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光学设计实训八】---变焦镜头光学设计

前言与目录

设计一款变焦镜头;变焦镜头设计要求,入瞳直径:25 mm,焦距范围:75 mm 至 125 mm,像面直径:34 mm,波段:可见光,玻璃厚度要求:最小中心与边缘厚度:4 mm、最大中心厚度:18 mm;优化目标:最小化 RMS Spot Diagram;


目录

一、【实训目的】

二、前言概要

三、ZEMAX实训设计优化

1、初始结构构建

2、设置多重结构分析

3、设置3D图分布显示

4、系统优化-首先建立评价函数

5、系统优化-设置变量

6、执行优化

7、将镜片口径大小统一

 8、最后像质量分析

 四、总结


一、【实训目的】

设计一款变焦镜头,参数如下:

入瞳直径: 25mm
焦距: 75mm~125mm
像面直径: 34mm
波段: 可见光
玻璃最小中心与边厚:4mm,最大中心厚:18mm
优化最小RMS Spot Diagram

二、前言概要

成像镜头可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大类。在现代光学系统中,如手机、专业相机、显微镜等,变焦镜头因其灵活性而被广泛应用。变焦镜头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实现图像的放大、缩小或特写,这是定焦镜头所不具备的。

变焦镜头的核心特性在于其焦距的可调性,这使得系统视场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以适应不同距离和范围的成像需求。通常所指的变焦镜头主要指摄像镜头,它们能够在不改变拍摄位置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这对于画面构图极为有利。

在设计变焦镜头时,尽管系统的焦距具有可变性,但其设计和优化方法与定焦镜头相似,均涉及对多个定焦系统的综合分析。

变焦镜头焦距调整原理

- 焦距变化:通过调整镜片间空气厚度来改变镜头焦距。
- 系统接收面:尺寸固定(如CCD、CMOS或其他探测面)。
- 光学关系:

I = f \times \tan(\theta)

  其中 I  为像高,f 为焦距,\theta为视场角度。

变焦倍数(倍率)

- 定义:长焦距与短焦距的比值。
- 相对孔径变化:在高变倍比系统中,为控制外形尺寸和光谱校正,相对孔径(F/#)可能随变焦变化。

 

焦距与光圈大小调整

- 焦距调整:通过改变镜片间隔实现设计的焦距要求。
- 光圈大小F/#:当系统的入瞳直径 D 固定时,焦距  f  的变化会导致 F/# 的变化。

F/\# = \frac{f}{D}

- 光阑大小变化:光阑大小随焦距变化而变化,非固定值。

设计注意事项

- 调光阑大小:调整光阑大小也称为调光圈,这会影响镜头的光圈大小和光束接受量。


 

三、ZEMAX实训设计优化

1、初始结构构建

打开ZEMAX根目录\Samples\Short course\Archive\sc_zoom1.zmx

图1:打开示例zemax文件


根据上面提供的规格参数来完善我们的初始结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