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全球之旅2012 中国 @深圳敏捷部落
主
讲
时
地
记 录:白恩鹏
演讲简介:
关键词:组织改革 产品极致 开放心态 轻敏捷
开始:
(主持人)欢迎大家加入敏捷深圳之旅,通过本次大会,来打造深圳的敏捷社区,为大家创建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圈子,促进深圳IT精英们的成长。那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图灵图书为大会的互动提供了奖品。那么话不多说,就有请我们的第一位讲师,来自敏思特咨询的首席合伙人,腾讯高级管理顾问——@王晓明。其实他还有很多的Title和经历哈,接下来就让我们欢迎他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王晓明)非常感谢大家能在周末一大早来参加这样的一个活动,这上面也讲了我们这个活动(@深圳敏捷之旅)也举办了三期。没一起都会获得大家很多的支持,有很多的都是老朋友,老面孔了,有些是新朋友。那么希望今天这个活动,大家能够开心的度过。
OK那么今天我分享的这个主题《导入创业精神》。这个听起来是一个很虚的主题哈。那么我们在虚一点。那么我是一个咨询师,同时还有各种title:敏思特的首席创始人,合伙人,现在是腾讯的高级管理顾问组织转型的导师,同时帮助腾讯的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的组织转型,另一个头衔是@创新工场的创业导师,曾经是@华为的首位敏捷转型咨询师。非常幸运的成为了今年商业评论的管理开发者的撰稿人。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第九期,关于敏捷管理的文章,这也是在中国首次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于敏捷相关的文章。
首先今天我想通过一个一个非常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今天与会的一些同学也经历了这个项目。在去年末的时候很幸运的与腾讯合作,接受这个部门团队的邀请,和这个团队合作,帮助这个团队去解决它的一些问题,或者帮助发现有没有要解决的地方。
那么首先我介绍这个团队的时候,这个团队几乎是整个部门里最优秀的三十几个人组成的。无论是在产品设计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在美术方面,他们部分人甚至是在@暴雪工作过。这个团队有着非常高远的志向:打造一款面向全球的高品质竞技游戏。这个在我看来,简直是我心目当中的一个梦之队。
继而我发现这个团队非常的优秀,但是这个部门的总经理希望我能和团队合作,发现团队的一些问题。我就和团队的一些核心的成员进行了一些访谈,那么首先我问了一下他们的总经理和产品总监,他们给我的一个反馈就是:团队的效率还不是特别高。有么有可能帮助团队提高些效率。我个人认为这么优秀的团队,效率不应该低,对吧。然后我就再问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发现他们不是想说明的特别的透彻。
然后我又进一步询问了其他的团队成员,这位(产品策划)成员说,在做这种大型的游戏,对工具引擎要求非常的高,非常的严格。我们的工具引擎还不是很完备,所以导致我们很难提高这样的效率。
接下来又问了美术的负责人,我们希望产品(经理)不要再改方向了,我们之前已经改过几个方向,团队很痛苦。
【注释】:这里的方向一般是指美术风格,比如角色的性格,背景。一般的,美术绘制要保证游戏角色,场景在剧情,历史,故事的条件下保持一致。画风,色彩,细节,纹理等细节都要保持高度的一致。美术出图,一般要经过原画,审核,定稿,上色,细化等复杂的工艺过程才能提交。一旦在最后要求修改性格,内容,故事背景,那么只能从原画开始从新定义,修改,然后又是重复漫长的工艺过程。所以修改产品方向,容易影响到美术风格,修改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也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住的。英国的敏捷教练Jez Humble曾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做过一个@持续交付的分享,他举了一个宝马和吉普的例子:如果宝马坏了,要修缮,代价是非常昂贵的。这么多艺术家的美术成果一旦要改方向,要改动的代价很大。
在这样一个团队,在只有30人的情况下,团队是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的。(尼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就我理解,30人一个老大,带着剩下的人干就好了。但是当时团队里,有3-4层的组织架构。团队里就会很奇怪,可能很多需求可能来源于产品总监,有可能来源于具体负责的主策划,有可能来源于项目经理,团队就会很纠结,有时候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在这么小的一个团队里都会产生一些政治的因素在里面:我到底该听谁的,我到底该和站一队。这让我非常非常的惊讶。
整个项目里,很多信息也不够透明。有很多成员的经验,阅历非常的资深,但是他并不了解需求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导致他们的能动性也不是特别强。
