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1.1 智能座舱定义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智能座舱(intelligent cabin)旨在集成多种IT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新的车内一体化数字平台,为驾驶员提供智能体验,促进行车安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工作,例如在车辆的AB柱及后视镜安装摄像头,提供情绪识别、年龄检测、遗留物检测、安全带检测等。
在传统的汽车行业中,一般的把车内用于娱乐的设备称之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IVI)。它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了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一些新能源车的宣传中,智能座舱是为用户打造的"第二生活空间"。通过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以及更具智能化的AI助手,让用户能够充分享受愉悦自由的出行时间。
用技术的语言来翻译上述表达,那就是在汽车座舱内采用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系统,以及具有更高算力的芯片,打造一个可以进行智能化人机交互的AI助手,让汽车更多的满足人们对空间,时间的愉悦要求,以及情感交互的需求。
信息输入:
人车交互不再局限于按键,触控,语音等方式。新的信息感知设备不断得到采用,例如语音助手,手势识别,声源定位,人脸识别,全息影像等多种信息输入方式不断涌现,在新型智能化汽车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信息输出:
智能座舱的信息输出设备向多屏化,大屏化,虚拟现实等方向发展。中控娱乐屏,仪表盘和副驾驶双联屏,三联屏,支持虚拟现实的AR和VR设备,车载环绕立体声音响等设备,为汽车座舱增添亮点。
高算力芯片:
为了支撑上述新型的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设备,还需要有更高算力的芯片。这类SOC芯片,具有高算力的CPU,高性能图形图像渲染GPU,高性能音质和音效处理DSP,支持多模态AI推理和学习的NPU,共同构成汽车智能座舱的“大脑”。
1.2 智能座舱意义
从新能源车的销售方式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义的变化。之前传统的汽车销售方式是通过4S店进行的。用户需要进入对应品牌的4S店,体验店内车型,然后决定是否进行试驾,有中意的车型后下单,然后等待提车。不同品牌的4S店通常相隔较远,用户一天跑不了几家店。
而现在新能源车彻底颠覆了乘用车销售的模式。在大城市的大商场内,通常会有好几家到十几家新能源车的体验店集中在一楼门店内。店内仅仅摆放展车,用户可以随意上车体验汽车的功能。如果感兴趣,则可以再预约试驾。由于店内展车只能静态摆放,因此用户对车的第一感受就是对智能座舱的体验。这时如果有充满科技感,温馨感,舒适感的体验,对客户的购车选择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更有冲击力的是十几家新能源车体验店集中到一起,用户很容易就做出对比,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潜在客户。
大数据调查显示,座舱智能科技配置需求的相关消费习惯尚在培育阶段,但仍有超过 60%的用户认可座舱智能配置的价值并有望实现需求的转化,反映出用户层面的座舱智能配置需求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根据佐思汽研的《汽车智能座舱白皮书(2021)》一文,智能座舱在用户购买决策的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安全配置。
“ 从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来看,根据 IHS Markit 最新的调研结果,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类关键要素,其重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反映出座舱智能科技已成为用户购车的重要考量。 ”
“ 与众多成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