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位AI产品经理。在正式内容之前,我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大学本科不是IT相关,甚至在我工作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实习工作。
而现在我能负责公司的重点项目,证明了进入AI行业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直至今天,我仍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学习,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给予我指点。
现在我就来说说,如何在对AI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到它的流程运作,并找准机会转行。
1.简单了解AI应用范围
AI的应用领域非常非常广,上图只是大家相对熟悉的几个,而且每一个领域用到的算法都不一样。有很多想转型的产品,第一个考虑的点就是:不懂技术就做不了AI,我是不是学完算法才能入行?
-
不仅算法重要,很多时候数据可能更重要;有保质保量的数据,才可能有好的训练效果。
-
数据可分为两种类型:“被标记过”的数据和“未被标记过”的数据。
什么是标记呢?
意同“贴标签”,当你看到一个西瓜,你知道它是属于水果。那么你就可以为它贴上一个水果的标签。算法同事用“有标签的数据”去训练模型,这里就有了“监督学习”。
重点就是这里:只要是跟“监督学习”沾边的产品/技术,比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必走的流程——
不断地用标注后的数据去训练模型,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得到指标数值更高的模型。
2.数据处理流程拆解
1.数据标注
数据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模型的质量,因此数据标注在整个流程中绝对是非要重要的一点。
一般来说,数据标注部分可以有三个角色
1)标注员:标注员负责标记数据。
2)审核员:审核员负责审核被标记数据的质量。
3)管理员:管理人员、发放任务、统计工资。
只有在数据被审核员审核通过后,这批数据才能够被算法同事利用。
3.数据标记流程
1)任务分配:假设标注员每次标记的数据为一次任务,则每次任务可由管理员分批发放记录,也可将整个流程做成“抢单式”的,由后台直接分发。
2)标记程序设计:需要考虑到如何提升效率,比如快捷键的设置、边标记及边存等等功能都有利于提高标记效率。
3)进度跟踪:程序对标注员、审核员的工作分别进行跟踪,可利用“规定截止日期”的方式淘汰怠惰的人。
4)质量跟踪:通过计算标注人员的标注正确率和被审核通过率,对人员标注质量进行跟踪,可利用“末位淘汰”制提高标注人员质量。
4.模型训练
这部分基本交由算法同事跟进,但产品可依据需求,向算法同事提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举个栗子——
背景:一个识别车辆的产品对大众车某系列的识别效果非常不理想,经过跟踪发现,是因为该车系和另外一个品牌的车型十分相似。那么,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比如,将精确率提高5%),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
1)补充数据:针对大众车系的数据做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补充正例(“XXX”应该被识别为该大众车系),还可以提供负例(“XXX”不应该被识别为该大众车系),这样可以提高差异度的识别。
2)优化数据:修改大批以往的错误标注。
产品将具体的需求给到算法工程师,能避免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无紧急程度的工作。
5.模型测试
测试同事(一般来说算法同事也会直接负责模型测试)将未被训练过的数据在新的模型下做测试。
如果没有后台设计,测试结果只能由人工抽样计算,抽样计算繁琐且效率较低。因此可以考虑由后台计算。
一般来说模型测试至少需要关注两个指标:
1.精确率:识别为正确的样本数/识别出来的样本数
2.召回率:识别为正确的样本数/所有样本中正确的数
举个栗子:全班一共30名男生、20名女生。需要机器识别出男生的数量。本次机器一共识别出20名目标对象,其中18名为男性,2名为女性。则
精确率=18/(18+2)=0.9
召回率=18/30=0.6
再补充一个图来解释:
(来自@mousever)
而且,模型的效果,需要在这两个指标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测试同事需要关注特定领域内每个类别的指标,比如针对识别人脸的表情,里面有喜怒哀乐等分类,每一个分类对应的指标都是不一样的。测试同事需要将测试的结果完善地反馈给算法同事,算法同事才能找准模型效果欠缺的原因。同时,测试同事将本次模型的指标结果反馈给产品,由产品评估是否满足上线需求。
4.产品评估
“评估模型是否满足上线需求”是产品必须关注的,一旦上线会影响到客户的使用感。
因此,在模型上线之前,产品需反复验证模型效果。为了用数据对比本模型和上一个模型的优劣,需要每次都记录好指标数据。
假设本次模型主要是为了优化领域内其中一类的指标,在关注目的的同时,产品还需同时注意检测其他类别的效果,以免漏洞产生。
5.产品工作补充
产品经理的工作,不止是产品评估——除了流程控制,质量评估,还有针对分类问题,由产品经理制定边界;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模型是否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制定分类规则:例如,目的是希望模型能够识别红色,那产品需要详细描述“红色”包含的颜色,暗红色算红色吗?紫红色算红色吗?紫红色算是红色还是紫色?这些非常细节的规则都需要产品设定。
如果分类细,那么针对某一类的数据就会少。如果分类大,那么一些有歧义的数据就会被放进该分类,也会影响模型效果。分类问题和策略问题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产品对需求了解得非常深刻。
以上内容,都只是AI行业一个小领域内可梳理的工作内容。
AI产品经理学习资料
尽管市面上已经存在大量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料,但专门针对如何成为和做好AI产品经理的系统化教学体系却寥寥无几。能够提供从产品理念到实施细节,乃至行业大牛全程指导的课程更是罕见。这不仅加大了产品经理学习的难度,也限制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成长速度。
因此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涵盖了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AI产品经理入门到进阶学习资料、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 全系列的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实用,让大家系统而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的各个知识点。
适合哪些同学来学习?
- 有转行意向的0基础职场人:不满现状,想转行产品经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 刚入行产品的产品新人:没人教没人带,缺乏方法论,想完善自己的产品知识体系;
- 想往产品方向发展的学生:想以产品经理作为职业生涯的开始,却不知道怎么学。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大模型知识脑图
为了成为更好的 AI大模型 开发者,这里为大家提供了总的路线图。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
经典书籍阅读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AI产品经理入门手册
相对于我们平时看的碎片化内容,这份笔记的知识点更系统化,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是严格按照知识体系编排的。
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面试资料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这份完整版的AI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