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摘要: 为了调高风光互补发电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减少其运行费用,研究风光互补发电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探讨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及混合储能容量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全生命周期费用静态模型的介绍,利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作为风光互补系统混合储能装置,以其全生命周期费用最小为目标,以系统的缺电率等运行指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其次,通过优化不对称加速因子进而改进了粒子群算法,最后利用算例在 Matlab 中进行了仿真与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优化了蓄电池的工作状态,降低了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费用,而且加快了收敛速度。
关键词: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超级电容器; 混合储能; 粒子群算法; 加速因子
由于其优良的节能减排价值,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风、光资源等较为充足的地
区,设立了一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1 - 3]。但是由于风、光存在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需要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配置储能系统来平抑功率的波动。常用的储能装置包括电容器和蓄电池,蓄电池的能量比高,方便长时间存储电能,能增加整个发电系统的能量调节范围,但蓄电池的功率密度低、循环寿命短、有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且风、光的不稳定和间歇性等问题会加大系统中储能部分的费用; 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有助于抑制系统的短时功率波动。为优化蓄电池充放电状态,显著减少蓄电池充电和放电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将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做为储能装置,实现互补,称之为混合储能系统[4 - 6]。为了进一步提高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只是考虑了储能器件的初次购置费用,而未考虑储能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装、维护以及废弃等方面所需费用,即全生命周期费用[7 - 10]。因此,以储能装置的全生命周期费用为优化目标,通过算法改进,合理配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个数,优化容量配置,成为风光互补发电混合储能系统的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以全生命周期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风光互补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和算法研究。
📚2 运行结果
原文结果:
复现结果图:
部分代码:
%% funm
function y=funm(pop)
Ew=[277.6 238.5 243.4 240.4 238.5 222.2 208.8 205.8 205.7 236.3 265.4 310.7];%风电每个月发出的电量
Es=[31.3 37.8 54.8 60.63 69.93 67.07 65.03 62.02 59.92 43.6 31.47 26.74];%太阳能每个月发出的电量
El=[294.5 266 285 273 294.5 283 295 281 282 294 285 299];%负荷每个月发出的电量
yitac=0.95;%逆变器功率转换效率
delE=(Ew+Es)*yitac-El;%功率缺额(发电量-负荷): ΔE = (E w (k) + E s (k))η c - E L (k)
Eb=zeros(1,12);
Ec=zeros(1,12);
Elps=0;%缺电量
for k=1:12
if delE(k)>0 %发电发得多
if k == 1
[Ebt,Ect]=pro1(delE(k),pop,0,0);%pro1
else
[Ebt,Ect]=pro1(delE(k),pop,Eb(k-1),Ec(k-1));
end
Eb(k)=Ebt;
Ec(k)=Ect;
else
delE(k)=-1*delE(k);
if k == 1
[Ebt,Ect,Elps]=pro2(delE(k),pop,Elps,0,0);%pro2
else
[Ebt,Ect,Elps]=pro2(delE(k),pop,Elps,Eb(k-1),Ec(k-1));
end
Eb(k)=Ebt;
Ec(k)=Ect;
end
end
y=0.288*pop(1)+0.0257*pop(2);
if 0.000384*pop(1) + 3.165*(10^(-5))*pop(2) < max(El)*0.65
y=y+inf;
end
for k=1:12
if Eb(k) > 0.7 * delE(k)
y=y+inf;
end
end
LPSP=Elps/sum(El);
if LPSP > 0.05
y=y+inf;
end
LPSP
🎉3 文献来源
部分理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杨国华,朱向芬,马玉娟,韩世军,王金梅,王鹏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J].电测与仪表,2015,52(23):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