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片是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发展的基石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变革背景下,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已成为共识。传统汽车采用 的分布式 E/E 架构因计算能力不足、通讯带宽不足、不便于软件升级等瓶颈,不能满足 现阶段汽车发展的需求,E/E 架构升级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
汽车 E/E 架构升级主要体现在:1)硬件架构升级。由分布式 ECU 向域控制/中央 集中架构方向发展。好处在于:提升算力利用率,减少算力设计总需求;数据统一交互, 实现整车功能协同;缩短线束,降低故障率,减轻质量。2)软件架构升级。通过 AutoSAR 等软件架构提供标准的接口定义,模块化设计,促使软硬件解耦分层,实现软硬件设计 分离;Classic AutoSAR 架构逐步向 Classic AutoSAR 和 Adaptive AutoSAR 混合式架构方 向发展。好处在于:可实现软件/固件 OTA 升级、软件架构的软实时、操作系统可移植;采集数据信息多功能应用,有效减少硬件需求量,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3)通信架构 升级。车载网络骨干由 LIN/CAN 总线向以太网方向发展。好处在于:满足高速传输、 高通量、低延迟等性能需求,同时也可减少安装、测试成本。
从博世对 E/E 架构定义来看,硬件架构的升级路径表现为分布式(模块化→集成 化)、域集中(域控制集中→跨域融合)、中央集中式(车载电脑→车-云计算)。即为分 布式 ECU(每个功能对应一个 ECU)逐渐模块化、集成向域控制器(一般按照动力域、 底盘域、车身域、信息娱乐域和 ADAS 域等),然后部分域开始跨域融合发展(如底盘 和动力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相似),并发展整合为中央计算平台(即一个电脑),最后 向云计算和车端计算(中央计算平台)发展。其中车端计算主要用于车内部的实时处理, 而云计算作为车端计算的补充,为智能汽车提供非实时性(如座舱部分场景可允许微秒 级别的延迟)的数据交互和运算处理。
硬件架构升级驱动芯片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提升趋势。传统汽车功能简单,与外界 交互较少,常为分布式 ECU,主要为控制指令运算(约为百万条指令每秒)、无 AI 运算 能力、存储较小;智能网联汽车,不仅需要与人交互,也需要大量与外界环境甚至云数 据中心交互,未来将面临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需要处理,车端中央计算平台将需要 500+ 百万条指令/秒的控制指令运算能力、300+TOPS(即为 300*1012 次每秒)的 AI 算力。
智能网联汽车四大核心技术:芯片、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共同形成生态闭环,芯 片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发展的基石。类比手机产业链,我们认为芯片/操作系统或成为寡 头垄断格局,而从当下行业发展看,芯片或格局相对较为稳定,且处在产业核心位置。
2. 汽车处理芯片由 MCU 向 AI 芯片方向发展
半导体可分为模拟芯片、数字芯片、OSD 三大类。模拟电路是指处理模拟信号的电 子电路。模拟信号具有连续性,信号传播的信息包含在幅度、频率、相位的变化上,常 应用于放大信号,信号源两方面。数字电路是指处理数字信号的电子电路。数字信号以 二进制逻辑代数为基础,实现简单,系统可靠,具有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OSD 包括光电器件、传感器、分立器件三个细分类型。
2.1. 汽车数据处理芯片运算由控制指令向 AI 运算方向发展
现阶段,汽车芯片市场上对汽车数据处理芯片分类有按三类:1)智能运算为主的 AI 芯片;2)算力较强的主 CPU;3)算力较弱的 MCU(仍可视为 CPU)。也有按两类:1)智能运算为主的 AI 芯片;2)CPU 运算为主的 MCU。为了便于理解,主 CPU 和 MCU 的主要玩家都是同一类,而且 CPU 与 MCU 本质均为控制指令运算,因此我们采用第二 种分类方法。
汽车芯片由以控制指令运算为主的 MCU 向智能运算为主的 AI 芯片方向发展。1) 控制指令运算可执行如等待指令、停机指令、空操作指令、中断指令等,其运算单位为 DMIPS:即 Dhrystone MIPS 测试下,计算能力为百万条指令/秒,一般通用芯片常用其 表示,如传统汽车电子的 MCU 等,代表厂商如英飞凌、瑞萨、恩智浦等。2)AI 矩阵 运算常指对矩阵运算做加速的能力,对应用于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运算处理的 情况下,单位功耗将更低,计算速度更快,其运算单位为 TOPS、Tflops,均指每秒运算 1012 次。TOPS:指数据类型为整数型,常用于自动驾驶等领域,代表产品如华为昇腾系 列芯片、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寒武纪的 MLU 系列芯片等。Tflops:指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数,较整数型数据精度更高,通用 AI 芯片常用它表示,常用于如核实验室运算、 分子动力学运算等,代表产品如英伟达的 GPU 芯片。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Int8 数据类型精度即可满足现阶段 AI 运算要求。Int 8 和 FP32 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是固定的,则为定点数,小数点的位置是浮动 的,则为浮点数。Int8 代表 8 个字节,此外,还有 int4,int16 等字节数越高,计算精度 会提升,但占用存储增多,会降低计算速度,所以为保证满足数据精度和运算速度,常 用 Int8 数据类型,单位为 TOPS(即 1012次/秒)。
