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揭示了决策过程中直觉反应与理性分析的关系 - 三余书屋 3ysw.net

本文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大师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讲述了人们决策时依赖的快系统和慢系统,揭示了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以及非理性思维在决策中的作用。作者强调了理解和平衡这两种思维模式对于提高决策准确性和生活智慧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思考,快与慢

你好,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思考,快与慢》。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开辟了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分支——行为经济学。在《思考,快与慢》这部作品中,他深入探讨了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行为经济学具体是什么,我们稍后再详谈。先让我告诉你卡尼曼的一个特别之处:他其实是位心理学家。可能你会问,一个心理学家怎么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正是卡尼曼的独特之处,他把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手段带入了经济学领域,成功地挑战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这个假设认为人们会在经济活动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一位经济学家邀请他的朋友参加一个抛硬币游戏,赢了能得到200块,输了就丢100块。按理性人假设来看,这个游戏似乎是值得参与的,然而那位朋友却拒绝了。因为对他来说,输掉的那100块钱带来的痛苦远胜过赢得200块的快乐。

这个例子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的决策考虑的因素远比纯粹的利益最大化复杂得多。卡尼曼的这项开创新工作揭开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的漏洞,并创立了行为经济学这个新领域。它融合了心理学理论来研究人的行为、情感、心理如何影响经济决策,从而也影响了经济组织和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在这本书中,卡尼曼利用多年的研究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在做判断和决策时的思维过程。他探讨了这种天生的思考模式可能出现的缺陷,以及我们怎样可以补救这些缺陷。他对思维偏误这一概念的介绍,提醒我们大脑是多么容易出错,以及这些错误背后的共同规律。在今天这个数字和理性决策日益重要的世界,这样的洞见格外宝贵。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份大脑的使用手册,也是提高思维准确性的宝典。接下来我分两部分带你深入了解这本书。首先我们会探讨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第二部分我们会学习如何提高我们思考的准确性。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呢?答案其实就在书名《思考,快与慢》里。卡尼曼将我们的思考分为系统一和系统2,也就是所谓的快系统和慢系统。想象一下,如果一辆车突然朝你开来,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会本能地躲开,这就是快系统在起作用。而如果我问你13乘以26等于多少,你可能需要停下来算一算,此时慢系统就参与了。

快系统负责直觉反应,如读懂表情、判断距离和识别危险等,而慢系统则处理那些需要思考的任务,比如解决数学题、逻辑判断、选择措辞或是比较商品。简单来说,快系统依靠直觉,慢系统则依靠理性分析,通常这两个系统是协作的,快系统自动运行,而慢系统则在需要时才被唤醒来处理复杂问题。然而,慢系统有时也会因为直觉无法处理的场合而启动,比如遇到与常理相悖的情况时,例如开车去公司是日常事务。路上的每个红绿灯你都已经烂熟于心,不需要特别思考便能做出反应。但是当你去一个新地方时,你更有可能会放慢速度,认真检查导航和路标,那时你就在运用慢系统。那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要采用这样的双系统方式呢?如果慢系统更精确,为何我们不总是使用它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现实原因,另一个是进化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在于慢系统对注意力的占用过多,把大脑比作电脑的话,慢系统就像是功能强大但占内存的程序,一旦运行就很难进行其他任务。书中有一个例子,心理学家做实验,观众在计算篮球传递次数时,竟然没注意到一直在镜头前走过的大猩猩,说明了慢系统的工作非常消耗注意力,导致很多人没注意到大猩猩。当慢系统工作时,它会吸走我们几乎所有的注意力。

书中的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慢系统总是开着,就好像是一个功率巨大的电器,不断用电,直到触发电路保护跳闸。好,我们继续探讨快系统与慢系统的工作机制,其实它们的存在有很深的进化历史原因。从古至今,很多时候人类得以生存的行为模式其实都不那么理性,但它们正是我们祖先得以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关键。想象一下,古代人类在野外突然遇到一只老虎,这时候就得快速作出决定,战斗还是逃跑。如果你还停下来,慢慢分析风险和概率,那结果可想而知。快速做出决策虽然不总是那么精确,但却能在危险情况下提高生存概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会有一些看起来不理性的行为,比如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比如大约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另一个研究发现,有70%的高中生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高于平均水平,8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社交能力强于一般人。大学生的情况也类似,89%的学生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积极,大家普遍认为自己更加公正、有个性、更优秀。

