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制动性仿真-MATLAB

文章通过MATLAB进行汽车制动性能的仿真,包括制动力分配曲线、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前、后轴制动效率以及制动距离与速度、附着系数的关系。分析表明,制动时的附着系数和车速对制动距离有显著影响,而汽车的结构参数决定了同步附着系数,影响制动效率和稳定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引言

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时间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一、汽车制动性仿真参数

载荷 汽车总质量m/kg 汽车质心高度h/m 轴距L/m 质心至前轴的距离a/m 质心至后轴的距离b/m
空载 1520 0.532 2.705 1.082 1.623
满载 1910 0.591 2.705 1.488 1.217

二、绘制汽车制动力分配曲线

1.MATLAB程序

m1=1520;%空载质量
m2=1910;%满载质量
h1=0.532;%空载质心高度
h2=0.591;%满载质心高度
b1=1.623;%空载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b2=1.217;%满载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L=2.705;%轴距
g=9.8;%重力加速度
Fb1=0:50:15000;%前制动器制动力
Fb21=0.5*(m1*g/h1*sqrt(b1.^2+4*L*h1/m1/g*Fb1)-(m1*g*b1/h1+2*Fb1));%计算空载后制动器制动力
Fb22=0.5*(m2*g/h2*sqrt(b2.^2+4*L*h2/m2/g*Fb1)-(m2*g*b2/h2+2*Fb1));%计算满载后制动器制动力
Fb23=0.5625*Fb1;%计算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关系
plot(Fb1,Fb21,Fb1,Fb22,Fb1,Fb23); %绘制制动力分配曲线
axis([0 15000 0 9000]);%定义坐标轴范围
xlabel('前制动器制动力/N');
ylabel('后制动器制动力/N');
text(3000,4500,'I曲线(满载)'),text(6500,2300,'I曲线(空载)'),text(11000,7000,'β线');

2.运行结果

制动力分配曲线图

三、绘制汽车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

1.MATLAB程序

z=0:0.05:1.2;%制动强度范围
h1=0.532;%空载质心高度
h2=0.591;%满载质心高度
a1=1.082;%空载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a2=1.488;%满载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b1=1.623;%空载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b2=1.217;%满载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bt=0.64;%前、后制动器制动比例
L=2.705;%轴距
mf1=bt*L*z./(b1+h1*z);%计算空载前轴利用附着系数
mf2=bt*L*z./(b2+h2*z);%计算满载前轴利用附着系数
mr1=(1-bt)*L*z./(a1-h1*z);%计算空载后轴利用附着系数
mr2=(1-bt)*L*z./(a2-h2*z);%计算满载后轴利用附着系数
fai=z;
plot(z,mf1,'--',z,mr1,'--',z,mf2,z,mr2,z,fai,'k');%绘制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
xlabel('制动强度z/g');
ylabel('利用附着系数Ф');
text(0.65,1.3,'Фr(空载)'),text(0.8,1.1,'Фr(满载)'),text(0.8,0.6,'Фf(空载)'),text(0.85,0.83,'Фf(满载)'),text(1.12,1.25,'Ф=r');

2.运行结果

汽车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

四、绘制汽车前、后轴制动效率曲线

1.MATLAB程序

fai=0:0.05:1;%附着系数
h1=0.532;%空载质心高度
h2=0.591;%满载质心高度
a1=1.082;%空载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a2=1.488;%满载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b1=1.623;%空载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b2=1.217;%满载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bt=0.64; %前、后制动器制动比例
L=2.705;%轴距
axis([0 1 0 100]);%定义坐标轴范围
hold on;
Ef1=b1./(L*bt-fai*h1)*100;%计算空载前轴制动效率  
if Ef1>100 
    Efl=100; 
end
plot(fai,Ef1);%绘制空载前轴制动效率曲线 
Ef2=b2./(L*bt-fai*h2)* 100;%计算满载前轴制动效率 
if Ef2>100 
    Ef2=100; 
end
plot(fai,Ef2);%绘制满载前轴制动效率曲线 
Er1=a1./(L-L*bt+fai*h1)*100;%计算空载后轴制动效率 
if Er1>100 
    Er1=100; 
end
plot(fai,Er1);%绘制空载后轴制动效率曲线 

Er2=a2./(L-L*bt+fai*h2)*100;%计算满载后轴制动效率 
if Er2>100 
    Er2=100; 
end
plot(fai,Er2);%绘制满载后轴制动效率曲线
xlabel('附着系数Ф');
ylabel('制动效率(%)');
text(0.1,92,'Ef1'),text(0.3,90,'Er1'),text(0.22,73, 'Ef2'), text(0.93,93,'Er2');
fais=0.6;
Ers=a1./(L-L*bt+fais*h1)*100;%空载时后轴的制动效率
fprintf('当Ф=0.6时,空载时后轴制动效率Er1 = %.2f%%\n',Ers);

2.运行结果

汽车前、后轴制动效率曲线
当Ф=0.6时,空载时后轴制动效率 E r 1 = 83.68 Er1 = 83.68

### 使用Simulink实现汽车理论制动性仿真的方法 #### 1. 建立基础模型 为了在MATLAB Simulink平台上构建汽车理论制动性仿真模型,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新的Simulink项目并导入必要的模块库。这些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车辆动力学、轮胎特性以及控制器设计。 ```matlab % 打开新的Simulink模型窗口 new_system('CarBrakingModel'); open_system('CarBrakingModel') ``` #### 2. 添加关键组件 接下来,在工作区中添加代表不同物理过程的关键组件。对于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而言,重要的是模拟车轮滑移率、前进速度与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地面制动力及其变化规律等参数[^1]。 - **车轮滑移率计算** 车轮滑移率是衡量车轮相对于路面打滑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下面公式来定义: \[ S=\frac{(V_{vehicle}-\omega_r R)}{V_{vehicle}} \] 其中\(S\)表示滑移率;\(V_{vehicle}\)为车辆行驶速度;\(\omega_r\)指代车轮角速度而\(R\)则是车轮半径。 - **车轮运动方程** 描述单个车轮动态行为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如下所示: \[ J_w\dot{\omega}_r=F_x r-\tau_b \] 这里,\(J_w\)指的是转动惯量;\(\dot{\omega}_r\)意味着角加速度; \(F_x\)即纵向摩擦力,也就是所谓的“地面制动力”;最后,\(\tau_b\)则对应于由刹车产生的转矩. 上述两个表达式可以被转换成适合Simulink使用的子系统形式,并通过适当接口与其他部分相连. #### 3. 设计控制系统逻辑 针对ABS功能的具体实现,则涉及到对传统液压调节阀动作序列的设计——当检测到某个特定条件(比如某一轮胎即将发生锁止)时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该处的压力直至恢复正常状态为止。这通常借助PID算法或者其他先进的自适应策略完成[^2]. #### 4. 配置输入信号源和观测器 为了让整个流程更加直观易懂,还需要设置一些外部激励作为初始条件或边界约束供后续验证之用。例如设定不同的初速值、坡度系数乃至随机扰动项等等。与此同时也要安排好各类传感器节点以便实时监测内部变量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估最终效果的好坏。 #### 5. 运行测试案例 一旦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就可以启动一次完整的迭代运算过程了。观察所得图表能否反映出预期中的特征曲线,特别是关注那些能够体现良好操控稳定性和较短停车距离的数据点位置是否合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