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拓展八:SAP常见的系统间接口方式

(01)-远程函数调用

所谓系统接口,实际上就是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方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肯定不是一个系统就能够支持所有业务的运转,几乎所有企业都会使用多个系统,比如较为常见的ERP/MES等。

当企业有多个系统支持其业务时,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就不可避免了。比如,MES作为生产执行系统,在MES中所执行的原材料投料、产成品入库出库等,必然会将相应的数据传输至ERP系统,保证ERP系统中同时进行原材料、成品的货物移动等。

除了企业的内部系统会发生数据交互外,还可能存在不同企业间的系统数据交互。比如,企业可能会将未来的物料需求预测,传输给其下游供应商,供应商接到预测后,会进行生产备货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企业其需要与银行有很多系统接口,比如自动付款等相关业务。

基于企业中的系统接口,我们将主要分享常见的三类系统接口方式,以帮助大家能够理解其工作原理。

三类常见的接口方式,包括:

1.系统间采用远程函数调用(RFC)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2.系统间采用中间数据库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3.系统间采用传输文件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本篇,我们先介绍“远程函数调用(RFC)”的工作原理。

正文

远程函数调用(Remote Function Call):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提供可供其他系统调用的函数,当其他系统传输正确的参数并调用相应函数,则可以在该系统中执行相应的系统功能。这就是最为常见的,使用远程函数调用的系统接口方式。

系统间数据交互的目的,就是一个系统中的功能执行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被被传输到另外一个系统,并在利用此结果数据,在另外这个系统中执行相应的系统功能。

远程函数调用(RFC)这种接口模式,就是数据会直接传输相应系统,并在此系统中直接执行系统功能。

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为,被调用的系统A,将其系统的账号和密码交给了外部系统B,外部系统B在必要时,会登陆到A系统中,用系统B中的正确参数,也就是数据,去执行A系统中的系统功能。如下图所示。

看到这里,其实,对于很多初级业务顾问来说,理解上可能还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就模拟一个最简单的业务场景,用以分析“远程函数调用”的工作原理。

假定,某企业的采购员使用SAP系统做业务,而其部门经理会使用另一个审批系统,比如常见的自动办公OA系统,实现对采购员的业务的审批操作。

那么此模拟场景下,其可能出现的实际业务如下:

1.采购员在SAP系统中,创建一个张采购订单,并成功保存,其采购订单号为“123”;

2.采购员在审批系统(OA)中,使用发起审批功能,填入采购订单号“123”,确认发起审批。此时,OA系统中会显示SAP系统中单号“123”的相关信息,包括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采购数量、价格等;

3.当采购员发起审批后,部门经理就能在OA系统中,看到此审批流程,并看到采购订单号“123”,以及所有此次采购业务的信息;

4. 此时,部门经理会在OA系统中执行审批通过,OA系统在SAP系统对订单号“123”完成审批后,会给部门经理显示“批准通过执行成功”;

请问在以上业务中,系统间的接口工作机制是什么样的?

首先,有采购数据的抽取接口,执行逻辑如下:

OA系统会给SAP传输“订单号”这一参数,同时调用SAP系统中的采购数据获取函数,SAP系统会将采购订单的相应信息反馈给审批系统;

其次,有采购订单的审批接口,执行逻辑如下:

当部门经理执行审批通过后,审批系统会将“订单号”和“审批通过”这两个参数,传输给SAP系统,并调用SAP系统中的审批函数批准此单号,并将审批成功的结果反馈给审批系统。

具体逻辑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以下,OA系统为什么一定要在接到SAP系统将审批成功的结果后,才给部门经理显示审批成功?

OA系统为什么不直接在部门经理执行审批功能后,就直接显示审批成功?OA系统的审批参数已经发出去了,何必要等SAP的反馈呢?

其实,这里就是我们在设计系统接口时,要注意的关键点。多个系统接口的协作,不同于单个系统的功能执行。

以上述业务为例,在单个系统中,如果审批程序执行不成功,系统会立刻根据程序执行结果,告诉你程序执行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是,业务单据被锁定,或者相关后台表被锁定等。

在多个系统的协作时,A系统把参数传输给B系统,并调用B系统中的函数,如果此时A系统,直接给使用者显示执行成功,就有可能造成B系统实际的功能并未执行成功,而A系统却告诉使用者已经成功了。

如上述业务场景,OA系统虽然把审批通过的参数传输给了SAP系统,并调用SAP所提供的函数接口,SAP系统很有可能会因为单据锁定等原因,程序无法执行成功,但OA系统如果此时认为审批成功,就会出现问题了。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远程调用函数(RFC)”接口的基本工作原理。