那么综合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刚才这个部门的总经理所说的效率不高,或者他察觉到和其他项目比较,效率没有那么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同学,其实我们聊得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更他们(管理层)的时候,管理层就会觉得:我们应该没问题,大家这么辛苦的加班,每天工作得很晚,我们应该效率很高,我们应该没问题。具体问道一线的员工,我非常喜欢和一线的员工,工作非常苦逼的屌丝男。他们会觉得说:这个项目挺好的,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在这里。但是有的人会说:老子实在是干不下去了,我TMD 的真想离职。所以这种心态非常的严重,我非常担心。我知道,这些很想离职的员工都是非常优秀的行业内的人员,因此我认为这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大家看这个图(PPT)也猜到了一些。如果你是这个敏捷咨询师或者教练的话,你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观众答)调整组织架构,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这为观众同学提得非常好。但是我也说过,我是一个新来的,我是一个外务部的,很可能就被大家就说:唉,你这个人,没水平,什么都不懂,还是出去吧。通常会有这种情况。我们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教练,在进行这种变革的时候,通常很被抵触。而且作为我们(教练)来看,团队本来就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团队的成员会说:我们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我们也很努力。于是我做了一件大家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刚才我们不是说了这个团队的心态不是很开放。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去跟他们提建议的时候,他未必会接受: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要去解决。
在朝鲜,他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We Are The Best!)那么谁是最不幸福的国家呢?美国。这是朝鲜的理念。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说,我们的团队是存在问题的。然后让团队自己来说,我们想办法来用一些开放心态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去做了一个培训:开放心态。我记得是在去年的敏捷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一个著名的敏捷大师:Linda Rising 分享了一个敏捷心态(MindSet)
【注释】年近七十的敏捷大师Linda Rising分享了什么是敏捷心态(Mindset),她的演讲以一个小孩子的有趣实验开始,阐明了固话心态和敏捷心态的区别:
1.
2.
3.
4.
5.
6.
研究表明,心态会影响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面对失败的反应,有关付出和策略的信念和对待他人成功的态度。而这种心态理论对于组织和管理者同样适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我们的孩子和团队敏捷心态,而不是固定心态!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发展中的人是最可怕的”!保持发展的势头和向上的精神,对于敏捷团队至关重要!(本注释摘自IBM中文开发者社区:《Smart
同时我们现在做的这件事的水平,虽然大家已经觉得做得不错了,但是大家觉得这不是终点,这不是最好的,我们一定还可以做得更好。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程序员说我们人员不够,美术人员改方向等很多客观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些问题一定会有解决办法,只要大家充满信心去做,我们以更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问题。
这个Adidas有个著名的口号:没有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帮助团队看到这些光明点,找到这些解决方法。继而我们就帮助团队一点一点的去解决这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从需求来讲,之前是多层管理,那么们的解决办法,你就是产品总监或者产品经理(主策划)你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可以提供意见,可以YY,可以提供各种反馈,最终确定这个事情的优先级,确定验收结果的人必须是策划团队,也必须是一个主策划说了算。我们把这个权利全归于一个人。