那这种非理性的过度自信从何而来呢?其实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总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我们有利。假设在史前时代,我们在森林中看到一只飞快的鹿,假如我很理性地估计追到的几率只有1%,我可能就不会去追。而你如果过度自信,认为有50%的机会能追到,那你可能立刻就追了出去,即便我们两个人的实际能力相同,你的自信可能让你表现得更好,追得更努力,结果是你可能真的追到了鹿,而我可能因为不行动而什么都没得到。

经过无数年的自然选择,活下来的老祖宗们都是那些勇于行动的人,他们将这种特质通过基因传给了后代。所以说我们不能把所有任务都交给慢系统处理,而是通常让它处于闲置状态。日常工作先由快系统来处理,遇到难题再激活慢系统。这种大脑的工作分配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效的,能帮我们高效解决问题。不过它也有潜在的问题,就是快系统可能在慢系统之前就给出了答案。

就像有个笑话,一个求职者去公司,面试官问:“你有什么特长吗?”求职者说:“我心算特别快。”面试官说:“那你算一下,37乘以25等于多少?”求职者脱口而出:“等于900。”面试官按了计算器说:“你这算的也不对呀。”求职者说:“你别管对不对,你就说我算得快不快吧?”求职者自信地快速回答了一个算术问题,虽然答案错误,但他却很自豪于自己的速度,可见,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可能因为快系统的速度而犯下错误。

书里有个测试题目也挺有意思的,说的是一个球拍和一个球加起来一共卖一块,一球拍比球贵1元,你可能不假思索就会觉得球值0.1元。不过其实稍微慢点算,你就会发现,球拍应该是1.05元,球是0.05元。小伙伴们错了也没事哈,连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的聪明学生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答错了。这就说明了,当快系统直接作出回应时,往往没有经过慢系统的仔细思考,这就会导致错误,体现了非理性思维的问题。

好的,让我们再来梳理一下人类如何进行判断和决策的。作者分了快和慢两种系统,快系统依赖直觉,而慢系统则依赖理性。我们的思考过程实际上是两种系统的合作,慢系统工作时会占用大量的注意力,并且由于早期人类生活环境对反应速度的要求,我们就演化出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思考机制,平时保持慢系统在待机状态,先由快系统应对常态任务,遇到棘手的挑战时再切换到慢系统。但是如果快系统反应过快,没经过慢系统仔细考虑,就急于回答,就容易犯错误,这就是非理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卡尼曼在书中提醒我们,当我们自醒时,通常更容易注意到自己的慢系统,我们会认为自己头脑清醒、逻辑清晰、决策明智,明白自己的需求和行动。但实际上,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依赖快系统的。意识到这点,你就比很多人都要清醒了,你可能会因此感到有些沮丧。我们的大脑运作和进化似乎让我们倾向于非理性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无奈接受这一点。

卡尼曼在书中分享了很多提高思维准确性的方法。比如有个实验,研究人员让大学生做一个认知测试,测试中有个问题是:“如果5台机器5分钟能制造5个零件,那么100台机器制造100个零件需要多久?”当测试题目打印得非常清晰时,90%的学生至少会答错一题,但如果题目用的是难以阅读的浅灰色小字,答错的比例就下降到35%。作者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提升思维准确性的要诀之一就是激活慢系统。那我们怎么唤醒大脑中的慢系统呢?卡尼曼在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主要分两个方向:借助公式和借助别人的帮助。

先说如何用公式来激活慢系统,我们经常说有时候比头比脑子还要可靠。卡尼曼也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简单的公式计算往往比主观判断更准确。你可能一听到公式就觉得头痛,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多复杂。卡尼曼曾经帮以色列军方设计了一个评估士兵的系统,这个系统其实就是六项指标,面试官给每项打分,最后加起来就是总分。这个方法简洁,但效果出奇的好,我们可以把这种公式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帮助自己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举个例子,假如你手头上有20个人选,你得从里面挑3个出来见面。单凭直觉挑选可不是个好主意,你完全可以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打分系统,首先选出你看中的几个因素,比如说外貌、学历和性格,然后给每个人这几项打分,分数加起来谁高就选谁,这样按总分挑出前三名就是你要见的人了。

