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结构LED芯片制造工艺

垂直结构LED芯片制造工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LED优势:体积小、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广泛应用于照明与显示领域。

  • 垂直结构LED优势

    • 散热性能更优,电流扩展能力更强。

    • 适用于大功率场景(如特种照明、车用照明)。

    • 兼容硅基集成电路,具有产业化潜力。

  • 研究目标:优化垂直结构LED的光学性能,提升光提取效率(LEE)与内量子效率(IQE)。


2. 制造工艺与表征方法

关键制造工艺

  1. 外延生长

    • 使用MOCVD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GaN基LED外延层。

    • 包括低温GaN成核层、n-GaN层、超晶格缓冲层、多量子阱(MQW)有源区、p-AlGaN电子阻挡层、p-GaN层。

  2. p型金属电极

    • 离子束溅射Ag/TiW堆栈层作为高反射率p型欧姆接触电极。

  3. 晶圆键合

    • 采用Au-In共晶键合将LED外延层转移至硅衬底。

  4. 激光剥离

    • 利用KrF准分子激光(248 nm)剥离蓝宝石衬底,残留Ga通过HCl清洗。

  5. 表面粗化

    • KOH湿法腐蚀n-GaN表面,形成纳米锥形结构,提升光提取效率。

表征方法

  • TEM:观测量子阱界面与晶体质量。

  • 拉曼光谱:分析外延层应力状态。

  • 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量子阱发光特性。

  • SEM:分析表面形貌。


3. 制造工艺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3.1 衬底转移与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

  • QCSE机制: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GaN外延层存在面内压应力→InGaN量子阱中产生极化电场→能带倾斜→电子空穴波函数分离→辐射效率下降。

  • 实验结果

    • 衬底转移至硅后,压应力从512 MPa降至155 MPa。

    • 峰值波长蓝移(471 nm→456 nm),辐射复合效率提升。

3.2 表面微结构对光提取效率的影响

  • 复合微结构

    • 激光剥离:形成微米级半球凹坑。

    • KOH腐蚀:形成纳米级锥形结构。

  • 仿真与实验结果

    • 复合微结构通过倾斜侧壁减小入射角,并通过散射打破全反射。

    • 光输出功率提升11.4%(350 mA下达到468.9 mW)。


4. p-GaN层厚度的光学仿真研究

4.1 干涉效应与Purcell效应

  • 光提取效率(LEE)周期性振荡

    • 振荡周期≈GaN中光波长的1/2(约96 nm)。

    • 极大值处LEE达35%(2D仿真)或15%(3D仿真)。

  • Purcell因子振荡

    • 周期约90 nm,极大值1.36(辐射速率增强),极小值0.73(辐射速率抑制)。

4.2 不同表面形貌的影响

表面结构光提取效率特点Purcell效应特点
平滑表面全反射限制,LEE极低(极小值≈0)振荡幅度大,极大值1.36
微米凹坑/凸起结构打破全反射,LEE提升(达60%)局部Purcell因子显著变化
纳米锥形结构散射作用显著,LEE最高(达69.4%)极小值Purcell因子更低
纳米柱形结构折射率渐变,LEE与平滑表面接近Purcell因子变化趋势一致

5. 总结

主要成果

  1. 实现4英寸硅衬底垂直结构LED芯片制备,光输出功率达468.9 mW。

  2. 揭示衬底转移缓解QCSE的机制,辐射效率提升。

  3. 复合微结构显著提高光提取效率。

  4. p-GaN层厚度优化可同步提升LEE与IQE。

未来研究方向

  1. 进一步抑制QCSE。

  2. 优化表面微结构参数(尺寸、形状)。

  3. 开发3D仿真模型验证实际性能。

  4. 研究Micro-LED侧壁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