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源由
注:仅供参考,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有些描述可能也不完全正确,不是医学专业的,只是从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描述,如果有懂行的朋友,还请评论中指出,以便我尽量纠正这些错误的描述,谢谢!
主要是记录下,个人在生活中,经历或遇见的一些中医药草使用。
本章主要谈谈 生地黄、生白术 的妙用,本人偶尔会有(尤其是秋季)
- 大便干结,形如丸状
- 排便困难,费力甚至恶心、呕吐
- 腹部胀满,排便后胀感未完全缓解
中医形象地称为“羊屎便”。根据症状特点,可以归为 燥热便秘 或 阴虚便秘,通过上面两味药1:1比例酌情煎服,每日1-2次,每次1小碗即可妥善缓解症状。
注:当出现1~2天未大解,可提前煎服,从而避免上述症状。
2. 生地黄
生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后成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滋阴清热、凉血补血。
植物描述
- 科属: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地黄属(Rehmannia)。
- 外观: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30厘米,根呈纺锤形,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质地柔软、黏滑,有甜味。花冠钟形,花期为夏季。
药用部分
主要使用其根部(鲜品或加工后的生品),药性:甘、苦,寒。归肝、心、肾经。
生地黄 vs. 地黄
生地黄是地黄的一种炮制形态,未加工或稍微干燥,偏清热凉血。
熟地黄是另一种形态,偏滋补阴血。
主要成分
生地黄含有地黄多糖、梓醇、苯乙醇苷类、甾体类化合物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药理作用
- 滋阴清热:生地黄性味甘寒,可养阴清热,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引起的口干、低热、烦躁等症状。
- 凉血止血:有凉血作用,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 补血养血:用于血虚引起的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 抗炎镇痛:现代研究表明生地黄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 免疫调节: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使用方法
生地黄可入汤剂、丸剂,也可煎汤服用,常见用量为10-30克。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生地黄性寒,易损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者使用时需配伍温性药物。
- 湿滞中满者慎用:如有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应避免单独使用生地黄。
- 不宜久服: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
- 药物相互作用:与寒凉药物同用时,需注意其对脾胃的影响。
3. 生白术
生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等功效。
植物描述
- 科属:菊科(Asteraceae),白术属(Atractylodes)。
- 外观: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60厘米。根茎粗壮,表面灰黄色,断面白色,质地坚实。叶互生,呈羽状深裂,花紫红色,花期为夏季。
药用部分
主要使用干燥根茎入药,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生白术 vs. 白术
生白术是白术的生品,燥性较强。
炒白术是经过加工的白术,健脾和胃功效更佳,燥性稍弱。
主要成分
生白术含挥发油(苍术酮、苍术醇)、多糖类化合物、菊糖及多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 补气健脾:生白术性温味甘苦,入脾胃经,擅长健脾补气,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
- 燥湿利水:可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导致的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 止汗固表:有益气固表作用,常用于自汗、盗汗等体虚汗症。
- 增强免疫力:现代研究表明生白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保护肝脏:对白术多糖具有保肝作用,可改善肝功能。
使用方法
生白术可煎汤、入丸散,常见用量为10-15克。如用于健脾补气,可与党参、茯苓等配伍;如用于利水,可与泽泻、茯苓同用。
注意事项
- 阴虚燥热者慎用:生白术性温燥,阴虚内热、口干咽燥者应避免使用。
- 气滞便秘者慎用:本品补气燥湿,易导致气机阻滞,便秘者应慎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个别患者可能对白术过敏,使用前应注意测试。
- 药物相互作用:与温热性药物同用时,需注意燥热的叠加效应。
4. 笔者偏方
有症状期间(1 - 2天 未大解),每日1 - 2 碗汤药,有奇效。
- 45g生地黄 + 45g生白术 煎汤
- 服用一周,每天1~2次,每次一小碗
- 服用时间段:秋季(持续2~3个月),或者判断可能出现症状直到正常排便
注:以上处方和建议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建议尽快就医。
为什么两药可以有奇效?
- 辨证准确的关键:两药简单,但针对性强,必须辨证为“燥热伤津”或“脾阴不足”方可奏效。
- 互补性强:两药分别从滋阴和健脾两个核心点着手,形成全面的治疗策略,避免单一药物作用不足。
- 调和阴阳:中医讲究“阴平阳秘”,便秘多与阴阳失调相关,这两味药通过平衡阴阳实现疗效。
注意事项
- 禁忌:若便秘是因实热、湿热、气滞等情况单纯使用可能效果不佳,需加其他药物辅助。
- 建议:两药虽简便,但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辨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