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
我是一个退学生,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知识的追求。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我都非常清楚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学习,努力的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学习 vs. 受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呢?是上课、听讲、看讲义、写作业吗?不完全是。“上学”知识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而且“上学”的目的,除了“学习”之外,更多的是“受教育”。“学习”和“受教育”不是等价的,甚至有些时候是完全相悖的。军队是国家用于统治其领土的工具,而教育则是国家用于统治其公民思想的工具。身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有义务接受教育。因此,一纸学历,并不能证明你的知识水平,只能证明你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很遗憾,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也对不起我的父母,我没能出色地完成受教育的任务。
学习的“定义”
回到正题,学习是什么。刚才提到了,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当然这里的知识是广义的知识,既包括各种基础理论、推论,也包括实践工作和实践经验。再深入一些,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知识进行处理,包括下列阶段:
- 对知识的搜集,也就是狭义上的学习,记忆并掌握现有的理论(如公理、定义、定理和推论等);
- 对知识的加工,也是狭义学习的一部分,如根据现有理论进行推导等工作,获得新的理论;
- 对知识的转化,也可以认为是“对知识的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具代表性的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相当于将搜集到的知识和加工所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和经验知识的过程;
- 上述三个阶段并不是随时间而推进的,而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注意:上述关于学习的“定义”只是我个人对于学习的认识,而且没有对“什么是知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请不要在任何论述性文章中将这个所谓的定义用作推理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完成了对于知识的搜集工作,当然其中也包括对于“如何加工知识”和“如何转化知识”这种知识的搜集。因此,可以说以上学为途径的学习是片面的——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局限性之一。同时,这种学习往往(大部分)是被动的。而上述学习的三个阶段对于主动性的要求是不同的。搜集知识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指导,学生(学习的人)可以被动或主动地接受,这一阶段对主动性没有特殊要求。加工知识的过程同样需要有人指导,但其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者主动努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悟”),这一阶段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也正是因此,学习的效果因人而异(当然智力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后,知识的转化过程完全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习者完全主动地将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通常是实践),尽管这一阶段也需要经过指导,但这种指导只是搜集“如何转化知识”的知识,如果没有较高的主动性,根本无法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学习的这三个阶段的关联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的三个阶段 |
上述第四个条款指出,学习的三个阶段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完成的,即先搜集知识,再加工知识,最后转化知识;而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比如加工知识的同时也就搜集到了新的知识,而转化知识实际也只是加工知识的一种特例。然而,三维空间中的个体是无法突破时间的限制的,学习必须有一个时间上的循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顺序进行学习活动呢?
如何学习
首先我们来对知识进行一个划分,请看图2。
图2 知识点的划分 |
首先,所有的知识由若干知识点构成(注:这里的“知识点”不同于上学要掌握的“知识点”,它们只是构成知识的最小单位。)
最底层是纯粹的基础知识,学习者无需任何处理(加工)便可掌握,往往是搜集知识时首先得到的东西。这一部分内容并不多,而且系统性极强。中间一层则主要由经过加工的知识构成,这一部分的知识点相当多,而且其间关系错综复杂,不过有章可循——这个“章”其实也是知识,而且不止包括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布在所有这三个层次中。最后,处在知识层次最上层的就是实践的知识,也就是解决问题的知识,这一层次知识点最多,几乎任何一个细微的或重大的问题的解决都包含一个或一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之间几乎是“无章可循”,也就是说,每个问题都有它的特殊的解决方法。(当然,对于一类问题可能有相同的解决方法,那么这样一来,这些知识就将被划分到中间的层次了。)
当然,这种分层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层次,当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形成的知识位于最上层;当找到了一类问题共通的解决方法时,这种知识就下降到了中间层次;而当最终找到了一类理论的根本原理时,它就成了最底层的知识。
很明显,学习这些知识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但大体上应该有一个主要的顺序。这个顺序无非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过程,也就是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出发点,搜集所需的知识,直到搜集到最基本的知识为止。这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过程,也正是人们掌握知识最原始的方法。比如在石器时代(甚至更久之前),人们为了解决食物的计数问题而产生了数字和最基本的、基于数字的运算。
自下而上的过程则是一种理性学习的过程,在掌握了底层的知识后,为了将来解决目前还未发现的问题,人们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推导、加工,形成新的理论,之后改进现有的实践,从而形成新的实践知识。这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加工者,他一生所作的工作就是不断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推导,形成新理论,最终发现了相对论和著名的e=mc2。紧接着,根据这个方程和现有的理论,进而得到了Δe=Δmc2——这表明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微小的质量变化将产生巨大的能量!随之出现了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和用于和平发展的核发电技术。
然而,对于普通的现代人来说,究竟应该如何学习呢?答案是令人指望的——两种过程相结合,迭代地进行学习。首先,我们应该努力掌握底层的知识,当然也包括学习“如何加工知识”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解决现有的问题并发现问题之间的共性,并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工,形成新知识。
现代(中国)教育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弊端
不幸的是,现代(中国)教育并没有意识到“迭代”对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采用的是一种完全的自下而上的过程。学生在学校里被动地接受各种基础知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无非是接受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而已;而所谓的“实验课”和“实践环节”也无非是对于已经解决了的现有的实践知识进行灌输。一旦学生变成职员(或工人),所有的实践问题一古脑压到肩上,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派上用场,因此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实际就是用来完成自上而下的学习和自下而上的学习路线的解构工作的。
我们怎么办?
非常遗憾,我至今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既然生在这个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之后才是改变它。因此,对于学生,首先应该首先按部就班地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课余时间靠自觉性去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它,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属于自己的实践知识。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朋友,也只能努力在业内时间顶住实践的压力,并在业余时间里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争取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最后,再次声明,我从来没有学过所谓的“人工智能”,对它也不感兴趣,我所提到的任何关于学习的知识都是在我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的(我是如何知道有关学习的问题应该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这是因为我还是顶住了压力,上过几节课的),如有雷同,深表荣幸。同时,我的所谓“论述”也只是用手敲在屏幕上的一堆像素而已,不起任何参考价值,博众君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