中间的氧化层Al2O3不导电,因此O2-离子无法进入阳极和Al3+离子发生氧化反应。正离子沿着电场的方面,负离子逆着电场的方面移动。正离子集中在阳极,负离子集中在阴极,形成电荷能的存储。当电场消失,正负离子恢复到原始位置,电场能量被释放。
铝电解电容有一个有趣的自修复功能:如果电容的氧化层老化,绝缘耐压变低,电解电容能够通过自身的电解液反应重新将氧化层进行修复。如图1-4所示,在电场的作用下,缺失的氧化层通过阳极的Al3+离子和O2-离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新的Al2O3氧化层。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修复反应不能太剧烈,如果电压过高,击穿氧化层,产生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H2气体,从而引起电容爆炸。
同样的,阴极也存在氧化层(自然形成),这个氧化层非常脆弱,很小的反向电压就能击穿。击穿后的“阴极”(加上了正电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阳极”氧化层附近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2,引发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