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厂进入创业公司时,我们都怀揣着美好愿景:
"这家公司的架构很新颖,能干翻英伟达"
"这个CEO是清华博士,肯定懂行"
"这轮融资有xx资本加持,靠谱"
"入职就给期权,上市翻几十倍不是梦"
然后呢?
三年过去了,公司那颗"改变世界"的芯片连流片都没完成。
五年过去了,第二代产品勉强做出来了,但卖不出去,因为市场已经被友商占领。
七年过去了,公司还在苦哈哈地找下一轮融资,而你的同学已经在大厂升到了总监。
你的青春,就这么给公司当了免费"期权"。
我见过的死亡循环:
- 早8晚11来加班,因为"创业公司要拼"
- 连续两个月冲刺,因为"市场窗口不等人"
- 设计规范三番五次推翻重来,因为"客户需求变了"
- 量产出来的芯片性能不达标,但"已经没钱再设计了"
最讽刺的是,我们这些芯片工程师,拿着微薄的薪水,天天加班,是为了帮谁实现梦想?
不是自己,是投资人和创始人。
他们成功了,收获名利和财富。
他们失败了,还可以去下一个项目。
而我们呢?有的人留下了技术,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
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真相:
小公司技术再好,如果没后台支持,很难突围。
数字芯片赛道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烧钱得有耐心。
产品再强,没有生态支持,也是白搭。
这不是说创业公司没希望,而是我们作为普通工程师要有清醒认知。
如果你现在就在这样的芯片创业公司:
看看公司的产品和市场规划,是踏实的还是画大饼的?
看看团队核心成员,有没有做出过真正成功产品的人?
如果这些都让你不安,也许是时候思考下一步了。
不要被"情怀"绑架,我们只是普通人,需要为自己的职业负责。
选择大厂还是创业公司,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但别忘了,芯片设计是个技术活,不是传销。我们的价值在于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消耗青春为别人试错。
最后,记住:公司不会对你忠诚,你也没必要对公司过度忠诚。职业生涯是长跑,未来还有可能。
小芯片能做大的确实有,但可能不是你现在所在的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