其实,除了SAP系统,几乎所有系统都对会外提供类似“远程调用函数(RFC)”的接口方式。

当然,基于上述介绍,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这种函数,会被称为“远程调用函数(RFC)”了。

因为这类函数主要用以其他外部系统进行调用,外部系统的调用,也叫远程调用,所以我们常称可以供外部调用的函数为:“远程调用函数(RFC)”。当然,这类函数除了可以被外部系统调用,自己系统也可以调用。

这里我们在介绍以下BAPI的概念。在SAP系统中,有很多已经封装好的,可以直接使用的远程调用函数,SAP称其为“BAPI(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具体可以参考,其他两篇公众号文章。

对于很多非SAP技术相关的朋友,都很了解API,而BAPI无非就是多了个business,就是SAP为其业务定义的API。

远程函数调用这种接口方式,常用于业务简单,接口系统较少、接口业务点对点的业务类型。

但实际业务中,支持企业业务运转的系统,可能会有数个、数十个,甚至数百个。

如果所有系统接口都用远程调用的方式是肯定行不通的。

(02)-中间件的数据接口模式

中间件的数据接口模式,也会被称为中间数据库的数据交互模式,或者叫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总的来说,就是在各个业务系统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数据库,保证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或者叫数据接口。

为什么要使用中间数据库的接口模式?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经常需要多个业务系统支持。如果采用系统间相互的函数调用模式,会导致接口过多,难以管理。基于此情况,多数企业会选择采用中间数据库,以满足多个系统间的数据流转。

企业很多时候不愿意大规模采用RFC调用的接口模式,常基于且不限于以下几个原因:

1.很明显,基于上图中只有5个系统,但其接口的复杂性已经较高了。对于企业来说类似上图中的接口模式,是不易管理的。而且,实际业务中,少有规模的企业,都存在多个系统,并且各个系统之间接口业务不一样。在类似此种情况下,当企业的接口较多时,如果均采用点对点的相互调用接口,对接口以后的维护成本会很大。随着业务发展,很有可能最后谁也不知道某个接口的是否被使用,或者某个接口到底如何被使用。

2.点对点的RFC调用接口,必须要求接口两端的功能均可用,这就有可能会影响业务的及时性。比如,常见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其业务及时性要求很高,生产上发生一笔业务,通过RFC调用传输给ERP,但是ERP系统可能因为财务账期、其他程序锁表等,导致RFC接口无法立刻被调用成功。但生产管理系统又不可能一直等待ERP系统的执行,这样就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

3.其实,很多时候,基于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很多系统并不愿意给其他调用自己系统功能的权限,这样也就限制了RFC接口模式的使用。

基于上述弊端,企业为了降低系统接口统一管理的难度,以及接口后期的维护成本,结合从安全及业务及时性等角度的综合考虑,一般会采取建立中间数据库的接口方式。

那么,中间数据库接口模式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如果两个业务系统,采用建立中间数据库的模式进行数据交互,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

首先,会部署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或者数据系统,也有称为数据平台等,实际上,就是个专门用于存储系统间交互数据的数据库。

业务系统不会直接将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其他业务系统,而是会传输给这个中间的数据库,要使用数据的业务系统,会主动去中间数据库取自己需要的数据。

如下图所示,A系统会将数据写入至中间数据库,B系统会取中间数据库去取需要的数据,反之亦然。

采取中间数据库接口的方式,在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存在多个系统之间有数据交互的业务情况,如下图所示。

基于下图,我们对比之前多系统接口采取RFC方式的图例,我们很容易看出来,采取中间数据库接口的交互方式,其接口更加容易管理,且交互方式更加安全。

当然,采用中间数据库的接口方式,其弊端也比较明显,可能会导致一些常见问题,比如:

1. 数据接受的系统,不能够及时处理数据,不能够在第一时间验证数据的业务及系统层面的准确性。

很有可能出现,传输数据的系统将数据写入中间数据库,但是,需要接受数据的系统,在中间数据库读取数据时,发现数据有问题,并无法正常使用。

此种情况,作为接收数据的系统,很难在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管控和校验。

比如,我曾在项目中遇到过一个情况,某企业针对SAP系统与MES系统的所有接口,采取了中间数据库的接口模式。当发生原材料领用的业务时,首先,MES系统出库过账,进而将数据传输给中间数据库,SAP系统会取中间数据库的数据,完成过账。但是,实际执行中,某物料的库存只有10个,MES系统中的程序计算错误,显示库存有12个,用户执行领用12个,且在MES系统中领用成功。此时,当领用12个的数据传输给SAP,由于SAP中的库存数量只有10个,无法针对领用量12进行过账,最终出现问题。

基于这一案例,如果我们采取的是RFC的接口模式,一旦领用数量大于库存数量,在SAP端就无法过账,直接就反馈给MES了,但是,采用中间数据的接口方式,其校验就会比较滞后,容易产生问题。

2.接受数据的系统,什么时候去数据库取数据;

其实,基于列举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中间数据库的接口模式,对于数据接收方的系统来说,有一个问题: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取数据?

