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站点休眠的中继网络动态节能拓扑控制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蜂窝网络不仅需要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服务,而且要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传输服务,这就决定了蜂窝网络的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和高速数据速率覆盖,而传统的蜂窝网络基本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系统需求,需要通过通过增加基站密度可以提升系统容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是,这会大大增加网络的成本为代价来实现的。仅仅当通信用户数目也以和基站同样级别增加的时候才是可行的[01]。但这在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蜂窝电话己经高度普及,因此这种方案几乎无法被接受。另一方面,同样数量的用户将要求更高的传输速率,这将成为造成未来无线系统吞吐量拥塞的瓶颈。假设用户不愿意像对语音通话一样对每比特的数据付同样的钱,大量增加基站数目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中继节点的应用,中继节点RS作为一种比BS更

为简单、成本更低的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大的整个小区信号的覆盖范围以及增加数据传输速率。中继节点的基本作用是通过缩减基站和用户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对信号进行重新处理并向前转发从而提升无线链路质量。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目前整个国家有几十万个通信基站,基站的节能降耗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而且中继网络系统的结构的设计远远复杂于单独基站的网络,中继节点的大量增加,虽然从降低了经济成本,但是同时导致了系统的功耗的增加,这必将引入严重的能耗问题,所以如何使系统的能耗达到最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保证系统能耗最低的情况下,如何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数据吞吐量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因此,研究中继网络的最小能耗和最大吞吐量问题是对于保证高品质网络规划中的关键。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节点休眠休眠算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商业市场可谓炙手可热,其可以将数据,intel网、语音,多媒体等信息传送到各个用户,第三代移动通信综合了蜂窝、无线、移动数据等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保证能够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蜂窝网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基于802.16的Wimax技术产生了[02]。

    Wimax技术具有能够向互联网提供高速连接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3G网络速度提高了近30倍,并且提高了传统的覆盖范围,为了进一步增加Wimax技术的优势,802.16工作组成立了802.16j工作组,其功能实现了与WLAN中的Mesh技术的应用一致。从而减少了优先互联带来的成本压力,相邻基站之间对信号的中继转换间接扩大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同时基站还可对转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进行选择性放大[03]。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整个中继蜂窝网的功耗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传统蜂窝网的功耗问题,然后针对中继蜂窝网的功耗问题,并对比传统的蜂窝网,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一种节点休眠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中继蜂窝网,分析基于该算法的中继蜂窝网的功耗情况。针对三种情况,本文均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对比了功耗, 用户吞吐量,能效等性能指标。

在传统的蜂窝中继网络通过引入一个或者多个中继节点FRN(又称为中继站),使得源节点发出的信息能由各个中继节点经过一定处理后再发给目的节点。这种多跳传输方式可以通过中继节点缩短通信节点问的通信距离,绕开建筑物、植被等阻碍电磁波传输的障碍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尺度衰落的影响,减小了通信链路的路径损耗,降低了设备的发射功率,从而抑制系统干扰并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改进蜂窝网络的服务质量,增加蜂窝网络的容量,从而有效地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对大范围内高速率数据业务的覆盖需求。

在蜂窝中继网络中,基站(BS)是唯一通过有线线路如同轴电缆、光导纤维等与骨干网连接的设备。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传播的发起总是起始于基站,同时上行无线链路的归结点也末于基站。基站可以通过一跳链路直接与移动节点(MS)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节点(RS)建立多跳链路与移动节点通信[06]。

中继蜂窝的基本构架如下图所示:

图2.1 中继蜂窝网的基本结构图

从图2.1可知,中继节点是蜂窝中继网络相对于传统蜂窝网引入的一个新的节点,其与基站及移动节点问的链路均是无线链路。中继节点是位于某一基站覆盖范围内附属于基站的设备,它的功能是接收来自于基站的下行链路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发给移动节点,或者接收来自于移动节点的上行链路数据再转发给基站。

中继节点本身不产生它们自己的数据业务,但中继节点可以产生相关的控制信令以完成相关数据业务的传输。中继节点设备功能要比基站简单很多,因此复杂度就比较小,成本相对于基站也少很多。

