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硬件快速识别电路板故障元件技巧

在电子设备的维修与检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哪个零件坏了是一项关键技能。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七个常见的故障排查要点。

一、电容故障

电容损坏在电子设备故障中极为常见,尤其是电解电容。其故障表现多样,包括容量变小、完全失容、漏电和短路。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不同,故障特点也各异。在工控电路板中,数字电路居多,电容多用于电源滤波,用于信号耦合和振荡电路的相对较少。若开关电源中的电解电容损坏,开关电源可能不起振或输出电压滤波不良,导致电路逻辑混乱,表现为设备工作时好时坏或无法开机。在电脑主板上,常能看到电解电容鼓包现象,拆下测量容量会发现明显低于实际值。电容寿命与环境温度紧密相关,温度越高寿命越短,故应重点检查靠近热源的电容,如散热片旁及大功率元器件旁的电容。漏电严重、触摸烫手的电容必须更换。在检修时好时坏的故障时,排除接触不良后,多为电容损坏所致,更换电容往往能解决问题。

二、电阻故障

电阻虽数量众多,但损坏率并非最高。电阻损坏以开路最常见,阻值变大较少,阻值变小十分少见。常见的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和保险电阻。低阻值(100Ω 以下)和高阻值(100kΩ 以上)电阻损坏率较高,中间阻值的极少损坏。低阻值电阻损坏时往往烧焦发黑,易发现;高阻值电阻损坏时痕迹不明显。线绕电阻用作大电流限流,阻值不大,圆柱形线绕电阻烧坏时有的发黑或爆皮、裂纹,有的无痕迹;水泥电阻是线绕电阻的一种,烧坏时可能断裂,否则也无可见痕迹;保险电阻烧坏时有的表面炸掉一块皮,有的也无痕迹,但不会烧焦发黑。检修时,可先观察电路板上低阻值电阻有无烧黑痕迹,再根据电阻损坏特点,用万用表在电路板上直接量高阻值电阻两端阻值。若量得阻值比标称值大,该电阻肯定损坏;若比标称值小,一般可忽略。

三、运算放大器故障

判别运算放大器好坏对许多电子维修者有一定难度。理想运算放大器具有 “虚短” 和 “虚断” 特性,在闭环(负反馈)下工作才能保证线性运用。判断器件好坏,需先分清其在电路中是作放大器用还是比较器用。若作放大器用,正常工作时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电压相等,差别仅 mv 级,若超过 0.5V 则必坏无疑。若作比较器用,则允许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不等,可根据电压输出规则判断其好坏,无需使用代换法,也无需拆下芯片即可判断。

四、SMT 元件故障

一些贴片元件非常细小,用普通万用表表笔测试检修不便,易短路且对涂有绝缘涂层的电路板难以接触到元件管脚金属部分。可采用简便方法:取两枚最小号缝衣针,与万用表笔靠紧,用细铜线将表笔和缝衣针绑在一起并焊牢,这样带有细小针尖的表笔可刺破绝缘涂层,避免短路,方便检测 SMT 元件。

五、公共电源短路故障

电路板公共电源短路故障令人头疼,因众多器件共用电源,每个用此电源的器件都有短路嫌疑。元件不多时可采用 “锄大地” 方式查找短路点,元件多时则需更好的方法。推荐使用电压电流皆可调的电源(电压 0 - 30V,电流 0 - 3A),将开路电压调至器件电源电压水平,电流调至最小,加在电路电源电压点,如 74 系列芯片的 5V 和 0V 端,慢慢增大电流,用手摸器件,发热明显的往往就是损坏元件,但操作时电压不能超过器件工作电压且不能接反,以免烧坏其他好器件。

六、板卡故障

工业控制中板卡使用增多,金手指插入插槽的方式易因环境恶劣导致接触不良故障。此时,用橡皮擦在金手指上反复擦拭,清理污物后再试机,可能就解决了问题,方法简单实用且能节省更换板卡的高昂费用。

七、电气故障

时好时坏的电气故障概率较大的情况包括:接触不良,如板卡与插槽接触不良、缆线内部折断、线插头及接线端子接触不好、元器件虚焊等;信号受干扰,数字电路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因干扰或电路参数变化而出错;元器件热稳定性不好,电解电容首当其冲,其次是其他电容、三极管、二极管、IC、电阻等;电路板上有湿气、尘土,其导电且阻值随热胀冷缩变化,会改变电路参数引发故障;软件因素也需考虑,电路中一些参数由软件调整,若裕量调得太低处于临界范围,当机器运行工况符合软件判定故障的条件时,就会出现报警。掌握这些要点,能更高效地排查电子设备故障,快速识别损坏零件,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