汽车芯片结构形式由 MCU 向 SOC 异构芯片方向发展。汽车数据处理芯片按应用 可分为 MCU(微控制器)、SoC(System on Chip 系统级芯片)。MCU 结构简单,可视 为简化版本的 CPU,其将 CPU 的频率和规格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IO 接口、 I/D 转换等结构都整合到单一芯片,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汽车执行端 ECU 中 进行控制指令运算。
SoC 是一颗系统级芯片,常由 CPU+GPU+DSP+NPU+各种外设接 口、存储类型等电子元件组成,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座舱 IVI、域控制等较复杂的领域。SOC 较 MCU 集成程度更高,常集成 AI 处理单元,功能更复杂。SOC 芯片:1) 硬件集成规模更为庞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常额外集成音频处理 DSP/图像处理 GPU/ 深度学习加速单元 NPU 等,单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配套电路,减小了面积,提升资源 利用率,片上互联利于集成电路之间的高速互通互联。2)芯片上软件配套更大,提升处 理效率。SOC 芯片上有丰富的软件配套(工具链、编译器等),提升了处理效率。3)可 支持多任务的复杂系统。但并非所有的 SOC 芯片均为 AI 芯片,需集成一定规模的时 间网络单元才是 AI 芯片,如华为昇腾芯片、地平线征程芯片、寒武纪 MLU 芯片、特斯 拉 FSD 均为此类芯片。
2.2. ARM 内核提供芯片控制指令运算能力
CPU 架构可分为 X86 为代表的复杂指令集架构,和 ARM 为代表的精简指令集架 构。汽车 CPU 架构主要为 ARM 架构,在 MCU 和 SOC 中担任控制指令运算。CPU 架 构可分为 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和 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1)复杂指令集指令可 变格式,包括 8、16、32、64 位,其特点是单指令功能强大且复杂,指令执行周期长, 可以直接操作内存,常见的复杂指令集如 X86,代表企业 intel、AMD。2)精简指令集 的特点是单指令功能简单、执行速度快,编译效率高,不能直接操作内存,常见的精简 指令集有 ARM、MIPS、OpenRISC 以及 RSIC-V 等,代表企业:ARM。ARM 处理器内 核广泛用于嵌入式系统,具有执行效率高,低成本等优点。
ARM Cortex 系列主要分为 A、R、M 三类。1)Cortex-A 系列:常集成于 SOC 中, 面向性能密集型系统的应用处理器内核,带宽多为 64/32 位,主频可达 GHz 级别 (1GHz=103MHz),当主频达到 1GHz 时,其单核控制指令算力为几千 DMIPS(DMIPS 即为百万条指令每秒),多用于汽车座舱娱乐信息系统或 ADAS 领域;2)Cortex-M 系 列:常集成于 MCU 中,主要面向各类嵌入式应用的微控制器内核,主频为几十-几百 MHz 级别,其单核控制指令算力为几十至几百 DMIPS,多用于汽车执行端控制领域;3)Cortex-R 系列面向实时应用的高性能内核,介于 A 与 M 之间。
2.3. AI 处理器提供芯片智能运算能力
AI 处理器可分为云端处理器、边缘端处理器、终端处理器。1)云端 AI 处理器, 支持 Int8 定点运算或 FP16、FP32 浮点运算,支持深度学习推理/训练要求,主要应用 于政府、企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如服务金融业、航空航天、气象预报、宇宙演化模 拟以及抗震分析等领域计算。此外在未来 5G 应用,更多的汽车数据会传送到车企数据 中心用来训练模型,实现软件、算法的优化。2)边缘端 AI 处理器,Int8 定点运算,支 持深度学习推理要求,主要应用于工控机、安防摄像头、机器人、汽车车端等领域,由 于所搭载设备的电力资源有限,能效比高(算力/功耗,值越高越经济)、接口丰富等是 关键。3)终端 AI 处理器主要支持深度学习推理功能,主要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如 华为麒麟系列芯片。未来云边端三类处理器并非竞争关系,而是未来会进一步协同发展, 云端训练模型实现算法软件的优化,并提供给边缘/终端进行本地化 AI 运算。
车端 AI 处理器现阶段主要负责深度学习的推理任务。智能算法范围由大至小依次 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场景越少,对应需要的实现的算 法越少,就越适用于专用芯片,可通过精简处理器软硬件模块,使处理器计算效率、能 效比更高。
2.4. 车规级芯片条件苛刻
车规级芯片标准远高于消费级,认证流程长。1)工作环境更为恶劣:相比于消费 芯片及一般工业芯片,汽车芯片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宽(-40 至 155 摄氏度)、高振动、 多粉尘、多电磁干扰。2)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一般的汽车设计寿命都在 15 年或 20 万 公里左右,远大于消费电子产品寿命要求。在相同的可靠性要求下,系统组成的部件和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