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程序分析
第一节 程序分析概述
一、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及目的
1.程序分析的概念
程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生产管理工具,它是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地分析有无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过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问题,通过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提高生产率。
具体来说,程序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调查现行工作流程。通过对现行工作流程的调查,了解工作流程的具体情况,包括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时间分配等。
-
分析工作流程。对工作流程逐一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等,以及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过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问题。
-
改进工作流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以提高生产率。
-
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实际生产中,监控改进效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通过程序分析,可以发现并改进现有的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时,程序分析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程序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实践中,要不断监控改进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改进措施,以保持工作流程的优化状态。
2.程序分析的特点程序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分析是一种针对生产过程的宏观分析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分析对象广泛:程序分析的分析对象不是针对某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而是以整个生产系统为分析对象,从宏观角度出发,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
-
分析内容全面:程序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概略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程序分析的目的
程序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改善生产过程:程序分析旨在改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经济、不合理、不科学的作业方法、作业内容及现场布置,设计出科学、先进、合理的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及现场布置,以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
获取基础资料:程序分析是进行工序管理、搬运管理、布局管理、作业编制等必要手段,通过程序分析可以获取基础资料,包括流程、工序、作业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的管理和改进提供依据。
在进行程序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流程分析: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分析,发现其中是否存在不经济、不合理、停滞和等待等现象,找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工序分析:通过对工序的分析,发现加工顺序是否合理、流程是否畅通、设备配备是否恰当、搬运方法是否合理等问题,找出工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作业分析:通过对作业的分析,发现工序中的某项作业是否一定必要、是否可以取消、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
假设一个工厂生产手机壳,其中包含以下流程、工序和作业:
流程:原材料采购 → 切割 → 打孔 → 冲压 → 抛光 → 喷漆 → 包装
工序:打孔工序。该工序需要使用专门的钻孔设备,操作者需要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将手机壳放置于设备上,并进行精确的钻孔操作,以完成手机壳上的孔洞制作任务。
作业:抛光作业。该作业是在抛光工序中进行的,操作者需要使用抛光机器和研磨材料对手机壳进行抛光处理,以使其表面光滑、亮泽。
在这个例子中,流程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有序排列,工序是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完成生产任务的操作过程,而作业则是在一个工序中完成具体操作任务的活动。通过对流程、工序和作业的明确和区分,可以帮助工厂进行更加有效的生产管理和优化。
二、程序分析的常用符号
程序分析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加工、检查、搬运、等待和储存这5种基本活动。为了便于表示工作流程并进行分析研究,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制定了符号标准,用5种符号分别表示这5种基本活动。
储存与暂存不一样,储存是有目的的,从储存处取出物品一般需要申请单或其他的票据。暂存是没有目的的,从暂存处取出物品一般不需要任何票据。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上述5种基本符号表示的单一活动外,还有2种流程活动同时发生的情况。为此,还派生出如表4-2所示的一些复合活动符号。
三、程序分析的种类
程序分析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分析和优化的过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程序分析可以分为工艺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以及管理事务分析四种类型。
-
工艺程序分析:主要研究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包括工艺参数的优化、工艺路线的设计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流程程序分析: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流程,包括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联系和协调关系,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布置和经路分析:主要研究生产场地的布局和物料的流动路径,包括生产设备的布置、物料的运输路径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管理事务分析: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事务,包括人员协调、资源配置、信息管理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程序分析的工具
程序分析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活动进行分析和优化的过程,而不同的程序分析种类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工具。具体如表4-3所示:
五、程序分析的方法
程序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其中采用了“5W1H”和“ECRS四原则”这两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被称为“1个不忘,4大原则,5个方面,5W1H技术”。
1. 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种通过对人体动作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旨在创立一系列最能有效地发挥人的动作能力的科学原则,以达到减轻操作者的疲劳程度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具体而言,这种方法需要考虑人体的生理特征和机能,以及不同动作对身体的影响,从而找出最适合人体的动作方式,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场景中。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工作者的疲劳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工作中出现事故和错误的风险。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动作经济原则被广泛应用,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2. 4大原则——“ECRS四原则”
“ECRS四原则”是一种常用的改善活动的方法,其中的“E”、“C”、“R”、“S”分别代表“Elimination(取消)”、“Combination(合并)”、“Rearrangement(重排)”和“Simplification(简化)”。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考虑取消该工序,只有当该工序无法取消时,再考虑进行合并、重排和简化。因为取消是改善活动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够取消该项活动,就无需进行其他更进一步的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很难找到改善的切入点,因此可以参考表4-4进行分析思考。同时,需要注意,该方法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改进。只有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性和持续性。因此,在应用“ECRS四原则”时,需要有系统性的思考和持续地跟进。
3.5个方面——加工、搬运、等待、储存和检验
加工、搬运、等待、储存和检验是生产过程中的五个重要方面,针对每个方面的分析重点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操作分析。操作分析是程序分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在分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操作时,应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优化产品加工工艺,从而达到缩短加工次数、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搬运分析。搬运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增加,只会消耗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物流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搬运问题的分析时,应重点考虑物品的重量、形状、材质、距离、时间、频数等因素,合理安排设施布置,尽量减少交叉、往返、对流等现象,达到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的目的。
3)检验分析。检验分析应重点考虑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检验工具和检验手段,尽量与加工等合并,减少检验次数、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4)等待分析。等待不会增加任何附加价值,只会增加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占用空间、造成资金积压。因此,应将等待降到最低限度。在进行等待分析时,应重点分析引起等待的原因,尽量消除等待现象。
5)储存分析。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对储存的分析应重点放在对仓库管理策略、管理方法、订购批量、订购间隔期、物资供应计划等方面,保证能及时地将所需要的物资在需要的时候送到所需要的地点,达到既能保证生产连续进行,又使库存最小的目的。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操作分析、搬运分析、检验分析、等待分析和储存分析,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5W1H”技术
可以参考第三章表3-2中的提问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连续几次提问,寻找问题点,获得改善方案。
六、程序分析的步骤
程序分析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包括六个步骤:
- 选择: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范围,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 记录: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建立问题清单和流程图等工具。
- 分析:使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通过“5W1H”技术和“ECRS四原则”等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 建立:制定解决方案和改进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 实施:实施改进方案并监控效果,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方案。
- 维持:建立维护机制和评估体系,持续完善和改进程序。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先使用“5W1H”技术来确定问题的范围和背景,即通过What、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