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显示技术(OLD && NEW)的分类、原理及技术特点(LCD/OLED/QLED/Micro-LED等)

目录

前言:

按显示原理分类

一、被动发光面板(Light inducing or reflecting)

1、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

1.1 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

技术特点:

 1.2 量子点液晶显示屏(Quantum Dot LCD)

2、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面板

3、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硅基液晶显示屏

二、主动发光面板(Self-emissive)

 1、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1.1  Si-OLED(硅基OLED)

 1.2 PMOLED(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1.3  AMOLED(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1.4 AMOLED与PMOLED的共差点

2、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板

3、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

4、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真空荧光显示器件

5、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场致发射显示器

6、LED(发光二极管)

6.1 Fine Pitch LED(小间距LED)

6.2 Micro-LED

7、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按驱动方式分类

按显示器件尺寸分类

结语


前言

        显示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不断增加。从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到汽车仪表盘和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技术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显示技术让信息更加易于获取和理解。通过显示屏,我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从而帮助我们更快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这种便捷性使得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信息,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其次,显示技术促进了沟通和交流。社交媒体、视频通话、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都依赖于显示技术来传递信息。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可以轻松地与他人保持联系,不受地域限制,这在全球化时代尤为重要。此外,显示技术还推动了娱乐和文化的发展。高清晰度的电视和电影屏幕、逼真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沉浸式的游戏体验,都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这种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交融。最后,显示技术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显示屏的分辨率不断提高,色彩更加真实,尺寸也越来越大,同时还出现了更加灵活、更加节能的显示技术,如柔性显示屏、OLED技术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推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如医疗、教育、工业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种所见到的各式各样的显示设备,其可以按照三大类别来划分,分别是按显示技术分类、按驱动方式分类以及按照器件尺寸大小分类,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如上所述类型,来进行一一了解,提升对显示技术整体发展和框架的认识程度。

按显示原理分类

      按照显示的原理,可以将显示面板划分为自发光类型(Self-emissive)和被动发光类型,即是背光面板(Light inducing or reflecting)。

显示技术分类--按显示原理
显示技术分类--按显示原理

一、被动发光面板(Light inducing or reflecting)

        被动发光面板主要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面板以及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LCoS(硅基液晶)显示屏。

1、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

     目前大部分移动设备显示面板和电视面板,主流都是采用LCD的屏幕,即是我们常说的液晶显示屏幕,液晶显示器是一种使用液晶技术将图像显示在平面面板上的设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中低端的手机和平板采用的还是LCD屏幕,但是越来越多的高端旗舰机型逐渐采用OLED技术,例如苹果、华为、小米等公司高端旗舰机型OLED以及成为必不可少的买点,未来OLED将会逐步取代LCD的地位,但是当前LCD还是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因此占据着主体地位,以下是一些关于LCD液晶显示器的常见特征

  1. 液晶显示器由像素组成,每个像素都由液晶分子控制。这些液晶分子可以通过电压来调整光的透过程度,从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2. 液晶显示器通常使用两片玻璃面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定向,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3. 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是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以显示的像素数量。较高的分辨率通常意味着更清晰的图像。
  4. 液晶显示器通常具有较低的功耗,因为它们只在需要时才消耗能量。
  5. 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是指液晶分子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较低的响应时间通常意味着更快的图像刷新速率和更少的运动模糊
LCD显示器件的总体组成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兴文档

其中LCD又可以细分为Mini-LEDQD_LCD两种新型显示技术。 

1.1 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

        Mini LED是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它的中文全称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技术是基于传统LED技术的进一步微缩化与矩阵化发展而来,其核心在于使用了极其微小的LED芯片,尺寸一般介于50至200微米(μm)之间。与传统LED相比,Mini LED的单元尺寸要小得多,这使得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LED灯珠,从而实现更高的显示效果。Mini-LED跟QD-LCD原理一致都是属于背光类型面板,非自主发光

        结构:Mini LED仍然采用LCD的主体架构,只是在背光源上添加了量子点薄膜,使蓝光LED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量子点膜转化,实现全彩显示。而QD-LCD本质上还是液晶电视,只是处理背光层,即在背光源上加了量子点薄膜,从而提升了显示效果、还原度、色域和可视度。

        性能:Mini LED采用P1.0以下点间距精准调控电流实现精细化区域调光,具有对比度、HDR、稳定性和可靠性、轻薄以及安全环保(无镉)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由于Mini LED背光在色域方面有所不足,因此可搭配量子点薄膜(QD Film),从而实现100%NTSC以上色域,提高色彩显示效果。

技术特点:

  1. 高密度像素阵列:Mini LED显示屏由大量微小的LED像素阵列组成,每个像素都可以单独控制,实现精确的局部调光,这对于提升显示画面对比度和色彩准确性至关重要。

