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激励]关于个人贡献与团队贡献的激励制度(结合IT开发考虑)

1. 案例背景

今天2021-04-16,与前公司(教育管理SAAS)的客户朋友(机构的IT负责人)吃饭聊天,其中提及他们最近老板推行了一个制度,暂且叫“三人行”制度吧,制度的大体内容如下:
公司管理层,将老师们(销售与授课)进行三三分组,希望以组的形式,将销售与授课进行统计,然后排名,给予排名高的团队奖励。

推行了一段时间(推行了多久我忘了,对模型的分析影响不大),效果不大好,老师们都不积极。管理层讨论了之后,觉得推广力度不够,要求IT部门想法子推广。管理层给的意见是:

  1. 目前是手动统计的,信息不及时,希望在系统中制定排名报表,可以实时看到分组的排名
  2. 在系统统计出报表之后,希望可以自动对接微信,能在群里按每天,或者每小时推送一次排名,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这个IT负责人问我通过系统实现的可行性有多大。

在进行分析之前,我问了几个问题:

问题回答
这个制度的规则确定了吗?各个评比指标是否已经落实? 更改规则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是新的制度,怎么运作老板也不清楚,各个评比指标可能会增加也会减少,规则应该也不确定,后期应该会有较大的更改
这个三三组队,是一定的吗?以后会不会变成四四组队,五五组队?这个应该不确定的,三三组队只是拍脑袋确定的,不是说五五就不行
组队是什么原则,是老师们自己找人组队吗?不是,是管理团队这边指定的,老师们不能选择
组队之后,成员会改变吗?会的,管理可能会重新组合团队
组队之后,成员会改变吗?会的,管理可能会重新组合团队
制度是否已经通知到位?其实是已经通知下去了的,而且评比结果也有奖励,已经评比过几个月了。
既然已经评比过几个月了,为什么老板还觉得效果不大好?因为进行分组之后,组里面的人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互相提高的正面影响

2.分析

2.1 - 业务与IT在试行制度上的划分

通常业务人员总觉得,一些制度的试行,之所以推的不够快,是因为人员的原因,总觉得IT可以通过技术把制度推行得快一些。
实际上,通过系统,确实可以把一些制度推行得快一些。但实际上是什么?有句话说,如果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那就死的越快。试行的制度,不知道是对是错,影响好还是不好,如果推行不利,业务把锅甩到IT支撑不利,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公司的IT部门,对系统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后天又改回去,功能可能没怎么变,代码多了一堆(嗯,不错,公司的代码量又上去了)。
所以在划分上,我的观点是:业务是方向,IT是辅助。在确定规则制度上,一定要先尝试方向是否正确,再加以IT辅助。

2.2 - IT成本考虑

适合的系统,确实是能提高效率的,业务人员觉得系统有帮助是好事。但另外要考虑的一件事情是,IT的开发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在PMP中,项目立项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有利益才做,没利益就放后一些。

但是在很多公司中,IT属于后勤部门,做的系统是为了公司节流,提高效率,而不是为了市场盈利,所以往往很多中小公司,在开发项目之前没有做成本效益分析,一般是老板拍脑袋觉得想做什么,反正养着一个IT部门拿着工资,那就去开发一下吧。而这个公司的IT负责人如果底气不够,一般就吭哧吭哧的去做了。

我以前收到需求,一般第一时间大致估算需要多少人天,估算开发完成后能为业务部门节省多少成本,大致给个成本效益比,一般业务部门也就把无理需求自己收回去了。

2.3 - 制度推行不利分析

最后,言归正传,往往一个公司的制度推行不利,不是因为工具不够,而是因为没有击中人心。不能光看别人996,自己也来996;别人的996,是有加班费,有丰富的项目奖金,股份,丰富的三餐供给,让员工对比之下更愿意花时间在公司工作的;自己的996,给员工是什么?不是给鸡血就是给鸡汤,员工会用什么投票呢?

所以一个制度好不好,不是看单项制度,而是与之配套的规则。

打个比方,HR出了个制度,说下周开始,工作超过9点的,可以凭借晚餐发票报销,这个完全不需要凭借工具推广,肯定很快就在员工中传开,排着队来报销。

所以我问了一句:新的制度,既然有奖励,你有没有跟相熟的老师们沟通,看他们是什么想法呢?

朋友回答:老师们说新的制度奖励太少,与其花时间在三三交流上,还不如我多招一个学生,多上一堂课。

感情还是制度配套举措不够。这里有一个推论:好的东西,确实需要IT的技术能够快速推广;不好的东西,用技术推广用处不大。

2.4 - 制度初衷分析

既然制度推行不利,接下来,和项目管理一样,有两个选择:1)继续项目 2)终止项目。

分析继续还是终止,这里我从制度初衷分析,到底这个初衷长远来说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如果就是像白嫖996一样,自然我不建议把制度延续下去。但如果这个制度对公司及个人都带来提升,是双赢的呢?

这里不铺开来讲,原因就是我比较懒打那么多字了,省去中间思考,仅举我认为最能支撑这个制度的3项:
1)进行团队作战,如果以团队为单位,产能提高了,对公司来说是赢
2)团队中参差不齐,如果所有人都能提高,是上上签,那说明每个人的单人业绩都提高了;如果做不到,那起码要做到第三项
3)团队中原来较差的那些人都有所提高,提高得益来自于团队中最高能力人的奉献,而团队中能力最高的人,因为花了时间提高队伍,个人的业绩相对降低,而团队提高的奖励不足以抵消业绩降低的负面影响。

所以长期来看,利大于弊,但员工绝大多数都是看眼前利益的,如何设计一个制度,能让员工短期支持这个制度,从而达到长期的双赢局面呢?

3. 方案

既然确定制度初衷在长远来看是双赢,那短期如何让员工自愿支持呢?那一定是需要给员工一个感觉:我这么做比原来有利。(强推是另一种做法了,不在本案例中讨论)

如果当下员工着眼点都在提成上,那就需要让员工“感觉”新的制度会对自己的提成点有利。目前人事给的制度是加法关系,就是原来个人提成 + 团队提成;而经营团队是需要花费时间的,为了经营团队而减少了个人工作时间,“感觉”不划算,自然就比较难推动了。

于是我提了一个方案:按照团队成绩排名,给个人业绩进行系数加成。比如,团队排名如果是第一名,则给个人业绩贡献X1.2。如果是倒数第一名,给个人业绩贡献X0.8。这里的1.2和0.8只是一个大致设想,具体的数值可以在制度推行过程中变化。

这样,当团队中最有能力的人完成自己的业绩之后,会关注团队其他成员的业绩,只有团队排名升上了,对自己的业绩系数贡献才越大,自然有动力一起提高。

但系数的制定,又是一个很细节的过程,比如需要考虑:
1)增加了系数提成,对公司短期和长期的盈利及支出影响
2)如果系数低于1时,对整体公司头部几个老师的影响如何 等等,
这些细节影响,就需要HR再进一步考虑了。

综合来看,激励制度一定需要与奖励与惩罚一起考虑,才能达到整体的效果。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