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电池管理系统框架简介

BMS主要任务:
电池状态检测、电池状态分析、电池安全保护、能量控制管理、电池信息管理
 

BMS通信:
储能系统内部通信包括BMS与EMS的通讯储能BMS与PCS的通讯储能BMS三层架构内部通讯。
储能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变流器(PCS)的通信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通信可以有效上送电池的健康状态请求正确的充放电功率,在电池故障时及时发送停机指令确保系统安全。
电池储能系统由储能电池、总控制器单元(BAMS)、电池模组管理(BMU)、电池组簇管理(BCMU)组成。
 

储能BMS与EMS的通讯
总控制器单元BAMS的显示屏显示整个PCS电池组单元的相关信息,并将相关信息通过以太网(RJ45)传递给监控系统EMS。信息内容包括电池单体信息,电池组信息电池簇信息
上传信息:BMS上传电池单体(或组)信息有:单体电池电压、电池组电压、充放电电流、单体最大SOC、单体最小SOC、单体最小SOH;电池组SOC、单体最大温度、单体最小温度环境温度,以及电池异常告警、保护等相关信息。
接收信息:BMS接收监控系统EMS下达的电池运行参数,如电压的保护设定值、报警设定值,温度的保护设定值、报警设定值,SOC的保护设定值、报警设定值等。
BAMS管理服务器支持MODBUS通讯规约,其中MODBUS需要定义专门的规约点表;通讯接口为网络RJ45通讯。

储能BMS与PCS的通讯
由于PCS只接了多组电池,所以BMS的数据汇总到BAMS,再由BAMS与PCS通信,实行单向传输,BAMS做主,PCS做从。
BMS发送信息:BMS发送的信息有电池的状态量及告警量等相关信息。包括电池组的最大SOC、最小SOC、电池组最大可充电量、最大可放电量、环境温度、电池最小SOH等。PCS接到BMS告警信息后应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通信接口:PCS与BMS间采用CAN或RS485通讯接口
硬节点信息:为了保护的及时可靠,储能系统留备了硬节点,BMS检测到电池系统达到保护限制时,BMS通过干节点将保护限制值发送给PCS。
(干结点:类同于硬接点,它们的不同之处是硬接点靠电压控制实现,干接点靠电流控制实现。干结点也指无源接点.只有接点输出,接点回路内部没有电源.干接点:属于硬接点,指的是这个硬点自身不带电。)

储能BMS三层架构内部通讯
BMS系统的三层架构分别是,电池模组管理层BMU、电池簇管理层BCMU、电池堆管理层BAMS;其中电池堆管理层我们也叫一个PCS电池单元管理层
        电池模组管理层叫BMU,有1路CAN2.0总线。由电池采集单元BCU和电池均衡单元BEU组成,采集电池的各种单体信息(电压、温度),计算分析电池的SOC和SOH,实现对单体电池的主动均衡,并将单体异常信息上传给电池组单元层BCMU;对外采用CAN2.0总线通信方式。
        电池簇管理层叫BCMU,有3路CAN2.0总线2路RS485(备用)总线。负责收集BMU上传的各种单体电池信息,采集电池组的各种信息(组电压、组温度)、电池组充电放电电流等,计算分析电池组的SOC和SOH,并将所有信息上传给电池堆单元层BAMS;采用CAN2.0总线通信方式。
        电池堆管理层叫BAMS,有1路以太网、2路CAN2.0总线和1路RS485(备用)总线。负责收集BCMU上传的各种电池信息,并将所有信息以RJ接口45上传给储能监控EMS系统;与PCS通信,将电池的相关异常信息发送给PCS(CAN或RS485接口),且配有硬件干节点对PCS
        为确保储能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需对各通讯端口加装静电防护,保护相关设备免受ESD、EFT和雷电浪涌的损害。

储能电站BMS典型三级架构
BMS通常采用三级架构(从控、主控、总控),实现从电池模组-簇-堆的分级管理和控制。下面对BMS系统的三级架构简单进行介绍。

第一级:电池管理单元(从控),通常叫做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由于没有严格的统一的标准称呼,有些厂家也把它称为ESBMM(Energy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Module)、CSU(Cell Supervision Unit)等。这一级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电池单体电压、温度的采集,负责电池均衡策略的执行。信息采集经通信链路与第二级进行通信,通常采用CAN或者菊花链的通信方式。

第二级:电池簇控制管理单元(主控),通常用BCU(Battery Cluster management Unit)或ESBCM(Energy Storage Battery Cluster Module)表示。这一级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池簇电压、电流、电池簇绝缘信息的采集,电池组保护用接触器的控制,对第一级BMU信息的采集电池状态(SoX)估算等。信息采集后经通信链路与第三级进行通信,通常采用CAN或者以太网(Ethernet)的通信方式。

第三级:BMS系统管理主机或者堆级管理单元(总控),通常用BSU(Battery Stack management Unit)、ESMU(Energy System Management Unit)、BAMS(Battery Array Management System)、BAU(Battery Array Unit)等表示。这一级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第二级BCU传输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存储、显示等具备实时告警功能,具备总断路器的控制和触点反馈功能,具备与PCS、EMS和就地监控的实时通信功能。另外,BSU也实现对空调、消防等动环设备信息的透传和控制功能。BSU与EMS通常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与PCS通常采用RS485或者CAN进行通信。

### BMS电池管理系统仿真实现的方法与工具 #### 1. 使用Simulink进行BMS仿真 MATLAB/Simulink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的软件平台,在BMS领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库和支持多种类型的动态系统模拟,能够方便地构建复杂的电池管理和均衡控制逻辑。 对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而言,可以通过Simulink搭建完整的BMS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 - **状态切换模型**:用于描述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过程。 - **SOC估计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器或其他先进算法来精确预测剩余电量[^2]。 - **电池平衡模型**:针对单体电池间的差异实施主动或被动式的均衡措施。 - **功率限制模型**:依据实时监测数据调整充放电速率以保护电池健康度。 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动力电池物理模型框架,支持用户自定义修改特定环节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1]。 #### 2. 构建详细的电池单元电气特性表征 为了提高仿真的准确性,还需要创建详尽的电池单元电气行为表示形式。这通常涉及到采用等效电路网络(ECN)方法论,其中最常见的是Thevenin模型及其变种版本。这类简化后的数学表达方式不仅易于理解和操作,而且能较好地捕捉到锂离子电池内部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所带来的外部表现特征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可以将每个单独的电池视为由理想电压源串联内阻组成的基础单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RC支路用来反映瞬态响应特性以及长期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的虚拟原型有助于深入探究各种工况条件下整个储能装置的工作机理和发展规律。 #### 3. 实施闭环测试验证方案 最后一步则是围绕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架构开展一系列严格的性能评估活动。借助于Simulink内置的数据采集接口连接真实的硬件设备或者导入历史记录文件来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直接调用Simscape Power Systems™中的预置元件快速组装起一套实验平台用于在线调试优化目的。无论采取哪种途径都应当确保最终得到的结果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为后续的产品迭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matlab % 创建一个新的SIMULINK项目并加载必要的库函数 new_system('My_Battery_Model'); add_block('simulink/Signal Routing/Mux', 'My_Battery_Model/Input_Multiplexer'); % 定义基本参数设置 set_param(gcs,'Solver','ode45'); % 设置求解器类型 set_param(gcs,'StopTime','100') ; % 设定运行时间长度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