  2. 背光技术改进:Mini LED主要作为液晶屏幕(LCD)的背光源使用,通过将背光源划分为众多精细的区域(即背光分区),每个区域内的Mini LED可以根据画面需要独立调整亮度,从而达到接近OLED的深黑效果和高动态范围(HDR)性能,但成本相对较低,寿命更长。

  3. 高对比度与亮度:Mini LED技术能够实现高达100万:1的对比度,以及超过1000尼特(nits)的峰值亮度,使显示画面细节更加丰富,色彩鲜明,尤其适合观看HDR内容。

  4. 节能与耐用性:虽然Mini LED的亮度和对比度显著提升,但通过精准的局部调光控制,整体能源效率较传统LED背光有所提高。同时,LED固有的长寿命特性也使得Mini LED产品更为耐用。

  5. 适用领域广泛:Mini LED技术不仅应用于电视和电脑显示器,还扩展到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车载显示等多个领域,因其能提供更佳的视觉体验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Mini LED和QD-LCD各有优劣,Mini LED在对比度、HDR、稳定性和可靠性、轻薄以及安全环保(无镉)等方面具有优势,而QD-LCD在色域覆盖率、色彩纯度、低压启动下高亮度等方面更具优势。具体选择哪种技术,需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来决定。

 1.2 量子点液晶显示屏(Quantum Dot LCD)

        QD_LCD 是指量子点液晶显示屏(Quantum Dot LCD),它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屏相比,QD_LCD 使用了量子点(Quantum Dot)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色彩饱和度、更准确的色彩表现和更广的色域范围。

工作原理:

  1. 量子点层的作用: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其直径在2到10纳米之间。这些微小的粒子在受到光或电的刺激时,会根据其尺寸大小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即不同颜色的光。在量子点LCD中,通常使用的是蓝色LED背光源,蓝色光通过一层含有量子点的薄膜。

  2. 色彩转换:当蓝色LED光源照射到量子点膜上时,量子点会将部分蓝色光高效地转换为红色和绿色光,而未被转换的蓝光则与产生的绿光和红光共同组成白光。由于量子点能够产生非常纯正且光谱狭窄的红、绿光,因此大大增强了显示屏的色域覆盖能力。

  3. 色彩表现:通过这种方式,量子点LCD能够实现更宽广的色域,通常达到或超过100%的NTSC色域标准,甚至能够覆盖DCI-P3电影级别的色域,使得显示的色彩更加生动、饱和且接近真实世界

        QD_LCD 在提供更丰富的色彩和更准确的色彩表现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高端电视和显示器产品。然而,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QD_LCD 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在一些方面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2、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面板

         DLP显示屏是指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显示屏,它是一种使用微型微镜阵列和光学投影技术的显示技术。DLP显示屏利用微镜阵列上的数百万个微小镜子来控制光的反射,通过调整这些镜子的倾斜角度,可以控制光的亮度和颜色。它是基于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数字微镜元件——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来完成可视数字信息显示的技术。说得具体点,就是DLP投影技术应用了数字微镜晶片(DMD)来作为主要关键处理元件以实现数字光学处理过程。DLP显示屏具有高对比度、高亮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时间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投影仪、电视、电影院等领域。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是一种数字光处理技术,常见于投影仪和一些显示屏中。下面是关于DLP显示屏的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

DLP显示屏使用微镜片(Micromirror)阵列来产生图像。每个微镜片都可以独立倾斜,反射光线或让光线通过。DLP显示屏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 光源(Light Source):通常是一种强光源,如汞灯、LED或激光。光源会发射光线。
  • 色轮(Color Wheel):对于彩色图像,一个旋转的色轮会将白光分成不同的颜色,例如红、绿、蓝。这些颜色会分别照射到DLP芯片上。
  • DLP芯片(DLP Chip):DLP芯片上布满了成千上万个微镜片,每个微镜片代表一个像素。微镜片可以倾斜,向屏幕或远离屏幕方向倾斜。
  • 镜头(Lens):将反射或透过微镜片的光线聚焦到屏幕上,形成图像。
  • DLP显示示意图

当DLP显示屏工作时:

  1. 图像生成:光源照射到色轮上,色轮分离白光成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依次照射到DLP芯片上。
  2. 微镜片倾斜:根据图像信号,控制特定的微镜片倾斜。倾斜的微镜片会反射或透过光线。
  3. 光线聚焦:经过微镜片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屏幕上,形成图像。通过微镜片倾斜的不同,可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
典型的DLP显示框图

