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及其应用)
培养什么:物理研究思维的递进过程,拓展物理学家的名人故事感悟
课标: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
2.2.5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6 了解伽利略在探究与物体惯性有关问题时采用的思想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例7 能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的现象,讨论系安全带等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0,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8.1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受力成正比。(F=ma)——高中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7.1
亚里士多德: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笛卡尔(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导入
上课前先来看一个实验:一辆玩具车,我想让它开始运动要怎么做(给它一个力)
玩具车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它会怎么样?(停下)
是不是可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参与呢?在古希腊的时候,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在后面,有人提出了反驳,这个人就是
伽利略,
他提出,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而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是由于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上述的整个过程中,力使其开始运动,同样力使其停止,
那么也就无法直接验证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