我们实现了这个方法以后,我观察了两天,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之前团队都是比较被动的,我站在这里之后(开晨会)。我讲一下我情况,对这个团队的leader或项目经理汇报。一大早之后,我们一个比较资深的美术同学,她就主动到故事墙上来,主动来移动一下卡牌(尼玛原先是PM在移啊!)。这个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面,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团队没有这种自发的行为,因为他们就觉得我就被动去晨会里给你汇报!那么这个时候,她认为,这是我的事情,一会儿我讲的时候,不能丢脸,因为我确定我在一个最新的状态,那么她就会主动的去移动这些卡片。那么晨会的时候,大家就会认为在晨会的过程中,我做的东西是不是符合我的计划,如果没有完成,会觉得很丢脸,会觉得压力很大。所以整个项目,多数情况下进展得比较顺利的,个别时候大家也会比较着急。会拉一下相关的同学,这个迭代,可能我们的项目迭代计划有问题(主动质疑计划的不合理)。之前的很多故事卡的移动也非常滞后,很多时候靠我们团队的 leader 去移动这些故事卡。现在要求每个团队的成员自己去移动,并且能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看板里,Testing的卡片太多了,大家就会知道团队瓶颈出现在测试环节上。)如果在周四挤兑了太多的任务,大家会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把这些比较好的实践,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搭建好后,我们要把这个团队的节奏建立起来。我们把整个一周的时间固定下来,比如说每周一要开一个迭代计划会议,我们规定是一个小时,于是我们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搞掂,而不会去浪费其他时间。那么团队成员就知道,整个一周哪些时间是可以用来安排正常的开发,哪些时间可能用来做一些讨论,计划会议,这个团队会非常好的管理着他们自己。但是会有多花一些时间去讨论,但是这种情况会相对比较少一些。
那么我讲到的之前的这种多层的组织架构是有问题的。一个产品总监的具体想法要落实到一个开发人员身上的话,要经过3-4级的过滤。大家都知道,每越过1级,交流的成本会增加,信息的准确度大大降低。所以最低级和最高级的理解,已经是天差地别了。那么我觉得这些管理人员的属于职能型的,美术方面的专家(美术总监),技术方面的专家(技术总监)。他们非常不擅长于管理,那么项目经理会把整个项目的信息流给垄断。敏捷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职能是什么?他是管理者吗?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同时还应该是一个服务者。他应该帮助团队发现问题,帮助团队解决问题。而不是让项目经理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整个项目管理的风格不适合类似于创业团队的非常高效的沟通方式。所以我和部门的总经理和部分同学商议一下更合理的解决方法:我们把组织架构和团队进行一个非常大的调整。
首先,项目经理未必适合我们团队的风格。于是我们把他给安排到另一个国际化的团队里。他们非常重视周密的计划,非常细微的沟通的。于是我们的团队里不需要项目经理!我们把刚才这些艺术总监,技术总监,主策划(产品总监),他们不愿意做管理,他们更愿意在专业领域里做一些突破。那么OK,就让他们在专业领域里对这些同学进行辅导。产品总监直接对应到每一个特性团队。每个特性团队里,我们请一个特定的同学做我们的leader。这种人是一个兼职,他有他的本职工作,兼职工作是保证他们特性团队里的产品按时交付。他们就是一个兼职的项目经理。那么这个团队里就没有强烈的管理氛围,这些人是专业性,另一些人则是兼职干活,最终管理的人只有一个人。他就负责主要的管理和沟通的。其他人就主要为这个产品服务,大家把这个产品做好。于是大家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产品,而不是管理。之前是管理的人多,做事的人少;现在变成了,几乎都是做事的人。
之前是一个团队有一个大的计划,现在变成每个小团队都以自己的小计划。但是产品总监会给大家设定一个目标,整个月结尾大家的目标。说到整个目标,我们把这个团队只有一个目标的情况:“整个月结尾我们要完成神马!”我们把这个目标变成我们的基础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设立了一个挑战目标。我们跟团队的成员说,我们做完这些基础的工作之后,还会有更大的挑战。试运行了一个月以后,我们团队给我一个惊喜的结果。我们的基线目标完全完成,挑战目标大部分完成。这让我发现我们的团队,还是有上升空间,还是很有潜力的。大家想办法去消除浪费,把事情做得更好,就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这里有一个比较非常典型的例子。当时我们有一个做游戏角色的特性团队的leader带领整个团队去发现整个过程里出现的一个问题。之前做一个游戏角色需要4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是一个串行的过程,在这个同学的带领下,我们把整个过程变成并行。我们可以使用替代资源,把游戏的核心玩法给做出来,然后团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打磨。等着demo做好之后,在等两个月,美术资源到位之后,再花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再整体实现到程序里。这样做一个英雄,基本上缩短到1个月。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4个月到1个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改变。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多大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场的这位工作人员会说,我们一个月会产出4个角色,以前是一个角色都做不出来,我们团队的效率不断的在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 团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种文化不是喊口号的文化,而是做事情的方法。之前提出需求要等待很久,后来变为团队自主来决定做什么,团队成员的参与度提高,之前很多美术都没有参与感。现在是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我迅速的给我自己的团队,我更leader沟通,我要立刻去做了。大家之前会等老板排计划,现在变为成员们觉得,团队是我的,这个计划也是我的。我要去安排一下,什么才是高优先极的,什么事情才值得做。我们去和团队的leader去沟通优先级,于是立刻去做。在之前,很多同学都是自己被逼着加班,那么到现在很多同学都会在周末花半天的时间把角色再好好画一下。