3、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硅基液晶显示屏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也常写作LCoS)是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它结合了液晶显示(L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电路技术的优点。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投影系统和一些高精度显示设备中,如头戴式显示器(HMDs)、微投影仪、高端相机的电子取景器、以及一些专业的医疗和工业可视化设备,也称之为未来车载显示的潜力股。下面是LCOS技术的几个关键特点和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1. 结构:LCOS装置的基本结构是在一块单晶硅基板上沉积一层薄薄的液晶材料。这块硅基板同时也是高度集成的CMOS电路,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进而控制光线的透射或反射。硅基板表面通常还会镀上一层反射材料(如铝),形成一个反射镜,用于反射背光源或外界光线。
  2. 像素控制:每个像素点都由CMOS晶体管矩阵直接驱动,这意味着每个像素都能独立控制其透光量,从而生成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这种主动矩阵结构允许更快速和精准的像素切换。
  3. 成像:当光源(如LED或激光)照射到LCOS面板上时,液晶层根据CMOS电路的电信号改变其排列,进而改变光线的相位或偏振态,部分光线通过或反射出来,形成图像。这些光线经过一系列光学透镜系统聚焦并放大,最终投射到屏幕上形成最终图像。
LCOS成像原理

主要特点如下:

  1. 反射模式显示:LCOS技术采用反射式而非透射式显示,光线不是穿透液晶层,而是照射到涂有液晶的硅基CMOS芯片上,经由液晶分子调制后再反射出来,形成图像。这种设计提高了光效率,使得图像更亮,色彩更深邃。
  2. 高分辨率与微型化:由于是在硅芯片上直接构建,LCOS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像素密度,适用于微型显示器,如头戴式显示器、微型投影仪、数字相机的电子取景器等。像素尺寸可以做到几微米级别,适合构建高分辨率的显示系统。
  3. 低功耗:相比于其他显示技术,如DLP(数字光处理)和一些LCD技术,LCOS在实现相同亮度和分辨率时,通常具有更低的功耗,这得益于其高效的光路设计和小型化特性。
  4. 低成本潜力: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LCOS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尽管初期投资和制造复杂性较高,但批量生产和成熟的CMOS工艺有助于降低成本。
  5. 灵活性和适应性:LCOS技术可以容易地适应不同的分辨率和图像格式,同时支持全彩显示,适合于多种显示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投影显示、AR/VR头显、医疗成像、光通信等领域。

        尽管LCOS拥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彩虹效应”、响应速度较慢可能导致动态画面出现拖影等问题。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LCOS技术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二、主动发光面板(Self-emissive)

 1、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基于有机材料的光电半导体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背光的情况下照亮整个屏幕。它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功耗,但成本仍然较高。又可以细分为Si-OLED、PMOLED以及AMOLED。

OLED工作原理:

  1. 自发光特性:与需要背光源的LCD不同,OLED屏幕中的每个像素都是自发光的,这意味着当电流通过有机材料层时,这些材料会直接发出光,而无需额外的照明。
  2. 基本结构:一个基本的OLED单元包含多个薄膜层,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空穴传输层、一个电子传输层和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发光层。阳极(正极)和阴极(负极)分置在这些有机层的两侧。
  3. 发光机制:当设备加电时,阳极注入空穴,阴极注入电子,这些载流子在有机层中迁移并最终在发光层相遇。电子和空穴的重新组合形成了激子,激子的能量促使发光分子进入激发态,当这些分子返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即可见光。
OLCD显示器件组成框图

1.1  Si-OLED(硅基OLED)

        Si-OLED(硅基OLED)技术结合了OLED显示技术和硅基底背板或驱动电路。这里的“Si”指的是使用硅片作为基板来制作薄膜晶体管(TFT)阵列,这些晶体管负责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与使用玻璃或塑料基板的传统OLED相比,Si-OLED技术有以下特点:

  1. 更高的像素密度:硅基板能够实现更小、更精密的晶体管制造,从而支持更高的像素密度,对于虚拟现实(VR)头戴设备、增强现实(AR)眼镜等需要极高分辨率显示的应用尤其重要。
  2. 更薄更紧凑:使用硅材料可以使显示面板变得更薄、更坚固,适合空间受限的设备。
  3. 性能提升:硅背板可以提供更快的切换速度和更低的功耗,提升OLED显示屏的整体性能。
  4. 集成电路集成:Si-OLED使得显示驱动器甚至处理器可以直接集成在同一硅芯片上,减少了复杂性、体积和功耗,对可穿戴电子设备等便携产品尤为有利。
  5. 形态多样:Si-OLED技术灵活,适用于曲面或可弯曲显示设计,充分利用了OLED材料的柔性特性和硅的先进制造能力。

应用场景:

