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CAN聚类算法——机器学习(理论+图解+python代码)

一、前言

二、DBSCAN聚类算法

三、参数选择

四、DBSCAN算法迭代可视化展示

五、常用的评估方法:轮廓系数

六、用Python实现DBSCAN聚类算法

一、前言

去年学聚类算法的R语言的时候,有层次聚类、系统聚类、K-means聚类、K中心聚类,最后呢,被DBSCAN聚类算法迷上了,为什么呢,首先它可以发现任何形状的簇,其次我认为它的理论也是比较简单易懂的。今年在python这门语言上我打算好好弄弄DBSCAN。下面贴上它的官方解释: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 该算法将具有足够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它将簇定义为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

二、DBSCAN聚类算法

文字看不懂看下面这个图。下面这些点是分布在样本空间的众多样本,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把这些在样本空间中距离相近的聚成一类。我们发现A点附近的点密度较大,红色的圆圈根据一定的规则在这里滚啊滚,最终收纳了A附近的5个点,标记为红色也就是定为同一个簇。其它没有被收纳的根据一样的规则成簇。(形象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系统在众多样本点中随机选中一个,围绕这个被选中的样本点画一个圆,规定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圆内最少包含的样本点,如果在指定半径内有足够多的样本点在内,那么这个圆圈的圆心就转移到这个内部样本点,继续去圈附近其它的样本点,类似传销一样,继续去发展下线。等到这个滚来滚去的圈发现所圈住的样本点数量少于预先指定的值,就停止了。那么我们称最开始那个点为核心点

  • 376
    点赞
  • 198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3
    评论
### 回答1: DBSCAN是一种密度聚类算法,可以通过Python代码实现。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DBSCAN算法的示例代码: ```python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导入数据集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 # 构建DBSCAN聚类模型 dbscan = DBSCAN(eps=0.4, min_samples=5) dbscan.fit(X) # 打印聚类标签 print("聚类标签: ", dbscan.labels_) # 绘制聚类结果 colors = ['b', 'g', 'r', 'c', 'm', 'y', 'k'] for i in range(len(X)): plt.scatter(X[i][0], X[i][1], c=colors[dbscan.labels_[i]]) plt.show()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DBSCAN模块进行聚类。首先,我们从Scikit-learn库中导入DBSCAN和数据集。然后,我们设置聚类模型的超参数,包括eps和min_samples。接下来,我们使用模型拟合数据,并打印每个点的聚类标签。最后,我们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数据点和聚类结果。 ### 回答2: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簇,并且可以自动识别出噪声点。 以下是一个DBSCAN聚类算法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moo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用于聚类的样本数据(示例数据) X, _ = make_moons(n_samples=200, noise=0.05, random_state=0) # 初始化DBSCAN聚类器 dbscan = DBSCAN(eps=0.3, min_samples=5) # 执行聚类 labels = dbscan.fit_predict(X) # 绘制聚类结果 unique_labels = set(labels) colors = [plt.cm.Spectral(each) for each in np.linspace(0, 1, len(unique_labels))] for k, col in zip(unique_labels, colors): if k == -1: # 噪声点(标签为-1)用黑色表示 col = [0, 0, 0, 1] class_member_mask = (labels == k) xy = X[class_member_mask] plt.plot(xy[:, 0], xy[:, 1], 'o', markerfacecolor=tuple(col), markeredgecolor='k', markersize=6) plt.title('DBSCAN Clustering') plt.show() ``` 上述代码首先使用 `make_moons` 函数生成了一个样本数据集(只包含特征数据)。然后,使用 `DBSCAN` 类初始化了一个DBSCAN聚类器,将 `eps` 参数设置为0.3(表示两个样本之间的最大距离)和 `min_samples` 参数设置为5(表示核心样本的最小数量)。接下来,使用 `fit_predict` 方法执行聚类,返回每个样本的所属聚类簇标签(包括噪声点,标签为-1)。最后,根据聚类结果使用不同颜色绘制样本数据的散点图。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通过DBSCAN算法对于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并使用散点图可视化聚类结果。 ### 回答3: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用于对具有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的数据进行聚类。下面是一个用Python实现DBSCAN聚类算法的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 创建样本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7, 2], [7, 4], [7, 0]]) # 创建DBSCAN聚类模型 dbscan = DBSCAN(eps=2, min_samples=2) # 进行聚类 labels = dbscan.fit_predict(X) # 打印每个样本的聚类结果 for i in range(len(X)): print("样本", X[i], "聚类结果:", labels[i])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样本数据矩阵X,其中每行表示一个样本。接下来,我们使用`DBSCAN()`函数创建了一个DBSCAN聚类模型。`eps`参数用于指定邻域的半径大小,`min_samples`参数用于指定一个核心点所需的最小邻域样本数。然后,我们调用模型的`fit_predict()`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并将聚类结果存储在`labels`变量中。最后,我们遍历每个样本,并打印其聚类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代码中使用的是`sklearn`库中的`DBSCAN`类来实现DBSCAN算法。该类提供了丰富的参数和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评论 4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