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改变,从之前的依赖,被管理方式变成一个自组织,组我驱动的一个方式。整个组织架构的改变,以及项目实践中的改变对团队文化形成巨大的改善。团队形成了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乐于学习,追求精品和持续改进。我们有一个给跟踪团队进度的同学统计了一个表格,整个团队的效率。计划的饱和度,实际速度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第一点速度在40%左右,然后提高到了50%。计划饱和程度也翻了一番。经过四个月之后,我们把项目的效率真实的翻了一番。在场的很多同学在项目管理当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有没有人把团队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提高1倍。如果没有的话,大家回去思考这个案例。
我总结一下,我之前讲的这个案例,最核心的点是组织架构的改变。让团队知道基线目标和挑战目标是什么?这个团队在我刚开始看来,是一个典型的大公司的一个团队,等四个月之后,我发现这个团队更像一个创业型团队,一个有着创业精神的团队。大家不是接任务,去做任务。
相比这个团队,我去了解其他很多团队和其他项目,我发现这些团队有个共同点。
他们的团队的组织架构非常的扁平;团队会像真实的用户思考;整个团队都有一个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决心和态度。任何一个细节我都不放过,差一点点也不行,这就让大家有这种态度。前两天我和一上海的产品总监沟通:这个游戏环节,做得好不好,我也觉得挺OK,把他发布也可以,但是一旦发布,我后面还有两千多例类似的问题被放走。那么我的产品整体品质就下降了。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做成世界一流的MMORPG。腾讯多数这样的团队使用非常科学的方法,不仅仅是敏捷方法,还包括很多其他方法。
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这些团队,有一些项目。我学习到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像用户一样思考。首先要了解真实的用户,让他们非常非常的爽。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小故事。
一个精神病院,里面有一个病人,他和其他病人不一样,他非常的奇怪,他每天早上九点钟会打一把小花伞去蹲墙角,一蹲就是一天。精神病院的医生觉得太奇怪了,又不吃药,直接把他架走了。架走到病房里之后,他还是拿一把小花伞走到病房墙角下,继续蹲着。医没有任何办法,就请了一个心理医生,这位心理医生看了这个情况之后。他每天九点钟也打折一把小花伞,蹲在病人的旁边。第一天过去了,病人走的时候,他也跟着走。第二天还蹲在他旁边。这样过了一个礼拜,从来不说话的这位精神病人终于说话了:你也是一朵小蘑菇吗?这个说明了什么?只有和用户在一起,和用户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真实的工作场景,生活场景,才能真正了解用户,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刚才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大家可以购买午餐,这个午餐挺便宜的。有部分同学会认为:我不买午餐就无法参加下午的 Open Space!我当时就吃惊了,这怎么可能呢?没买午餐也可以参加下午的 Open Space。其实我不明白用户是怎么想的。
当我们制作这种大型的游戏的时候,对用户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做一个英雄场景,用户作为一个英雄去极大怪兽。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密密麻麻摆满了用户。这是一个真实的游戏场景,我们的用户不是一个人玩,是一堆人这样玩。如果没有和用户在一起,你永远无法了解到用户的真实想法。当我们设计一个游戏的场景,我们希望每个玩家构建自己非常漂亮的城市,盖各种高楼大厦。实际上玩家是这样玩的,他把整个所有土地里面都建成了农田来获取收益。他甚至拆掉所有房子,建成农田。还有同学在这块地上摆了一个字:“办证”!你永远不知道玩家怎么玩的,你没有和玩家在一起,你不知道玩家是这样玩的。
我们做这个大型的游戏的时候,我们真心的去走访,到网吧,到玩家的家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玩游戏的,他们的心态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什么玩法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之前我们认为我们的游戏用户会集中在北京,上海。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用户基本上都是宅男,基本上都在2、3线城市。这个和我们的认知是非常不同的,国外也不是这样的。