  •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AR/VR):Si-OLED提供的高分辨率、低延迟图像以及紧凑设计,非常适合近眼显示应用,如AR/VR头戴设备。
  • 微显示屏:在相机取景器、飞机或汽车的平视显示器(HUD)、医疗成像设备等应用中,Si-OLED能提供优异的图像质量且体积小巧。
  •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受益于Si-OLED的高分辨率、低能耗和紧凑性。
  • 移动设备:尽管在主流智能手机中因成本和生产工艺复杂而不那么常见,但Si-OLED预示着未来移动设备显示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向着更高性能和效率迈进。

总之,Si-OLED技术代表了显示技术的一个新阶段,推动了分辨率、能效和小型化的界限,特别是在特殊和高性能应用领域。

 1.2 PMOLED(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PMOLE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即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OLED显示技术。与AMOLED(Active Matrix OLED)相比,PMOLED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下面是对PMOLED的详细介绍:

原理

        PMOLED的基本结构包含阴极、有机发光层和阳极。其中,阴极和阳极以矩阵形式排列,形成交叉点,每一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像素。当电压施加到选定的阴极行和阳极列上时,该行和列交叉处的像素就会发光。因为PMOLED采用的是被动矩阵驱动方式,所以一次只能激活一行像素,需要通过快速扫描每一行来更新整个屏幕的显示内容。这意味着所有像素在每一帧期间并非同时点亮,而是按顺序依次点亮。

特点

  1. 成本较低:与AMOLED相比,PMOLED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因此生产成本较低。
  2. 适合小尺寸应用:由于驱动方式的限制,PMOLED更适合应用于分辨率不高、尺寸较小的显示设备,如早期的手机副屏、MP3播放器、手表、计算器和一些小型仪器的显示屏。
  3. 低功耗(在特定情况下):对于显示内容变化不大、静态图像或低帧率应用,PMOLED只在需要发光的像素上消耗电力,因此在这些情况下能实现较好的能效。
  4. 响应速度快:OLED本身响应速度快,因此PMOLED也能提供较快的图像更新速率。
  5. 亮度和色彩饱和度:OLED技术本身具有高对比度、宽色域的特点,PMOLED同样具备这些视觉优势。

应用场景

  1.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等,这些设备通常需要小尺寸、低功耗的显示屏。
  2. 消费电子产品:早期的MP3播放器、小型游戏机和一些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中常使用PMOLED作为显示界面。
  3. 家用电器和仪器仪表:例如,厨房用具的简易显示屏、测量工具的读数窗口等。
  4. 车载显示:在一些简单的车载信息系统中,如仪表盘上的小屏幕,也会采用PMOLED。
  5. 广告牌和指示牌:简单的动画或静态信息展示,如商场导向牌、电梯楼层指示等。

        尽管PMOLED在大尺寸和高分辨率应用上受限,但它在特定的小尺寸显示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应用价值。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PMOLED也在持续改进,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

1.3  AMOLED(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即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以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以下是AMOLED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景:

原理

AMOLED技术结合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主动矩阵寻址技术。每个像素点都由一个有机发光材料组成,这个材料能够在电流通过时发出光。与PMOLED不同,AMOLED在每个像素点后面集成了一个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能够独立控制每个像素的亮灭状态。这种主动控制机制允许更精确的像素管理,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率。

特点

  1. 高对比度:AMOLED屏幕可以实现真正的黑色,因为未激活的像素完全不发光,对比度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大。
  2. 宽色域:能够展现更丰富、更鲜艳的色彩,提升视觉体验。
  3. 快速响应:响应时间远快于LCD,几乎没有拖影现象,适合高速动态画面。
  4. 节能:由于像素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当显示深色或黑色时几乎不消耗电能。
  5. 轻薄设计:无需背光层和偏振片,使得屏幕更加轻薄。
  6. 可弯曲性:有机材料层的柔性特质允许屏幕做成曲面甚至折叠形态。
  7. 广视角:从各个角度观看都能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

应用场景

  1.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高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提升了移动设备的显示质量,成为高端设备的首选。
  2. 电视:AMOLED电视提供卓越的画质体验,尤其适合观看高清电影和体育赛事。
  3.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器利用AMOLED的节能特性和可弯曲性。
  4. 车载显示:AMOLED的快速响应和宽视角特性适合用于汽车仪表盘和导航系统。
  5.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需要快速响应和高分辨率的显示技术,AMOLED能提供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6. 专业显示器:摄影、视频编辑等对色彩准确性要求高的领域也开始采用AMOLED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AMOLED正在逐渐普及,并不断拓展到更多领域,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趋势之一。

1.4 AMOLED与PMOLED的共差点

        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和PMOLE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都是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的显示面板,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点,同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是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概述:

