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2
文章目录
前言
这本书的作者有四位(Kerry Patterson等),通读下来会感觉它是一个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有丰富的社会调查、对话的方法和技巧,研究问题的视角全面,书末还提供许多案例分析。全书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关键对话”,从它的定义和掌握“关键对话”的心经,讲到参与对话的不同人的视角,再讲到掌握“关键对话”的具体方法;而第十一章作者们还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案例,并贴心地整理出完整的“关键对话”练习表。
前五章的内容比较分散,但有很多干货:
- 对话中守住初衷:对内,自己要扪心自问对话内容有没有偏离真实目的;对外,利用一定的技巧让对话参与者能知道你的真实目的;
- 双路处理,保证对话安全:关注对话的内容也要关注对话的氛围,时刻地观察对话的参与者的行为变化,让大家能在安全的对话氛围下畅所欲言。
而且前五章一再地强调了沉默、“傻瓜式地选择”的坏处,也用他们的研究案例告诉我们: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问题恶化。
在看到第六章之前,我曾一度想放弃阅读,因为前五章在内容上会让人觉得有一定的反复,有种同一意思作者们换了很多种表述来讲。但到了第六章,作者们从一个“容易陷入不安全氛围的人”(我粗糙地概括为“敏感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让我感觉到作者们在分析“关键对话”时视角是比较全面,他们站在了“上帝”的位置上履行着职责——关注着对话中的每一个人。第七、八章内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