说完了用公式帮忙,我们再看看怎么借助别人来唤醒咱们的慢系统。就像前面说的,当咱们回头看自己时,通常只能看到自己慢系统的部分。咱们总觉得自己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决策得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但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快系统在主导。这就像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当局者迷”,其实连卡尼曼自己也不例外,他也容易高估自己。

早些年,卡尼曼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时,想给高中生开设一个关于判断和决策的课程。他跟同事们一起设计课程大纲,编写教材。一次他们开会的时候,卡尼曼提议预测一下这教材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成员们估计一年半到两年半之间,但当问及其他类似项目历史时,有经验的成员表示,有40%的项目最终都失败了,而成功的至少用了7年,有的花了十几年。按这数据看,这个项目的合理预期应该是至少7年,失败几率40%。可是团队成员都不买账,觉得自己的情况不一样,他们觉得进展顺利,用不了那么久,结果他们花了8年才完成教材。而且由于时间太长,教育部对这个项目的热情也渐渐凉了,这书也就没被用上。

用现在的话说,看自己是内部视角,看别人则是外部视角,外部视角能帮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以编写教材为例,内部视角是根据开始的进度估计后面的工作,但很多时候事情不会按部就班直线发展,开始可能进度飞快,后面可能就会遇到大麻烦。实际上卡尼曼的团队后来真的遇到了各种麻烦,比如有人离婚了,有人病了,工作进度也就没那么顺畅了。所以“问问我会怎样?”不如“问问大家都怎样”。引入外部视角,更容易发现内部视角可能忽略的重要信息。还有个心理原因,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不太愿意质疑自己,但质疑别人就轻松多了。所以我们观察别人时更容易识别问题。这就是“旁观者清”。卡尼曼提醒我们要利用旁观者的视角,他们可以用他们的慢思考帮你纠正自己快思考可能犯的错误。

卡尼曼教授提了个方法叫“事前验尸”,听起来有点不吉利,但其实它是一个避免过度自信的好办法。这个方法挺简单的,假设你要做个大决策,你可以召集几个懂行的同事开个会。会议的议题是假设这决策实施了一年,结果失败了,大家觉得最可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然后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再根据重要性和发生概率排个序,这样你就能提前防范这些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卡尼曼还建议在做决策前找个轻松点的地方,比如办公室的饮水机旁,听听大家的闲聊和批评。面对别人的质疑可能会不舒服,但总比自己质疑自己要容易得多。好的,到这里,《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主要精华就讲完了,让我们再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先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做决策和判断的?我们大脑里有快系统和慢系统在工作,平常慢系统大部分时间是待命状态,快系统遇到难题才会启动慢系统,但快系统有时候太急了,没等慢系统反应过来就决策了,没有经过慢系统的深思熟虑就容易出错,这就是非理性思维了。意识到了这点后,我们就可以用卡尼曼提的两个方法提高思维准确率,唤醒大脑中的慢系统。

你可能会觉得快系统总是出错,看似总是害人不浅,其实快系统和慢系统是合作的关系,快系统确实会导致错误,但也帮我们做出很多正确的选择。这套系统运作了几百万年,帮我们的祖先在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存活下来。在紧急时刻,快系统的直觉反应也帮助了很多人,比如训练有素的军人、消防员、运动员,他们都懂得怎么利用快系统。事实上,快慢系统并不是那么截然分开的。研究显示,事情做得越熟练就越不费力。大脑研究也表明,随着技能提高,大脑活动模式会变,有些区域就不参与了。换句话说,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把原本慢系统的任务变成快系统的直觉反应,这就是学习和练习的价值。所以最好的状态是理解快系统,深入慢系统,还要会调配两者,知道什么时候该信任快系统,什么时候该启动慢系统,这样在快慢思考间切换自如,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呢。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一、我们有两种思维系统,一种是快而感性的,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另一种是慢而理性的,它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快思考擅长识别模式,但它的判断可能会受到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影响。慢思考能够纠正快思考的错误,但它也可能因为过于复杂或耗时而被人忽视。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并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慢思考速度,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情况和做出决策。二、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快速做出判断,而在于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慢下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675610881655808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