共同点

  1. 自发光特性:无论是AMOLED还是PMOLED,它们都不需要背光源,每个像素都可以自主发光。这使得它们都能够提供更深的黑色、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快的响应速度。
  2. 轻薄设计:相比LCD等其他显示技术,OLED面板更轻薄,因为它们不需要复杂的背光结构。
  3. 广视角:OLED显示屏在各个角度观看时都能保持较好的色彩和对比度,视角宽广。
  4. 低功耗:在显示暗色或黑色时,OLED像素可以完全关闭,从而节省电力。

差异点

  1. 驱动方式:
    • PMOLED:采用被动矩阵驱动方式,像素按行或列顺序被逐一点亮。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尺寸、低分辨率的屏幕,因为它不需要为每个像素配备单独的开关电路。
    • AMOLED:采用主动矩阵驱动方式,每个像素都有独立的薄膜晶体管(TFT)控制,可以连续且独立地发光,更适合高分辨率和大尺寸屏幕。
  2. 分辨率与尺寸适应性:
    • PMOLED:由于驱动电压较高和逐行扫描的限制,不适用于大尺寸和高分辨率显示,因为这会导致亮度不均和闪烁问题。
    • AMOLED:可以支持更大的屏幕尺寸和更高的分辨率,显示效果更为均匀,无闪烁。
  3. 成本与复杂度:
    • PMOLED: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但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 AMOLED:虽然制造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但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4. 亮度与持久性:
    • PMOLED:在短脉冲下工作,可实现瞬间高亮度,但长时间显示同一图像可能会导致烧屏现象。
    • AMOLED:亮度控制更精细,能效管理更好,减少烧屏风险,但长期使用下仍可能面临像素衰退的问题。

        综上所述,AMOLED和PMOLED各有优势,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成本预算以及对显示性能的要求。AMOLED因其高分辨率、大尺寸适应性和更好的显示效果,目前在高端市场中更为流行,而PMOLED则可能在一些低成本、小尺寸、低功耗需求的产品中找到应用空间。


2、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板

        PDP(等离子显示板)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原理来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技术。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霓虹灯,但在更精细和复杂的层面上操作,能够生成高清晰度的动态图像。以下是PDP的详细介绍:

原理

        PDP由两块超薄玻璃板组成,中间夹有一系列细小的气体室,这些气体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如氖、氩,以及少量的水银蒸气。每组气体室相当于屏幕上的一个像素。两块玻璃板之间还涂有透明电极,以及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层,分别对应像素的三原色。当电极间施加电压时,气体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释放出紫外线。这些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层,使其发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可见光,通过组合不同强度的三原色光,就能显示出各种颜色。每个像素由多个这样的气体室组成,通过控制不同气体室的放电强度,实现灰度和色彩的变化。

特点

  1. 大屏幕高亮度:PDP特别适合制作大尺寸显示屏,能提供高亮度和良好的户外可视性。
  2. 宽视角:由于其发光原理,PDP提供几乎无限制的视角,从任何角度看去颜色和对比度都保持一致。
  3. 高对比度:由于黑色是像素不发光实现的,因此PDP能显示非常深的黑色,对比度很高。
  4. 响应速度快:PDP的响应时间极短,适合播放动态影像,没有明显的运动模糊。
  5. 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因此能源效率较高,尤其是在显示黑暗场景时。

缺点

  1.         能耗:尽管在显示黑色时能耗低,但整体能耗比LCD和LED显示技术高。
  2.         寿命:相较于LCD和LED,PDP的使用寿命较短,尤其是高亮度使用条件下。
  3.         分辨率限制:由于技术限制,PDP在高分辨率上的发展遇到瓶颈,难以与现代小像素间距的显示技术竞争。
  4.         重量和厚度:相对于新型显示技术,PDP相对较重且厚度较大。

应用场景

过去,PDP电视和大型公共显示屏(如体育场馆、广告牌)非常流行,但由于LCD和LED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LED电视在大尺寸和高分辨率上的突破,PDP在消费市场的应用已大大减少。现在,PDP更多地被用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或旧有设备维护替换市场。


3、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

CRT,即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产生图像的显示技术。它是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历史上非常重要且使用广泛的技术,尽管在当代已被液晶显示(LCD)、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平板显示技术所取代。下面是关于CRT的中文详细介绍:

基本构造

CRT显示器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部件组成:

