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算法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结合了模糊控制的动态性和鲁棒性以及PID控制的精确性,常用于工业控制。它通过模糊规则调整PID参数,以适应系统变化。输入变量先模糊化,然后进行模糊推理得到输出,最后解模糊得到确定控制量。在实际应用中,如智能小车控制,会根据偏差和变化率调整比例、积分系数,以优化控制效果。MATLAB仿真可用于验证和优化控制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专有名词

名词解释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概括来讲就是以人为控制经验作为规则,以模糊逻辑、模糊集合等作为算法基础的智能控制。模糊控制首先需要将输入变量模糊化,依据所建立的模糊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得到模糊输出,然后将模糊推理进行解模糊即得到确定的输出量。
论域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它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构成一个不空的集合,称为论域。
模糊集合模糊集合是用来表达模糊性概念的集合。 又称模糊集、模糊子集。普通的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全体。比如说体重偏胖,这样的一个集合就是模糊集合
特征函数完全定义了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原理

1、介绍

  • 模糊PID控制具有多种形式: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引入积分因子的模糊PID控制和模糊PID开关切换控制等.其中通过建立模糊规则从而实现PID参数的自适应调整的方法称为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该方法结合了模湖控制的动态性和鲁棒性,并且兼具PID控制的精确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
  • 模糊控制概括来讲就是以人为控制经验作为规则,以模糊逻辑、模糊集合等作为算法基础的智能控制。
  • 模糊控制首先需要将输入变量模糊化,依据所建立的模糊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得到模糊输出,然后将模糊推理进行解模糊即得到确定的输出量。

2、参数设置

  • 当偏差e数值较大,而且和偏差变化率ec符号一致,说明系统误差还在增大,被控量正在远离给定值,为了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增强调节效果,应当增大比例系数,同时为了防止积分饱和引起较大超调,当偏差数值较大时应当减小积分作用,即降低积分系数,可以将设为0,如果同时设置积分系数初始值为0,此时相当于积分分离PI控制器。
  • 当偏差和偏差变化率符号相异时,说明被控量向给定值靠近,此时可以适当减小以防止超调出现。当系统偏差数值较小时,为减小系统静差,要加大积分系数,并且为保持系统具有较好的带载能力,应适当选择一数值。根据直线电机伺服系统PI控制器的调节原则。模糊控制器为双输入,每个输入量有7个等级,输出和分别有49条规则,采用Mamdani推理算法,制定和模糊规则如表所示。解模糊(去模糊)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也称为面积重心法。

例子1

模糊自适应的PID控制器——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是一个智能小车的例子,直线行驶。偏离中线值为E,这次与上次的偏差变化值EC(有的也用变化率,都可以)。

  • 假设该区间为-240到240,即小车偏离中线的最大距离为240,正负即为左右。再假设中线偏差变化率的可行区间为-40到+40。
  • 将-240到240,分为8个部分,-180,-120,-60,0,60,120,180分别用NB,NM,NS,ZO,PS,PM,PB表示(个人理解N为negative,P为positive,B为big,M为middle,S为small,ZO为zero)。
  • 将输入值E(假设为170)进行模糊化,也就是隶属度计算。也就是其分别归属于PM和PB的程度(当为180时就是完全隶属与PB了)。
  • 模糊推理:就是根据模糊化后出来的隶属度值,计算概率。比如ZO的概率就是ax(1-b)+ab+(1-a)x(1-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清晰化:对于输出值,我们同样采用给予隶属度的办法。例如,我们把输出值假设为[1000,1400](即舵机的摆角值范围)的区间同样划分为八个部分,即7个隶属值NB,NM,NS,ZO,PS,PM,PB。根据上一步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就可以用隶属度乘以相应的隶属值算出输出值的解,即 (a * b + a * ( 1 - b ) + ( 1 - a ) * ( 1 - b ) ) * ZO + ( 1 - a ) * b * NS。
  • 到此为止,整个模糊过程就结束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TLAB仿真

参考资料

模糊自适应的PID控制器——通俗易懂的解释
实际算法
[1]王利. 现代直线电机关键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

