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导论总结

导言——通信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

通信网络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指拥有“节点(nodes)”通过“链路(links)”在节点之间传输“信息(information)”形成的网状集体
这个概念有很多实例,计算机网络就是其中之一,而因特网(the internet)则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也是接下来介绍的主角。

(一)计算机网络(the internet)结构

从具体的机构而言英特网可以分为
网络边缘(edge):大量的相互连接设备(device)
物理媒介(physical media):连接各个设备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连接设备后形成的组网
网络核心(core):用于交换信息(packet/circut switching)的路由器组网,同时网络核心中信息的各种传输也是构成整个网络的骨架,这是有了“交互”才产生的网络
协议(protocols):用于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的规则,如果网络核心控制数据怎么发,那么协议就控制数据发些什么能让设备之间能相互“读懂”对方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s):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格式化规则,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组织制定 protocols,比如制定英特网内规则的 IETF,或是制定 Web 内规则的 W3C
网络边缘被物理媒介连接,由于连接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小型接入网络,这些网络再通过网络核心相互连接形成一片大型的网状的各种 nodes相互连接的集群,形成了 英特网。同时英特网是可以大面积延展的,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区域网络,将它们相互连接,又能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即 network of networks),所以最终形成了全球互联的形态。

一、 网络边缘(edge)

主机(host):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servers)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1. 物理媒介(Links–physical media)

(1)引导型(guided)媒介:固定的事物固体媒介

双绞线(TP)
同轴电缆:抗电磁 高抗干扰 基带电缆(单频段)&宽带电缆(多频段)
光缆:高带宽,高速数据传输,低误码率、抗干扰、成本低、衰落小

(2)非引导型(unguide)媒介:信号空间内自由传输

射频无线(wireless)媒介:电磁波传输,不太稳定
链路类型:
Wireless LAN - 无线局域网 (WIFI)
wide area - 无限广域网 (eg:4G)
bluetooth - 蓝牙
terrestrial microwave - 地面微波
satellite - 卫星

2.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

(1)有线(wired)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复用电话网络
线缆网络(cable network):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形成网络 (HFC: hybrid fiber coax)
优点:速率高(达到Gbps量级),覆盖范围广,成本低

(2)无线(wireless)

企业网(enterprise network):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混合,用于比较大的群体使用的局域网,如公司,学校
住宅网 (home network):小范围的使用,多用于一户人家
数据中心网(data center network):高带宽的连接组网,是及其大量的服务器的高度集联组网

3.网络核心(core)

构成网络核心的路由器交换数据的方式有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三种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电路交换每次通信自始至终使用专用预留的物理链路资源,
端对端(end to end)的资源预留
多用于电话网络
有 FDM (频分复用)& TMD(时分复用)两种复用方式
优点:服务可靠有保证
缺点:浪费资源,连接建立时间过长,计算机通信突发性强(浪费多),资源管理复杂可靠性差

(2)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不预留资源,整个数据包被节点完整接收后通过转发表发送到下一节点(不常见)

(3)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数据被切割成成一个个的小段(分组)分别发送到终端,每一个分组所经过的路径可能不同,
端对端(end to end)的数据分组
特性(store-and-forword):对于发送数据包时,只有在前一个数据包被路由器完整接收后才能接着发送下一个,
而路由是否等待完整文件是有路由设置本身决定的
优点:不需要建立和拆除连接,这是因特网的理论基础
缺点:服务质量没有保证:失序,延时,丢失

4.协议(protocol)

为了更好管理和开发
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成功能明确的层次,每一层实现其中一组功能,功能中有其上层可以使用的功能—服务
本层协议实体相互交互执行本层的协议动作,目的是实现本层的功能,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实现本层协议的时候,直接利用了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本层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 更下层可以提供的服务

(1)因特网协议栈(Internet TCP/IP protocol stack)

在因特网中我们将网络的复杂功能分为 5 个层次
应用层(application): 提供网络应用服务(eg:HTTP, IMAP, SMTP, DNS)
传输层(transport):进程到进程的数据段传输(eg:TCP, UDP)
网络层(network):为数据报从源到目的主机选择路由(eg:IP, routing protocols)
链路层(link): 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帧传输(eg:Ethernet, 802.11 (WiFi), PPP)
物理层(physical):在线路上传输bit,即实体的物理传输路线
这也是后面我们所介绍的基础,
我们将从近至远,逐步详细介绍每个层的内部运行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hostA 至 hostB 的数据传输,有以下数据路径
因特网层次网络结构数据路径

(2)OSI层次化模型

这是在 TCP/IP 后在推出的模型应用比较少,这个协议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添加了表示层和会话层
表示(presentation)层:信息的格式转换和标准化编码,比如将ABCD转化为ASCII码
会话(session)层:管理应用之间的交互,比如连接的初始化、重新启动、关闭和检查点进程等

(二)互联网基本原理

逻辑链接、接口和封装

只有同层之间才互相交互——对等过程和逻辑链接
数据从高层传递到低层发送,再从低层到高层接收和处理
接口(interface)定义了每一层向上层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封装(encapsulation):高一层的完整分组是低一层的数据
本质上来讲,数据从应用层出发,每向下一层都会被包上一层下一层看得懂的“包装”(也就是一段报文头),而每向上一层就会“剥去”一层包装,最终到达应用层的仍然是数据本身。

(三)基本术语和概念

性能指标:分组时延,丢失,丢失,吞吐量

由于发送,传输,接收都需要时间,所有在端对端交换中,不可避免的会有 RTT(时延)
当路由发送的速度小于接收的速度那么路由就会进入排队(queueing)状态,而当排队的 packet 超过路由器可以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丢失(loss)

(1)时延(delay)

一个数据传入,需要处理,排队,传输,传播
每一个包从一个端到另一个端存在
d(nodal) = d(proc) + d(queue) + d(trans) + d(prop)
其中比较固定易于计算的是传播时延,即数据量/传播速度
处理时延和传输时延是有路由器本身决定的,排队时延是由当前网络拥挤度决定的

(2)丢失(loss)

丢失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状态,大部分时候只能等待至文件完全传输后发现文件丢失后重传

(3)吞吐量(throughout)

发送和接收端之间数据传输的速率(bps)
因为数据的传输通常要途径许多个链路,而这些链路之间的吞吐量时不同的,其中最小的那一条就会限制整个传输的平均吞吐量,也就是瓶颈链路(bottleneck link)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