  1. 电子枪(Electron Gun):位于CRT的后部,负责发射并加速电子。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来释放电子,随后这些电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形成高速电子束。
  2. 偏转系统(Deflection System):包括水平和垂直偏转线圈,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水平和垂直移动路径,实现对屏幕每个点的扫描。
  3. 荫罩(Shadow Mask):在彩色CRT中,荫罩是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薄金属板,位于荧光屏前,确保高速电子束精确地击中相应颜色的荧光粉点,避免色彩混淆,提高图像清晰度。
  4. 荧光屏(Phosphor Screen):覆盖在CRT前端的内壁上,涂有一层或多层不同颜色的荧光粉。当电子束击中荧光粉时,荧光粉会发出光,形成图像的颜色和亮度。
  5. 玻璃外壳:保持内部为真空状态,防止电子束散射,同时为电子束提供一个可以穿越的路径直达荧光屏。
CRT构造示意图

工作原理

CRT的工作基于阴极射线管内电子的控制和荧光效应。其过程大致如下:

  • 电子枪发射出的高速电子束,在偏转系统的控制下,按照特定的扫描模式(通常是逐行扫描)在荧光屏表面移动。
  • 当电子束撞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时,荧光粉会因电子的能量激发而发光,产生可见光。
  • 不同颜色的荧光粉在荫罩的引导下被对应颜色的电子束激活,共同组成全彩图像。
  • 屏幕上的图像通过快速连续的扫描刷新,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我们看到的是连续而非断续的画面。

特点与应用

CRT显示器的特点包括:

  • 高对比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
  • 较宽的可视角。
  • 初始响应时间短,适合显示动态图像。
  • 但同时也存在体积庞大、重量大、能耗较高、不易于便携以及分辨率提升有限等缺点。

        过去,CRT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示波器等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尽管CRT显示器已经逐步退出主流市场,但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如专业图形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复古游戏机等领域,CRT显示器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与读者在相同年纪的范围,小时候应该有见过很大块的电视机,厚度是很惊人的,那就是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


4、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真空荧光显示器件

        真空荧光显示器件是一种利用电子在真空环境中激发荧光粉发光来显示字符或图形的显示技术。它结合了传统阴极射线管(CRT)的部分原理和荧光材料特性,但相比CRT,VFD更为轻薄且功耗较低。以下是关于VFD的中文详细介绍:

基本构造

VFD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真空玻璃容器:VFD的核心部件被密封在一个小型的真空玻璃管内,以保证电子能够在无阻碍的环境下移动。
  2. 阴极(Cathode):通常采用直热式设计,含有发热的灯丝,加热后释放电子。
  3. 栅极(Grid):控制电子流向,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可以精细调控哪些区域的荧光粉被点亮,从而显示出所需的图案或字符。
  4. 阳极(Anode):涂有荧光粉的透明导电层,当电子撞击荧光粉时,荧光粉会发出特定颜色的光。
  5. 结构组件:包括支撑框架、消气剂(用于维持内部真空环境)以及其他辅助电子元件。

工作原理

VFD的工作基于以下步骤:

  • 电子发射:阴极中的灯丝加热后释放电子。
  • 电子加速:这些电子在阳极和栅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
  • 荧光发光:高速电子撞击阳极表面的荧光粉,使得荧光粉受激发光,产生可见光。
  • 图像形成:通过控制不同区域的栅极电压,可以精确控制哪些荧光粉被点亮,从而在屏幕上形成字符或图形。
VFD显示器件的构造示意图

特点与应用

VFD的主要特点包括:

  • 高亮度与对比度:即使在强光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可读性。
  • 多色显示: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粉,可以实现多彩显示效果。
  • 长寿命:由于真空环境和无机械运动部件,VFD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 低功耗:相比CRT,VFD在相同显示面积下的功耗要低很多。

        VFD的应用范围广泛,常见于早期的微波炉、汽车音响、家用电器的显示屏、仪表盘、早期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以及一些工业控制面板上。然而,随着LED技术的发展,VFD在新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需要高亮度、宽温工作范围的显示应用中,VFD仍有其独特优势。


5、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场致发射显示器

        场致发射显示器是一种先进的平板显示技术,它利用场致发射原理来产生图像。FED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阴极射线管(CRT)的电子发射机制,但结构上更接近平板显示器,如LCD或OLED,因此兼具了CRT的高画质特性和平板显示器的轻薄优势。以下是关于FED的详细说明:

基本构造

FED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构成:

  1. 场发射阵列(Field Emitter Array, FEA):这是FED的核心组件,由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微细尖锥(通常称为尖端发射体)组成,这些尖锥通常由金属或碳纳米管制成。当施加高压电场时,尖端处的强电场会导致量子隧道效应,从而发射出电子。
  2. 栅极(Gate):位于FEA上方,用来控制电子的发射。通过调节栅极电压,可以精确控制发射到荧光层的电子数量,进而控制像素的亮度。
  3. 荧光层(Phosphor Layer):类似于CRT,荧光层由红、绿、蓝三种荧光粉组成,当电子撞击荧光粉时,会激发出相应的光线,形成彩色图像。
  4. 基板与封装:整个结构封装在一个高度真空的环境中,以确保电子能够顺畅地从发射体移动到荧光层,而不被空气分子阻挡或干扰。

