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成对抗网络到更自动化的人工智能

本文探讨了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概念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GANs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训练,提升了数据生成的质量,从而推动了图像理解和生成的进展。尽管面临训练不稳定性等问题,GANs已经在图像生成、风格迁移和图像描述等领域展现出潜力,有望在更多复杂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来源:中国计算机协会

作者:黄鹤   王长虎

概要:“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一句名言。把这句话放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理解为:要想让机器真正理解某样东西,就得让它学会如何创造那样东西。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一句名言。把这句话放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理解为:要想让机器真正理解某样东西,就得让它学会如何创造那样东西。近年来,深度学习研究可谓如火如荼,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深度学习算法在人脸识别和物体分类等应用上已经超越了人的分辨力。那么,机器在图像理解方面真的足够智能了吗?套用费曼的那句话,如果机器学习算法能够生成逼真的图像,那它就应该真正理解图像了吧?然而,机器学习算法在生成图像的能力上还很不理想,只能生成很模糊的、缺乏细节的图像。幸运的是,随着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 GAN)的出现,生成式模型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什么是生成对抗网络


生成对抗网络是伊恩·古德费洛(Ian Goodfellow)在2014年提出的。他最早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生成高质量的人工数据集以弥补真实数据的不足,跟“对抗”没有半点关系。当时,他遇到的难点是如何衡量生成的数据的质量。简单的办法是希望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数据尽可能相似,也就是用L1范数或L2范数作为损失函数;又或者直接简单地在两个真实样本之间插值产生样本。但古德费洛又发现,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理想,于是就想到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来判别生成样本的好坏。他用一个生成器生成假样本,用另一个判别器去区分真假样本,这就是GAN的雏形。在训练的过程中,生成器努力地欺骗判别器,而判别器努力地学习如何正确区分真假样本,这样,两者就形成了对抗的关系——至此,也就产生了生成对抗网络。随后,各种关于GAN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具体而言,一个GAN主要包含两个独立的神经网络: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见图1)。生成器的任务是,从一个随机均匀分布里采样一个噪声z,然后输出合成数据G(z);判别器获得一个真实数据x或者合成数据G(z)作为输入,输出这个样本为“真”的概率。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