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用带屏蔽层的双绞线作为差分信号传输线会更可靠。带屏蔽层的双绞线通常被用作长度大于0.3m的电缆。
由于取决于传输线的信号延迟时间,CAN-bus总线的通讯距离可能会随着波特率减小而增加。
必须考虑外界干扰,例如由其他电气负载引起的电磁干扰。尤其注意有大功率电机运行或其它在设备开关时容易引起供电线路上电压变化的场合。如果无法避免出现类似于CAN-bus总线与电压变化强烈的供电线路并行走线的情况,CAN总线可以采用带双屏蔽层的双绞线。
所采用的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约为120Ω。由于CAN-bus总线接头的使用,CAN-bus总线的特征阻抗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过高估计所使用电缆的特征阻抗。
所使用电缆的电阻必须足够小,以避免线路压降过大,影响位于总线末端的接收器件。为了确定接收端的线路压降,避免信号反射,在总线两端需要连接终端电阻。
电缆结构
带单屏蔽层的CAN电缆剖析与连接线示范
带双屏蔽层的CAN电缆剖析与连接线示范
在使用双层屏蔽线的双绞线时,使用者必须注意:电缆的外屏蔽层只能通过一个连接器的外壳连接到大地上。由于连接器的外壳一般与已接地的设备前面板相连接,连接到到外屏蔽层的连接器外壳和连接器的5针在网络中一点连接。这可以被应用到类似的内屏蔽层也接地的设备上。
与传输线长度相关的电缆直流参数推荐值
1) 电缆交流参数推荐值:120Ω特征电阻、5ns/m延时;
2) 为了把电缆直流电阻引起的电压衰减降到最小,较大的终端电阻值(例如选用非标准的150~300Ω;而在ISO11898标准中,提供的参考值为“118Ω<RT<130Ω”范围)有助于增加总线长度。
CAN网络位定时标准(采用晶振为16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