工作原理

FED的工作原理基于场致发射效应:

  • 电子发射:当对FEA施加电压时,尖端处产生的高强度电场使电子克服表面势垒,通过量子隧道效应逸出,形成电子束。
  • 电子控制:栅极电压的调节控制电子束的强度,进而控制荧光粉的激发程度,实现亮度和色彩的精确控制。
  • 光的生成:电子束撞击荧光层,使其发光,不同颜色的荧光粉组合成各种色彩,形成图像。

特点与应用前景

FED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

  • 高对比度与亮度:由于电子直接激发荧光粉,FED能实现非常高的对比度和亮度。
  • 快速响应:电子发射迅速,几乎没有延迟,适合高速动态画面的显示。
  • 广视角:与CRT类似,视角宽广,从各个方向观看图像质量均保持一致。
  • 薄型化与节能:虽然技术上追求接近CRT的性能,但结构上更接近平板显示器,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节能。

        尽管FED技术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制造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及可靠性问题,其商业化进程遇到重重挑战,目前尚未在大众消费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不过,FED技术仍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未来显示技术,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和需要极高显示性能的应用中,持续的研究和开发正努力克服现有障碍,推动其商业化进程。


6、LED(发光二极管)

        LED(发光二极管)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两种不同的显示技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它们既有共同点也有显著的差异。下面是对它们共同点和差异点的详细介绍:

共同点

  1. 基本发光原理:两者都依赖于电子移动产生的能量来激发物质发光。这是它们作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基础。
  2. 平面显示技术:LED和OLED都是平板显示技术的一部分,能够用于制造薄型化的屏幕,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电视、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
  3. 能源效率:相较于传统的CRT(阴极射线管)和某些类型的LCD(液晶显示)技术,LED和OLED在能源效率上都有所提升,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
  4. 无闪烁:两者都能提供相对流畅无闪烁的视觉体验,对眼睛友好。

差异点

  1. 发光原理:
    1. LED:采用的是无机材料,通常用于背光式LCD显示技术中,其中LED作为背光源,光线经过滤光和偏转后形成图像。此外,还有直接以LED作为像素点的Micro LED技术,但市面上较少见。
    2. OLED:使用有机化合物薄膜,每个像素都是一个自发光的二极管,不需要背光源。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直接发光,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状态。
  2. 对比度与黑色表现:
    • OLED能实现更深邃的黑色,因为单个像素可以完全关闭,达到几乎完美的黑色水平,对比度极高。
    • LED(尤其是指LED背光的LCD)因背光的存在,即使在显示黑色时也无法完全阻止光线泄露,对比度相对较低。
  3. 屏幕厚度与可弯曲性:
    • OLED屏幕更薄,且由于自发光特性,容易制作成曲面屏或折叠屏。
    • LED屏幕(特别是背光式的LCD)相对较厚,且不易弯曲。
  4. 能耗:
    • OLED因自发光特性,只有点亮的像素消耗电力,整体上比LED背光的LCD更为节能。
    • LED背光的LCD即便在显示暗色画面时,背光依然开启,能耗较高。
  5. 色彩饱和度:
    • OLED通常能提供更宽广的色域和更高的色彩饱和度,使得色彩看起来更加鲜艳。
    • LED背光的LCD虽也能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色彩表现,但总体上不如OLED自然和丰富。
  6. 成本与寿命:
    • OLED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大尺寸面板,且存在一定的烧屏风险,长期显示静态图像可能导致像素老化不均。
    • LED(LCD)成本较低,尤其在大尺寸电视领域更具价格优势,且寿命通常较长,不容易出现烧屏现象。

        综上所述,LED和OLED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用户在选择时需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预算来决定。其中LED显示又可以细分出来两种新兴显示技术,其中Micro-LED更是今年来的热门显示技术,称之为下一代显示技术,Fine Pitch LED和Micro-LED都是LED显示技术的先进形态,旨在提升显示效果和应用范围,但它们在技术细节、应用场景以及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

6.1 Fine Pitch LED(小间距LED)

        Fine Pitch LED,也称为小间距LED,是指LED显示屏中LED灯珠之间的距离(即Pitch)较小,一般定义为像素间距小于等于2.5毫米的LED显示屏。随着技术进步,市场上甚至出现了Pitch低于1毫米的超细间距产品。这类显示屏的特点包括:

  • 高清晰度:更小的像素间距使得显示屏能呈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细腻的画面。
  • 宽视角:LED显示屏通常具有较宽的可视角度,保证了从不同位置观看时的画质一致性。
  • 耐用性:LED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 无缝拼接:适用于大型公共显示场合,如广告牌、控制室、会议室等,可以实现无缝拼接的大面积显示。

