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搞以太网的时候碰到了很多名词,比如:100Base-T、100Base-TX等这些东西,在IEEE802.3中,也到处是这些词。大体了解了一下这些名字都是不同时期的以太网标准,标准名字来源于所使用的物理介质,下面先拆解一下这类名词:
- 10/100/1000: 数字100用单位MHz (Megahertz)表示网线设计的频率。即100 MHz。MHz的值越大,网线所支持的速度就越快。如果你尝试将这种类型的网线用于更高的频率(和速度)中,那么它将不工作或者变得极为不可靠。100 MHz以每秒100Mbit的速度传输,这在理论上指的就是12 Mbps。然而,在实际中,可能还无法获得超过4 Mbps。
- BASE: BASE是英文baseband的缩写,指的就是基带。表示没有使用频分复用或者其它频率转换技术,每一个信号在一个单一频率上完全控制线缆。
- 数字T/F/C等: 一般数组表示传输长度;T代表承载信号的物理介质是双绞线缆(分为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双绞线)和STP(Shielded Twicted Pair,屏蔽双绞线)),在这里每一对传送信号的双绞线互相缠绕以(FEXT和NEXT之间)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F表示光纤
- 最后的字母或数字(4/X等): 在同一种传送速率下有多种不同的标准,它们之间以一个字母或数字跟随T/F/C之后的方式来区隔(例如TX)。它显示了网线的结构并指出包含的绞线对的数量。某些高速标准使用同轴电缆,则分配代号为CX。
分类:
以太网协议的规范十分的繁多。按照传输介质来分,主要有三种场景:
基于双绞线的:
10BASE-T:
简称双绞线以太网。"10"代表传播速率为10Mbps;"Base"代表"基带传输";"T"代表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s)。适用于基带局域网(LAN) 的以太网标准,采用双绞线缆,在星形拓扑结构中速度为每秒10兆比特。所有节点都接至称为多端口转发器的中央集线器中。 对于相同传输速度有几种标准的情况下,它们通过T之后的字母或数字来区分,例如TX,指的是编码方法和通道数量。
10Base-2:
"10"代表传播速率为10Mbps,"Base"代表"基带传输",数字“2”表示最大延伸距离接近200米,200米内不需要转接器。
基于背板的:
背板以太网是一系列的协议,速度等级涵盖了:1000 Mb/s, 10 Gb/s, 25 Gb/s, 40 Gb/s, or 100 Gb/s。
对应的物理层标准如下:
1000BASE-KX for 1 Gb/s operation over a single lane
10GBASE-KX4 for 10 Gb/s operation over four lanes
10GBASE-KR for 10 Gb/s operation over a single lane
25GBASE-KR and 25GBASE-KR-S for 25Gb/s operation over a single lane
40GBASE-KR4 for 40 Gb/s operation over four lanes
100GBASE-KR4 and 100GBASE-KP4 for 100 Gb/s operation over four lanes
命名规则:我们可以观察到协议的命名规则,前面的数字代表速率,最后的数字代表几条lane,如果是1条lane就没有数字。中间的有两类:KX和KR,分别代表8b10b pcs和64/66 pcs。
背板以太网是在基于光传输的以太网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如果是10G光口对应的命名为10GBASE-X和10GBASE-R。背板的命名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K。
基于光纤的:
10Base-F:
"10"代表传播速率为10Mbps,Base"代表"基带传输" ,"F"代表光纤。
基于铜线缆的:
100GBASE-CR2:
-
100GBASE: 表示传输速率为100Gbps(千兆比特每秒)的以太网标准。这是当前最高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之一。
-
CR2:
- C: Cable,表示使用铜线缆作为传输介质。
- R: Short Reach,表示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场景,通常在数据中心内部使用。
- 2: 表示使用2对铜线缆进行信号传输。
更加详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