产品上线之后,我们通过后台的数据,发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哪些地方被卡住了。哪些地方不爽,哪些地方有问题。比如这块地方流失比较严重,我们挑出来,不断的去研究。然后细化出来,逐一去解决。更有意思的时候,当你深入玩家。我们进入到玩家的QQ群,论坛,微博,你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之前做了一个版本,有些玩法,玩家并不是很喜欢。他们会说:“你们搞成这样很牛啊,人人智商都是250”。大家都觉得这里要改,但是开发人员会觉得很欢乐。“你们御龙能不能快点”。也有的玩家提出了:谢谢你们的努力。虽然之前有玩家来喷,来吐槽,我们觉得有压力,但是我们愿意去改。当玩家对你们进行鼓励的话,大家会更好的做这个产品来给玩家。
然后我们希望把整个产品能做到极致。大家都知道,有一个问题:产品经理会说,我们做这样一个玩法吧,或者开发这样一个功能。但是开发人员会说,我实现不了!多数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很难实现产品经理(游戏策划)对一个极致产品和优秀产品的诉求。在实际的经验里面,个别时候,我们会用一些变通的执行来解决这个问题。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是在某公司的年会上。年会结束的时候,在举办年的大厦的八层。大老板说我们今天的会议结束了,我想知道看大家谁最有执行力。与会的管理人员都深深的举手说:我最有执行力。老板看了看窗外说:好,你们谁从这里跳下去。团队里一个最有执行力的同学叫王二,无论如何要证明他有执行力,然后和同事们道别,一只脚跨出窗外,准备跳下去。这时候老板拉住他:年轻人,别冲动。我希望你跳下去,请你要思考一下我的这个需求是不是真的合理。我真正的需求是有一个人能够站在一楼上!从八楼到一楼有很多很多的办法,未必是真的跳下去。你要理解我需求的真实性。你想执行可以有各种变通的办法,未必是真的要采用跳下去这种唯一的方法。于是王二把团队叫来,用梯子,绳子帮忙,王二安然无恙的从八楼降落到一楼。同样实现了目标,只是用了不同的方法。
这里我们提一个轻敏捷的理论:
1.
2.
3.
第一点,快速验证。怎么才能快速验证,必须有一个可持续发布的版本,用各种持续集成工具和自动化测试工具,让版本可持续的发布,任何一次构建都能反馈出一个健康的版本可以部署到市场里发布。
第二点,质量保证测试。有人问:是不是敏捷就一定要写自动化测试,我觉得未必。我辅导的团队没有写自动化测试,他们依然可以保证质量。即多级保证质量,需求质量,需求写得非常清楚,不至于让团队在开发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返工,不至于让团队过度的纠结。当一个版本开发完毕之后,首先自测,然后请产品经理(游戏策划)帮忙测试,最后请测试人员帮忙测试。而不是整个版本测试,当一小个功能做完以后,立刻进入测试环节。早测试,提前测试,多测试,这样形成多级的测试来保证质量。
第三点、我们一定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记录来发现用户哪些行为是哪些事合理的,哪些有问题,哪些是遇到磕盼,我们把这些解决了。通过数据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可能给团队一个目标,让大家去实现这个目标,让所有信息透明。不至于说,某位成员因为不知道信息而走了大量的弯路。而让整个项目信息透明。这样就可以让团队形成压力,知道我们的进展得是否顺利。如果在敏捷实践的过程里,任何东西如果你觉得是形式化的东西,立刻就扔掉,永远不要接触这样的东西,任何一个实践必须解决某个问题。或者提高你的效率,或者改善你的质量,或者改善了你沟通交流的方式。如果都没有改善的话,那么这不是一个好的实践,不适合我们的实践,或者我们的实践没有做对。
当我们把目标确定下来的时候,团队成员会说,这个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是相关的。大家是认可的,你做好了就有很好的利益。多余的会议,流程,汇报,我们不需要做这些东西,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做产品。不断通过用户CE去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去改进。
最后我们希望团队完全自主式的前进,让老板充分授权。现场有很多管理者,你回去想一下,你有没有给你的敏捷团队充分授权。为大家定义清晰的目标,并且能放手让他们去干。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作为一个教练去帮他们解决问题。
然后就是说,帮助团队成员。在深圳就比较好,我不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我还让与我合作的同学做起来更简单,更轻松。我做完这个,我再做一些接口性的工作。
把每一件事情都想象成一个产品。我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完,我还注重它的体验。不仅仅是产品的体验好不好,而是做事情的体验好不好,其他与我合作的同事他们的体验好不好。
最后灰色事情,这个事情不该我做。这个事情他做。我听到很多团队有很多种抱怨,这个程序不给力,美术不给力。我经历的很多例子当中,有很多吃亏的同学,当遇到一些灰色地带的时候。争抢灰色地带同学,最后都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他们比其他人更好,更快的成为经理,总监,待遇也有很大的提高。
接下来我给大家放一段视频:《永不放弃》
……(10分钟,看视频,很震撼!)
Q&A略过(录音不完整,有完整的录音的可以提供给偶,或者补充进来)。
整理注释:Jason·White @ Shenzhen
201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