6.2 Micro-LED

        Micro-LED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它使用微米级别的LED作为像素点,每个像素都能独立发光,无需背光源,国内采用Micro-LED研发较为广泛的公司为TCL华星光电,目前已经有众多的对应产品推出。Micro-LED的特点包括:

  • 微型化:像素尺寸达到微米级,远远小于Fine Pitch LED,理论上可以实现更高密度的像素排列,从而获得极高的分辨率。
  • 低功耗:由于自发光特性,Micro-LED仅在需要时点亮像素,能效比传统LED显示更高。
  • 高亮度与对比度:Micro-LED能提供更高的亮度和近乎无限的对比度,因为单个像素可以完全关闭来显示真正的黑色。
  • 耐用性与响应速度:Micro-LED具有极快的响应时间和长寿命,适合快速动态画面的显示。
  • 技术挑战:目前Micro-LED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巨量转移技术(如何高效地将数百万至数十亿的微小LED转移到基板上)、全彩化技术(通常通过量子点或其他方式实现)以及成本控制。
技术对比

共同点

  • 自发光特性:虽然Fine Pitch LED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仍依赖背光源,但两者都属于LED技术范畴,Micro-LED则是完全的自发光显示。
  • 高亮度与广视角:两者都能提供较高的亮度输出和宽广的视角,适合在多种光照条件下使用。
  • 耐用与长寿命:相比其他显示技术,LED显示技术通常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差异点

  • 像素尺寸与分辨率:Micro-LED的像素尺寸远小于Fine Pitch LED,因此在理论上能够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精细的显示效果。
  • 技术成熟度与成本:Fine Pitch LED技术更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而Micro-LED正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成本高昂。
  • 应用场景:Fine Pitch LED多用于商业展示、监控中心等大型公共显示,而Micro-LED因其微型化和高性能,未来有望在AR/VR、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以及高端电视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综上,Fine Pitch LED和Micro-LED都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视觉体验而发展的技术,但Micro-LED在技术先进性和潜在应用领域上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尽管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和商业化挑战。


7、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全称为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中文名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先进的显示技术,结合了量子点材料的特性来提升显示性能。以下是关于QLED技术的详细介绍:

技术原理:

        QLED技术的核心在于量子点(Quantum Dots),这是一种粒径在2纳米到8纳米之间的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发出的光线颜色由量子点的大小精确控制,不同的尺寸对应不同的光谱,从而能够产生非常纯净和饱和的色彩。当量子点受到光或电的刺激时,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这一过程称为光致发光或电致发光。

发展历程与类型:

QLED技术的发展有两个主要方向:

  1. 基于背光的QLED:早期的QLED技术主要是将量子点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单元(BLU)中,作为色彩转换层。这种方式通过量子点层对传统LED背光源的蓝光进行转换,产生更纯净的红光和绿光,从而拓宽了显示色域,提高了色彩表现力。这种类型的QLED并未实现自发光,依然依赖于外部背光源。
  2. 自发光QLED:这是QLED技术的理想形式,类似于OLED,追求量子点自身直接发光而无需背光源。真正的自发光QLED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目标是让量子点在电流作用下直接转化为光,每个像素都能独立控制,从而实现更深的黑位和更高的对比度。此技术一旦成熟,将带来更薄的显示面板、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技术特点:

  • 色域广:QLED能够实现非常宽广的色域,超越传统LED和接近甚至超过OLED的显示效果,某些QLED电视的色域可超过100% NTSC标准。
  • 高亮度:相比OLED,QLED技术在保持高色彩纯度的同时,还能提供更高的亮度,适合明亮环境下的观看。
  • 稳定性:量子点材料通常是无机半导体,相比于OLED中的有机材料,理论上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 成本优势:随着技术成熟,大规模生产QLED面板有可能在成本上优于OLED,尤其是在自发光QLED技术实现商业化后。
图片来源:spill

应用领域:

        目前,QLED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端电视和部分显示器市场,以其卓越的色彩表现和高亮度吸引消费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发光QLED的商用化将可能推动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以及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中得到应用。总的来说,QLED代表了显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旨在结合量子点的独特性质来提升显示质量,同时探索更高效、更环保的显示解决方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QLED的潜力和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广阔。


按驱动方式分类


按显示器件尺寸分类


结语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分类方式,可以将显示技术新旧层面进行分类,以上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对某一技术进行探讨分析,文章编写不易,读者要是喜欢觉得不错,可以手下留赞,日后继续探讨显示技术的相关知识,谢谢。

  • 25
    点赞
  • 4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芯语新知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