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多层PCB板设计
我们以4层PCB板为例,
四层板在双面电路板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源层和地线层,这样布线更为容易。
之前我们已经增加了两个层面,现在我们来做进一步的设置。
将一层属性定义为VCC
将另一层属性定义为GND
改好后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见,所有和VCC和GND相连的焊盘都出现了十字叉丝,无需我们再手动连接,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
二、布线
布线有一些电气特性要求,也有一些其他要求。
关于器件放置:
·主要器件(如芯片等)在电路板中心
·连接器(如USB接口,并且要注意方向性)应在电路板边缘
·电气连接关系密切的元器件放置在一起
(在原理图中框选邻近的元器件,PcbDoc中的相应元件也被框选)
·按照信号走向布局。
·模拟、数字和电源电路要分开。
·整体布局要考虑散热
·晶振等器件应置于芯片周围
关于布线:
·布线路径尽量短
·布线拐弯处不要有锐角和直角
(规则设置有90°、45°、圆角)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布线间距。
(和原理图中相同,选中线,按住ctrl,可以不间断的整体移动)
·敏感信号线远离高噪声电源线。
三、补泪滴
在导线与焊盘&通孔的过渡段使过渡的地方变为泪滴状,称为加补泪滴。可以避免应力集中而使接触处断裂。
操作步骤如下:
1.Tools-Teardrops...
2.Teardrop Style
Arc:圆弧形泪滴
Track:直线形泪滴
可以看见导线与焊盘&通孔的过渡段使过渡的地方已经变为泪滴状了
四、覆铜
将电路板空白的地方铺满铜膜,一般该膜还与地相连,这样做可以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可以看到,覆铜有三种类型。
实心填充模式:敷铜区域全部填满铜
阴影填充模式:栅格状敷铜
无填充模式:保留覆铜区域边界,内部不进行填充
对于敷铜此处不做展开介绍
五、DRC规则检查
我们可以看到,布线后的板子,走线交错复杂,特别是前期没有规划好,后期疯狂打通孔的时候。这时候,仅凭人眼难以分辨出是否有线没有连接,或者其他违反了布线规则的错误。此时我们可以利用DRC(Design Rule Check)
选择电气规则检查
信息面板中显示了判断的规则依据,错误类型、位置以及个数等信息,点击链接即可跳转至相应的位置。
可以看到,这里我们少连了一根线。
逐一修改完错误后,保存文件。
再次运行DRC,我们发现没有报错信息
报告文件中显示错误个数为0
以上就是原理图与PCB绘制的基础内容。
本篇作为小学期三节课所学之总结,限于自身水平,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疏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