在实际应用中,中继节点的部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中继节点部署在的覆盖范围内,这种部署方式的主要功能就是改善小区内用户数据信号质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因此,这种部署方式一般部署在覆盖小区的边缘或者是阴影衰落效应严重的区域。第二种部署方式为 将中继节点部署在的覆盖范围外,将来自基站的信号放大,从而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由于中继节点的成本通常比基站成本低很多,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覆盖范围扩展的方式。两种部署方法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2.2 多跳中继蜂窝网

在传统的单跳蜂窝网络中,小区内的所有移动台(MS)受基站(BS)集中控制,即使是远离基站的用户也必须通过建立与基站(BS)的直接连接而通信。但是在多跳中继蜂窝网中,移动台(MS)既可以与基站(BS)直接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节点(RS)的中继转发与基站(BS)进行通信。由于中继节点(RS)的覆盖范围远比基站(BS)小,所以在一个小区内布置多个中继节点(RS)间的干扰小,可以同时收发数据,中继节点(RS)间可以进行空间复用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多跳中继又可以使得链路质量较差的路径被链路质量较好的链路代替,这样不仅降低了功率需求,也可以在质量较好的无线链路上采用高阶调制从而提高系统容量[07]。

目前中继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图2.3 中继应用场景图

从图2.3可知,中继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死角覆盖,小区扩大范围,建筑内部通信,忙点覆盖,小区边缘覆盖,地下建筑通信,建筑阴影覆盖等各个方面。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场景为基于多跳固定中继蜂窝网,每个小区包括6个固定的中继节点。

2.3中继蜂窝网功耗问题

    由于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中继设备,因此,其复杂度远远大于普通的蜂窝网,此外,中继个数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还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功耗,因此,如何在保证系统通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是一个非常关键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在于此。在本文的下一章节,我们将重点分析中继蜂窝网的功耗问题。

图2.2 中继部署结构

第三章 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功耗节能控制机制的理论简介

本章将重点分析不同类别的蜂窝网的功耗问题,首先针对传统的蜂窝网的功耗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分析中继蜂窝网的功耗情况,最后针对目前的蜂窝网的功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功耗节能控制机制。并从理论上介绍分析。

3.1.1 小区仿真场景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场景为无线多跳蜂窝网,主要由基站(BS),中继站(RS),移动终端(MS)三个部分组成,整个场景有19个小区组成,每个小区有1个基站,6个中继节点,以及不定数的移动用户。整个小区的具体参数如下表3.1所示:

表3.1 小区参数

参数名称

参数值

参数含义

dKmCiteToCiteDistance

0.5

基站间距离 km

dKmMinDistance

0.035

用户和基站间的最小距离

nNumofCell

19

系统中的小区数19

nNumofSector

nNumofCell*3

系统中的扇区数

dwBsTransmitPower

40

基站总发送功率

dwRNTransmitPower

2

中继总发送功率

dwMsTransmitPower

0.25

移动台发送功率

dHzSubcarrierBandWidth

15000

子载波带宽

dMHzCarrierFrequency

2000

载波频率 MHz

dUserVelocity

0

用户移动速度 km/h

ddBShadowFadingStdBS2UE

8

阴影衰落标准差BS2UE

ddBShadowFadingStdBS2RN

3.4

阴影衰落标准差BS2RN

ddBShadowFadingStdRN2UE

10

阴影衰落标准差RN2UE

ddBBSTransmitAntennaGain

14

BS发送天线增益

ddBRNCoverageAntennaGain

5

RN覆盖天线增益

ddBRNDonorAntennaGain

23

RN施主天线增益

ddBUEReceiveAntennaGain

0

UE接收天线增益

该仿真场景的仿真效果如下图所示:

(a)19个小区分布                  (b)19个小区分布扇出分布

(c)中继节点分布                 (d)随机位置的用户分布

图3.1 本课题仿真场景

3.5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蜂窝网控制机制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采用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中继蜂窝网,其功耗降低了,能效提高了,那么如何合理有效的控制部分节点进行正常工作,另外部分节点进行休眠是节点休眠算法的关键问题[13,14]。

