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离职了,不焦虑了!

呱哥在1月底的时候已经换了新工作,目前在苏宁金融消费金融部门,很抱歉这么晚才官宣。

之所以要这么久和大家说,除了个人比较低调保守之外,同时也考虑充分的了解和熟悉之后,才好和大家汇报。

现在每周往返于杭州和南京之间,虽然对自己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但是在新岗位上也找到了久违的热情,希望大家祝福我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绩。

南京南站

和很多大V精心打造自己完美的人设不同,呱哥今天只想和大家复盘一下这其中的选择逻辑问题。

复盘这几年的一些选择,从内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就是一个踩坑大王,需要重构自己的思维模型,对读者是莫大的好事,大家读完可反向操作。

一、错过行业发展的福利

我是2016年底进入到汽车金融领域,算是踏入了金融行业的大门。

那时候杭州p2p行业如日中天,公司位于杭州钱江新城,号称是杭州的金融中心。

当时看研报发现汽车行业是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的第二国民支柱行业,随着国民消费的高涨,汽车金融行业空间大、增长潜力大,以这样的朴素的想法入行。

当然后来实践证明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包括免费的研报,只能提供一个侧面的参考。

在刚入行的时候,汽车金融是最火的时候,电梯里都是汽车行业的广告,比如瓜子、优信、弹个车等。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打着互联网的改造汽车行业的外衣,实则背后赚钱业务都是汽车金融。

但是后来随着2019新车销售首次出现负增长,整个汽车销售行业除了二手车还有少量空间,各个细分领域可谓是一地鸡毛。

优信流血上市股价一蹶不振,之后卖了汽车金融业务。

瓜子融了35亿美金的巨额资金,最近频频传出线下重金打造的严选店在大幅度关店。

曾经的明星创业公司人人车作价8000元出售给58同城。

那两年公司的业务增速也很快,也拿到了亿元的融资,但是2年后公司在ipo辅导阶段,由于重大舆情事件,加上公司管理不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大厦轰然倒塌。

这波汽车行业的整体萎靡,想要换个更好的工作俨然成了梦幻泡影,同期的很多汽车行业的产品经理纷纷转行。

有一个朋友在互联网金融最火的时候去了网易、接着马上去了拼多多,吃了一波社交电商的福利。

在综合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行业才是拉开收入水平的重大因素。

而之后我又坚守了2年,对比起来,逆行业周期选择坚守,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傻子。

二、环境的力量

关于为什么又要坚守2年,是因为当时自己研判并总结上次的失败经验,认为公司的失败主要是源自于管理模式的失败。

加上自己上一份工作对整个行业形成了体系化整理,认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在进一步验证。

如果能找一家公司,自己有参与创业,说不定事情能成,当然现在看这不过是自视能力过高。

到了这家创业公司却发现,公司的管理模式还不如上一家呢,想换新的发现新冠疫情叠加简历要花,所以还拖了一段时间。

这两段经历我个人认为在工作投入度上自己是问心无愧,但是在行业选择和公司选择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参加行业大会

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典型的负能量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汽车行业大家的思路主要的靠的是信息不对称赚钱,这就造成了在日常工作中周围人的做事观念经常不一致。

因为一个纯粹的产品经理需要的是信息对称,而且互联网赚的就是信息对称的钱。

有些时候在环境的影响下,会认为做的普通和失败尽然是可以接受的,现在想想非常后怕,因为我太久没有赢的感觉了。

所以在如此的环境之下,造成自己心灵的拧巴,甚至感觉到深深的孤独感。

三、成长的质量

在当时的选择上,每次做完一个新项目不久就黄了,上到高层下到普通产品经理,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去复盘,现在看公司是出了很大的管理问题。

要想达到产品经理的高阶发展阶段,一定是要有成功的个人作品,要有以主力身份拿的出手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虽然做了很多项目,比如b2b,saas,风控系统都有涉及,但是都是都是偏业务和功能型产品。

做的多确实踏踏实实的锻炼出了全局的能力,奈何只锻炼出了怎么做事情,却没有经过做成事情的宝贵瞬间。

并且每一块能力做的时间不长又无法形成巨大的择业优势,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很吃亏,这也成为了我过去几年的很大短板。

曾鸣在《智能商业》一书有提到点线面体的思考框架,具体解释是点线面是一个扩张的过程,几何概念上说,从点起,一点定准,二点定线,三点定面,四点及以上方可定体。

曾鸣以淘宝为例,来解释他的战略思考方法:

点:卖家、物流服务、模特服务、软件服务、代运营服务等商家。

线:比如淘宝卖家、淘品牌。

面:泛指平台或生态型企业

体:指由一个面衍生出来的其他的面,更多的面,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共生的企业集群,比如阿里系。

我觉得个人的能力思考方式也可以借鉴点线面体的框架。

在业务单一的小厂很难有系统性的点线面体的思考,更多是在一个点上做功能产品经理,按曾教授的要求,很多人恐怕往往是一个点都做不好。

产品经理的成长和项目经验有直接的关系,项目经验质量很多时候决定了产品的能力模型。

我有个做技术的朋友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之前几年在小厂做前端leader,在个人学习上也很拼,在公司锻炼了点的能力和课外学习具备了体的思考框架。

但是缺少线和面的实践经验和深度,去大厂面试往往被刷,核心是对方认为他的技术深度还不够,而体的能力并不是一个团队leader最需要的。

找工作和战略思考道理一样,初级中级岗位应该先在点和线上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参与复杂项目,有拿得出手的的项目,这样才有机会去参与面和体的建设,才会让自己更值钱。

所以建议大家打造自己这款产品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玩法,就是先做深后做广,形成自己单点爆破能力,在锻炼平台搭建能力。

四、择业的逻辑

谁都想选择事少钱多离家近,但是有些时候这又成了不可能三角。

这时候我的选择只能是去做行业的延申,比如汽车金融,可以选择的有汽车行业和金融行业。

汽车行业这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随着监管和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加强,未来发展很不明确。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国家队和持牌机构依旧是主力,具有场景和风控能力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在杭州除了蚂蚁金服,其它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基本已经覆没,这时候只能看全国了,刚好苏宁抛来了橄榄枝,双方一拍而合。

跨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事件,因为杭州除了阿里这一家大厂,基本都是一些小厂,而且以电商业务为主,可选择余地真不多。

我另外一个朋友从阿里关联公司离职之后去了上海,每周来回上海和杭州,还有一位朋友之前从北京来了杭州阿里,阿里离职之后在创业公司呆了不久现在又去了上海。

还有一位朋友胖凯之前在小米和360,作为小米死忠粉当年发的照片还被雷总cue过,后来因为生活原因来了杭州,从我们认识3年起,平均每半年换一份工作,公司越换越小。

每次问他为啥离职,无非就是遭遇的倒闭、裁员、内斗之类的,听完我都感觉能写一本书了。

现在从纯就业的角度看,北京还是最好的选择,大厂和中厂密度高,跳来跳去不至非常差。

产品经理越到后面可选择的公司会越来越少,不过随着未来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发展,我相信高层次人才跨城就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最后

想换一份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换工作是有条件的,有实力才能换工作,而实力来自你自己。

树挪死,人挪活,换了新工作之后反而没有这么多焦虑了,因为自己至少是当前找到了可以继续成长的环境,以及可以做事的队友,这对我来讲太爽了。

而坚持对自己的价值投资,慢慢发育不着急,回报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END----------

扫码加我发你一份史上最全的商业分析ppt。

阿里产品P10:新开局下的产品和运营


梁宁最新演讲: 理解用户从理解他的成功开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