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施工测量
10.1 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与常用仪器
10.1.1 主要内容
1.作用与内容
- 内容
- 交接桩及验线
- 内业计算与复核
- 施工控制网建立
- 定期复核
- 施工放线
- 外业测量
- 测量仪器管理
- 竣工测量
- 琐碎而细致的工作,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 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起着重要作用
2.准备工作
- 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导线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资料。各方签署交接桩文件纪要
-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导线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确定合格的桩点,进行桩点保护,定期或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巡视和复测
- 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校、保证精度要求。检定周期内。
- 分别核对从图纸上采集的数据,实测数据的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判定测量成果的有效性
3.基本规定
- 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施工控制网测设后,进行相关的道路、桥梁、管道与各类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联测
- 对工程占地、拆迁范围、再现场施工范围边线布测标志桩、标出占地范围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根据已建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施工布桩
- 施工过程应根据分部工程要求布桩,中桩、中心桩等控制桩的恢复与校测应按施工需要及时进行,发现桩位偏移或丢失应及时补测、钉桩
- 每个关键部位的控制桩应绘制桩位平面位置土,标出控制桩的编号,注明与桩相关的相应数据。
4.作业要求
- 施工测量的人员,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 控制桩要注意保护、经常校测、保持准确。雨后、冻融期、收到碰撞、及时校测
- 测量记录应按规定填写并按编号顺序保存。表头完整、字迹清除、规整、严禁擦改、涂改、可斜线划掉改正,不得转抄
- 建立测量复核制度
- 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0.1.2 常用仪器
1.全站仪及经纬仪
-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量及施工过程中测点间水平距离、水平角度的测量。
- 没有条件使用水准仪测量水准测量式,也可考虑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
- 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
- 三角高程测量和三维坐标测量
-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2.水准仪
- 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标高和高程
3.激光准直仪
- 角度测量和定向准直测量。长距离、大直径隧道和桥梁墩柱、水塔、灯柱高耸构筑物控制点位坐标
4.卫星定位仪器
- GPS和BDS.
- 空间三维坐标。厘米级别
5.陀螺全站仪
- 陀螺仪和全站仪集成一体的
- 测定真北方位的精密测量仪器
6.激光铅垂仪
- 垂直定向的仪器。
- 垂直定向以及地面向井下传递平面坐标和方向。
10.2 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
10.2.1 施工测量
1.城镇道路施工测量
- 控制桩:起点、终点、转角点与平曲线、竖曲线、中桩、边线桩、里程桩、高程桩
- 直线段范围内,各类桩间距一般位10-20m。平曲线和竖曲线桩间距5-10m
- 中线确定后,利用中线桩点坐标,通过绘图软件,得到路线纵断面和各桩点的横断面
- 道路高程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
- 道路中心线位施工测量的控制基准。高程以道路中心线部位的高程位基准
- 填方路基应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再距路床1.5m范围应设计纵横坡线控制
- 高填方或软土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安排上部结构施工
2.城市桥梁施工测量
- 现场条件设置桥梁各类控制桩。桥梁中线桩及墩台的中心桩和定位桩
- 桥梁放线根据桥梁的形式、跨径、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现场环境条件、确定实施方法。是否需要重新布设或加密控制网点
- 水准路线跨越河、湖等水域,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校核。离水面高度不小于2m
- 桥梁基础、墩台与上部结构等各部位的平面、高程均以桥梁中线位置及其相应的桥面高程为基准
- 施工前应测量桥梁中线和各墩台的纵轴与横轴定位桩、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 支座、梁、定位应以桥梁中线和盖梁中轴线为基准。对支座、梁的高程及顶部高程进行控制
- 变形观测,并保护好基点和长期观测点
3.城市管道施工测量
- 控制点:起点、终点、折点、井室、中心点、变坡点。重力流排水管道中线桩间距宜为10m、给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的中心桩间距宜15-20m
- 井室平面位置放线:矩形以管道中心线及垂直管道中心线的井中心线为轴线进行放线。圆形、扇形以井底圆心为基准进行放线
- 排水管道高程以管内底高程为施工控制基准。给水等压力管道以管道中心线高程作为施工控制基准。
- 挖槽见底前,施工砂石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构筑前,校测管道及构筑物中心与高程
- 分段施工、相邻施工段间的测点宜布置在施工分界点附近。应对相邻已完成管道进行复核
- 管道施工控制桩点应以道路控制桩点进行复测与校核
- 管线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管线竣工测量
4.城市隧道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
- 施工前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先整体后局部。确定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和高程放样
- 地面高程控制可视现场情况以三、四等水准或相应精度的三角高程测量布设。
- 基坑为了放置超挖,及时用水准仪测量深度。测放支撑位置线
- 过程中及时联系测量
- 敷设洞内基本导线、施工导线、水准路线,随施工进展不断延申。
- 盾构法施工测量包括盾构始发、掘进、接收的测量。姿态测量(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旋转角、切口里程)
- 贯通测量。隧道的纵横向贯通误差、方位误差、高程贯通误差。
- 及时测绘开挖和衬砌断面,埋设永久标志。联测高程、里程
- 全站仪、激光铅锤仪、电子水准仪、光电断面测量仪、陀螺全站仪
5.厂站施工测量
- 矩形建筑物应根据轴线平面图进行施工各阶段放线,圆形建筑物应根据圆心施放轴线、外轮廓线
- 轴线放线,两侧各算出控制点
- 矩形水池四角桩设置池壁、变形缝、后浇带、立柱隔墙的施工控制网桩
- 圆形池按水厂总平面测量控制网、设定圆形池中心线、外轮廓线及轴向控制桩。
- 明挖基坑徐在适当距离外侧设置控制点定位,随时检查开挖范围的正确性
- 为方便校核、池体中心位置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保证平台中心位置准确
- 为确保测量放线的精确,定期对所用基准桩点进行校核
6.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测量
- 建立综合管廊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 利用地面等级控制点测设现场施工控制点时,应按施工控制点上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线路中线桩,并应标注里程。利用水准测量方法测设高程时,应标注中线桩的开挖深度。
- 管廊内坐标、方位角及高程可利用管廊两端的地面控制点按支导线和水准测量的方式分别进行传递
- 主体测量在施工阶段进行,测量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管廊的中线及高程
- 测量两端、坡度、走向变化处的内壁角点坐标和高程、横断面形状与尺寸。底部中线位置及高程。一般中线点位置及高程测量的间隔不宜大于30m
- 入廊管线测量可通过测量管线与综合管廊内壁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查入廊管线尺寸、电缆条数以及走向
- 两侧回填,应测设结构外壁角点的坐标和高程
10.2.2 竣工测量
- 控制测量、细部测量、竣工图编绘
- 竣工图比例尺、厂区宜选用1:500,线状工程宜选用1:2000.与原设计图一致。
- 每一单位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竣工测量。提出其竣工测量成果
- 竣工测量成果与设计值之间相差未超过规定的定位允许偏差时,按设计值编绘。否则应按竣工测量资料编绘
- 资料分类钉装成册
- 地下管线、地下隧道竣工纵断面图
- 道路、桥梁、水工构筑物竣工纵断面图
- 建筑场地及附近的测量控制点布置图及坐标与高程一览表
- 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
- 工程定位、检查及竣工测量资料
- 设计变更资料
- 建设场地原始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