本文所采取的节点开关控制机制是基于移动用户与基站的距离来进行的,其控制步骤如下所示:

第一:计算每个移动台(MS)与邻近基站(BS)的距离;

图3.2 计算邻近基站距离1

    第二:从计算得到的距离中选择最短距离作为目标基站(BS)

图3.3 选择最短间隔的基站

第三:分别计算d1,d2,d3,首先判断d1是否为基站有效覆盖范围,如果是则关闭邻近中继节点,然后d1大于基站有效覆盖范围,那么选择一个邻近中继节点,使达到最小。此时的中继节点即为所需要打开的中继节点。

第四:按上述准则,对所有的用户进行计算,从而确定需要关闭和打开的中继节点。

3.6 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普通无中继蜂窝网,中继蜂窝网以及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中继蜂窝网的的功耗,吞吐量和能效等性能指标,并分析了本课题所进行的节点开关准则。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中继蜂窝网具有较低的功耗以及较高的能效。在本文的后一章节,我们将通过MATLB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本节,将对系统的普通蜂窝网进行仿真分析,普通蜂窝网的仿真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该算法流程对普通不带中继的蜂窝网进行功耗,吞吐量及能效的性能仿真,仿真结果如图4.2所示:

(a)普通蜂窝网功耗仿真图

(b) 普通蜂窝网吞吐量仿真图

(c) 普通蜂窝网能效仿真图

图4.2 普通蜂窝网的性能仿真图

    从图4.2的仿真结果可知,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普通蜂窝网的功耗快速增加,且从图4.2a的仿真曲线变化趋势可知,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功耗增加速度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从图4.2b结果可知,其吞吐量并没有快速增加,因此,系统的能效随着功耗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其仿真结果如图4.4所示:

(a)中继蜂窝网功耗仿真图

(b)中继蜂窝网功吞吐量仿真图

(c)中继蜂窝网功能效仿真图

图4.4 中继蜂窝网的性能仿真图

     从图4.4的仿真结果可知,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普通蜂窝网的功耗快速增加,但是较普通蜂窝网而言,其功耗增加较缓,而此时,系统的吞吐量较普通蜂窝网略有提高。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知,通过中继蜂窝网的系统性能较普通蜂窝网的性能有所提升。

    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知,采用节点休眠算法后的中继蜂窝网,其功耗功耗变化最为缓慢,因此,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采用节点休眠算法之后的中继蜂窝网具有最佳的性能。下面对比三种仿真结果,得到如下的仿真图。

图4.6三种模型的功耗对比

    图4.6的仿真对比效果可知,采用节点休眠算法后的中继蜂窝网具有最小功耗,其次是中继蜂窝网,而普通蜂窝其功耗最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次用节点休眠算法,其功耗并没有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的快速增加,其功耗增加几乎和用户的增加成正比,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功耗。

图4.7三种模型的吞吐量对比

    从图4.7的仿真结果可,改进后的中继蜂窝其吞吐量略大于中继蜂窝网,大于普通蜂窝网,故在吞吐量指标上,基于节点休眠算法的中继蜂窝网具有最佳的性能。此外,从理论上分析可知,采用普通中继算法的吞吐量和采用休眠节点算法的中继模式的系统吞吐量是相同的,但在实际中,考虑各个基站和中继之间的影响及干扰,当采用休眠算法的中继算法的时候,将无关的基站和中继均关闭,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部分临近区域的基站或中继的干扰,所以采用休眠节点算法的吞吐量会略大于普通中继算法的吞吐量。

图4.8三种模型的能效对比

    从图4.8的仿真结果可知,采用改进算法后的中继蜂窝网,其能效最佳,且在用户较少的时候,其性能更为优越,而当用户数量增加的时候,其性能快速下降,但其整体能效仍然优于普通蜂窝网和中继蜂窝网。

  • 1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pga和matlab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