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ADS实现阻抗匹配的三种案例(三)Smith+LineCalc搭建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

本文介绍利用Smith+LineCalc搭建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先明确设计目标,进行工程和原理图搭建,逐步构建各段微带线。仿真结果显示该电路匹配窄、Q值高,可用于特定滤波器。还介绍用LineCalc计算微带线长、宽,替换抽象传输线模型,修改后不改变电路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3.Smith+LineCalc搭建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

设计目标:利用下图的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的常规拓扑结构,假定传输线L1=λ/8, L2=L3=3λ/8,令所有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均为50Ω,设计合适的短截线长度,使ZL=50+j*50Ω的负载阻抗与Zin=50Ω的输入阻抗在频率1GHz时达到良好的匹配。

 (1)工程搭建:这里取工程名和原理图名称均为MLIN_DMicro,保存在D:\ADS practise\ADS根目录下,注意根目录下不能存在中文。

(2)原理图搭建:选择Insert-->Template-->S_Params,插入S参数模板

 

  按部就班地依次更改源阻抗Term1、负载阻抗Term2的值,S控件扫描参数还有Smith插件参数,如下图所示。

 打开Tools-->Smith Chart,选择"Update SmartComponent from smith Chart Utility",点击Define Source/Load Network Terminations选项(Smith Chart Utility参数更新时,SmartComponent控件也会更新),依次将"Enable Load Termination"选中,Impedance选中Complex Impedance(复阻抗),题主可在Smith Chart Utility右下角的Network Schematic查看Zs、ZL是否导入正确。

① 搭建L1:在Palette中选择串联微带线,然后将鼠标随便固定在Smith图中的一个位置,在Network Schematic中选中刚才串联的微带线,将其value值改为45 Deg。(因为L1=λ/8,电长度为β*L1=π/4=45 Deg)可以看到,归一化输入导纳YD=0.4+j*0.2

  搭建Ls1:在Palette中选择并联微带短路线,然后将鼠标随便固定在Smith图中的一个位置 ,在Network Schematic中选中刚才并联的微带线,将其value值改为26.565 Deg。(这里选取归一化YC=0.4-j*1.8,则按照传输线匹配理论,YLs1=-j*2,由此第一段并联短截线长度Ls1=0.0738λ,电长度为β*Ls1=0.1476π=26.565 Deg),题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Yc,Yc不同,则对应的Ls1不同,但这也不影响我们最终的匹配效果。

 ③搭建L2:按部就班地选择串联微带线,并在value中输入135 Deg。(因为L2=3λ/8,电长度为β*L2=3π/4=135 Deg)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归一化YB=1+j*3

 ④搭建Ls2:选择并联短截线,输入value值为18.435 Deg。(因为YB=1+j*3,所以必须YLs2=-j*3,才能使Yin=YA=1,由Smith原图可以知道第二段短截线长度为Ls2=0.0512λ,对应电长度为18.435 Deg)

 ⑤搭建L3:搭建好Ls2后,YA并没有严格等于1,于是还需另外搭建串联微带线L3。考虑到L3=3λ/8,相应的电长度value为135 Deg。

 最终初步的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网络如下:

 (2)仿真结果: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电路匹配非常窄,Q值很高,可以用来做高Q值的带通滤波器或者信道选择滤波器。

 (3)补充:如何将理论的微带传输线变成实际可以雕刻出来的微带线呢?即我知道了理论所需阻抗的传输线,那么实际加工时我要知道多长、多宽的微带线才能满足我的设计要求。

这里,我们需要用到LineCalc来计算相应阻抗值的微带线长、宽。在子电路图中选择TLines-Microstrip元器件面板,选择元件,并连接好如下框图2的电路,这里我们的目的是用框图2中的电路代替框图1,因为我们要知道的是具体的微带线,而不是抽象的一个传输线概念模型。

 双击MSUB元件,设置微带基片参数为:H=0.25mm, T=0.017mm。 然后选择Tools-->LineCalc-->Start LineCalc,进入微带线计算页面。

 在LineCalc微带线计算页面,依次将左边的基板参数修改成与MSUB的一致,中心频率设置为1GHz,特性阻抗为50Ω。

对于L1段微带线,已知L1的电长度为45 Deg,由Sythesize可知,L1段微带线的长L=15.078000mm,宽W=0.232476mm。

 回到子电路图,双击L1微带线元件,将其长宽参数改为W=0.232476mm、L=15.078000mm。

 同理,其他参数不变,将电长度改为135 Deg,便可得出相应的L2段微带线的长度L=45.233900mm,宽度W=0.232476mm。并在子电路图中修改相应的值,如下图所示。

 

 框图2中,最终修改后的电路图如下:

 用框图2中的电路代替框图1,删除框图1中的电路,两端的引脚连接在框图2两边,最终原理图如下:

结论: 修改后的仿真结果与原来的相同,说明单纯地由已知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的普通传输线,变为具体长宽值的微带线,并不会改变整体电路的反射、传输特性,因为两者本质是相同的。

 至此,Loki_Corrina关于阻抗匹配的案例分析便告一段落了,Corrina她说这几天感冒了,希望她注意休息、快点好起来。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