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复权处理怎么做?K线图真实涨幅查看指南
复权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
打开股票软件看K线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股票价格突然"断崖式"下跌,但公司明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这通常是因为分红送股导致的股价"假摔",这时候就需要复权处理了。
举个例子,某股票现价20元,公司决定10送10(每10股送10股),除权后股价会变成10元。如果不复权,K线图上就会显示股价从20元暴跌到10元,但实际上你的持股数量也翻倍了,总市值根本没变。
三种复权方式怎么选
前复权:以最新价格为基准调整历史价格。优点是当前价格是真实的,方便和现价比较。缺点是早期价格可能被调整得面目全非。
后复权:以历史价格为基准调整最新价格。优点是能真实反映历史买入成本,适合长期投资者回测。缺点是现价看起来会很夸张。
不复权:原始数据,适合短线交易者看真实成交价。但长期来看会严重失真。
# 复权因子计算示例(前复权)
def calculate_adjust_factor(div, split):
# div: 每股分红金额
# split: 送转股比例(如10送5则为0.5)
return (1 + split) / (1 - div/current_price)
实战中如何查看真实涨幅
以贵州茅台为例,不复权看2013年最低价和现在对比,可能觉得涨了20倍。但前复权后你会发现,实际涨幅接近40倍!这个差距就是复权与否带来的。
在大多数股票软件里,切换复权方式都很简单:
- 同花顺/东方财富:K线图页面直接有"复权"按钮
- TradingView:在图表设置中找到"Adjustment"选项
- Python处理:使用
pandas
库的adjust()
函数或者ta-lib
的相关功能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比较不同时期的股票价格:有人看到茅台2001年上市价31.39,现在1700+,觉得涨了50倍很厉害。但前复权后你会发现发行价其实是-20多元(因为分红太多)
技术指标失真:均线、MACD等指标如果不复权,在除权日会出现跳空缺口,导致信号错误。建议技术分析时统一用前复权数据
回测收益率计算错误:很多人回测策略直接用收盘价计算,没考虑分红再投资的收益。真实收益应该用后复权价格计算
专业机构怎么做复权处理
华尔街对冲基金处理复权数据时,通常会建立完整的复权因子数据库。他们会:
- 收集所有除权除息事件
- 计算每日复权因子
- 对OHLCV(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成交量)全面调整
- 特别处理换股并购等复杂公司行动
对于普通投资者,其实用券商APP提供的复权数据就够了。但如果你想自己处理,可以记住这个公式: 复权价格 = 原始价格 × 复权因子
一个简单判断要不要复权的方法
如果你在分析:
- 短期交易信号 → 用不复权或前复权
- 长期价值投资 → 用后复权
- 比较不同股票涨幅 → 统一用前复权
- 计算真实投资回报 → 必须用后复权
最后提醒,分红多的股票(如白酒、银行)复权前后差异巨大,而很少分红的科技股差异较小。下次看到某大V炫耀"这只股票我买了涨了100倍"时,先问问他用的是什么复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