PID电机控制目录 第1 章 数字PID 控制 1.1 PID 控制原理 1.2 连续系统的模拟PID 仿真 1.3 数字PID 控制 1.3.1 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 1.3.2 连续系统的数字PID 控制仿真 1.3.3 离散系统的数字PID 控制仿真 1.3.4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5 积分分离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6 抗积分饱和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7 梯形积分PID 控制算法 1.3.8 变速积分PID 算法及仿真 1.3.9 带滤波器的PID 控制仿真 1.3.10 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1 微分先行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2 带死区的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3 基于前馈补偿的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4 步进式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第2 章 常用的PID 控制系统 2.1 单回路PID 控制系统 2.2 串级PID 控制 2.2.1 串级PID 控制原理 2.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2.3 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算法 2.3.1 大林控制算法原理 2.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2.4 纯滞后系统的Smith 控制算法 2.4.1 连续Smith 预估控制 2.4.2 仿真程序及分析 2.4.3 数字Smith 预估控制 2.4.4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3 章 专家PID 控制和模糊PID 控制 3.1 专家PID 控制 3.1.1 专家PID 控制原理 3.1.2 仿真程序及分析 3.2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 控制 3.2.1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 控制原理 3.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3.3 模糊免疫PID 控制算法 3.3.1 模糊免疫PID 控制算法原理 3.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4 章 神经PID 控制 4.1 基于单神经元网络的PID 智能控制 4.1.1 几种典型的学习规则 4.1.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 4.1.3 改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 4.1.4 仿真程序及分析 4.1.5 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 4.1.6 仿真程序及分析 4.2 基于BP 神经网络整定的PID 控制 4.2.1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PID 整定原理 4.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4.3 基于RBF 神经网络整定的PID 控制 4.3.1 RBF 神经网络模型 4.3.2 RBF 网络PID 整定原理 4.3.3 仿真程序及分析 4.4 基于RBF 神经网络辨识的单神经元PID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4.4.1 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 4.4.2 仿真程序及分析 4.5 基于CMAC(神经网络)与PID 的并行控制 4.5.1 CMAC 概述 4.5.2 CMAC 与PID 复合控制算法 4.5.3 仿真程序及分析 4.6 CMAC 与PID 并行控制的Simulink 仿真 4.6.1 Simulink 仿真方法 4.6.2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5 章 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 控制 5.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5.2 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 5.2.1 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 5.2.2 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 5.3 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 5.3.1 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实例 5.3.2 仿真程序 5.4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 5.4.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原理 5.4.2 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 5.4.3 仿真程序 5.4.4 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 5.4.5 仿真程序 5.5 基于遗传算法摩擦模型参数辨识的PID 控制 5.5.1 仿真实例 5.5.2 仿真程序 第6 章 先进PID 多变量解耦控制 6.1 PID 多变量解耦控制 6.1.1 PID 解耦控制原理 6.1.2 仿真程序及分析 6.2 单神经元PID 解耦控制 6.2.1 单神经元PID 解耦控制原理 6.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6.3 基于DRNN 神经网络整定的PID 解耦控制 6.3.1 基于DRNN 神经网络参数自学习PID 解耦控制原理 6.3.2 DRNN 神经网络的Jacobian 信息辨识 6.3.3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7 章 几种先进PID 控制方法 7.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 控制 7.1.1 干扰观测器设计原理 7.1.2 连续系统的控制仿真 7.1.3 离散系统的控制仿真 7.2 非线性系统的PID 鲁棒控制 7.2.1 基于NCD 优化的非线性优化PID 控制 7.2.2 基于NCD 与优化函数结合的非线性优化PID 控制 7.3 一类非线性PID 控制器设计 7.3.1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原理 7.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7.4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高精度PID 控制 7.4.1 重复控制原理 7.4.2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PID 控制 7.4.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5 基于零相差前馈补偿的PID 控制 7.5.1 零相差控制原理 7.5.2 基于零相差前馈补偿的PID 控制 7.5.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6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PID 控制 7.6.1 卡尔曼滤波器原理 7.6.2 仿真程序及分析 7.6.3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PID 控制 7.6.4 仿真程序及分析 7.7 单级倒立摆的PID 控制 7.7.1 单级倒立摆建模 7.7.2 单级倒立摆控制 7.7.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8 吊车-双摆系统的控制 7.8.1 吊车-双摆系统的建模 7.8.2 吊车-双摆系统的仿真 第8 章 灰色PID 控制 8.1 灰色控制原理 8.1.1 生成数列 8.1.2 GM 灰色模型 8.2 灰色PID 控制 8.2.1 灰色PID 控制的理论基础 8.2.2 连续系统灰色PID 控制 8.2.3 仿真程序及分析 8.2.4 离散系统灰色PID 控制 8.2.5 仿真程序及分析 8.3 灰色PID 的位置跟踪 8.3.1 连续系统灰色PID 位置跟踪 8.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8.3.3 离散系统灰色PID 位置跟踪 8.3.4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9 章 伺服系统PID 控制 9.1 伺服系统低速摩擦条件下PID 控制 9.1.1 Stribeck 摩擦模型描述 9.1.2 一个典型伺服系统描述 9.1.3 仿真程序及分析 9.2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 控制 9.2.1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 控制原理 9.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9.3 二质量伺服系统的PID 控制 9.3.1 二质量伺服系统的PID 控制原理 9.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10 章 PID 实时控制的C++语言设计及应用 10.1 M 语言的C++转化 10.2 基于C++的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伺服系统PID 实时控制 10.2.1 控制系统构成 10.2.2 系统各部分功能的软件设计 10.2.3 仿真程序及分析 参考文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成草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