因为基于上述工作机制,数据发送方的系统在给中间数据库写入数据时,数据接收方的系统并不知道。

所以,我们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定义自动的系统后台Job,也有的系统会称为后台timer。

简言之,我们就会在系统中定义一个程序,每个一段时间自动去中间数据库取一次。根据业务的及时性要求不同,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的时间段,比如每十分钟取一次,或者每小时取一次,或者每天取一次等。

采取自动后台Job的方式,可能带来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数据发出方的系统,在某天只写入了三次数据,如果数据接收方定义每小时取一次,那么,实际取数据的次数是24次,对于系统服务器来说,为了3次数据,却需要执行24次程序,这就有些占用服务器资源了。

对于一些业务较多、系统交互较多的企业,排程系统后台Job就变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要基于业务要求本身,系统程序大小等因素,去决定job的执行频率及执行顺序。

比如,实际情况中,很多取数程序的本身必须有先后顺序,必须得先取某数据,才能取其他数据;有的程序太大、所取数据太多,就不能排在工作时间去取数,因为其很有可能占用过多服务器资源,导致其他业务难以顺利执行,所以,一般此类Job,会被安排在凌晨执行,等等。

3.鸡蛋被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基于中间数据库的接口模式,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如果过于集中地使用中间数据库或者数据平台等,意味着我们把核心数据都放在了一个数据库中。如果这个数据库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大面积影响相关系统的正常运转。基于这种情况,如果采取中间数据库的方式,其系统安全策略及相关灾备系统等的措施,就非常重要了。

4.非企业本身的外部系统,如果需要与企业自己的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那么,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不会建议外部企业的系统直接访问内部数据库。

那么,如果外部系统与企业内部系统有数据交互需求的话,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呢?

(03)- 文件传输的系统接口模式

我们在上一篇内容中,简单介绍了中间数据库的交互模式。

其中,我们提到:如果其他外部公司要与自己企业内部的系统有数据接口,且为了保证安全,不给外部公司访问我们自己数据库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做系统的数据交互接口呢?

本篇,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利用文件传输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模式。

正文

一、基本工作原理

文件传输的数据交互接口模式,顾名思义,其数据的交互是以文件为载体的,可以理解为:数据发送方的系统将数据写入到一个文件上,再将文件传输给数据接受的方系统;数据接收方系统将读取文件中所承载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执行相应的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系统间数据交互的目的。

这种交互会有效地避免系统之间的函数调用,以及系统之间需要相互访问数据库等,为各个系统的独立安全,从接口架构设计的层面,提供了保障。

这种模式,我们可以简单且形象地理解为:小明同学在上课时间给班里的小白同学递纸条。其中,小明和小白分别是不同的业务系统,而纸条就是这里的文件了。

文件传输接口中,常使用的文件格式有哪些?

常见接口的系统传输文件,主要有:SAP系统中标准的IDOC文件,XML文件、Json文件、EDI文件,有的企业有时候也会直接使用:Excel文件、TXT文件等等。

当我们确定了系统间的文件格式,接下来需要确认文件中业务字段的生成和解析规则,同时,定义每一个字段的长度、数据类型等等。

 

二、文件传输接口的常用系统架构设计

1.业务系统--业务系统

如下图所示,系统A将业务数据按照约定规则生成数据文件,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之后,将文件传输给系统B,系统B在接到系统A的文件后,先将文件存储至自己的服务器上,再针对数据进行解析与使用。

2.业务系统--文件存储服务器--业务系统

如下图所示,有时候为了保证文件传输接口的统一管理,会专门在业务系统间设置一个专门的服务器,用于文件的存取。

当然下图只展示了两个系统的文件交互,其实,有些时候,在文件存储系统中,会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以及系统交互情况,对所有文件通过文件夹管理起来,这样就能支持多系统、多业务的文件传输接口。

3.业务系统--文件存储系统----文件存储系统--业务系统

前文中,我们专门提到不同企业间的系统接口方案,是可以基于文件传输接口进行设计的,此种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各自企业系统及服务器独立安全。

4.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的传输,必然有很多传输规定方式和技术通信规则。不同业务系统间,如果有接口业务,文件传输协议的选择,是接口建立的基础。有了相同的传输协议,才能有共同的接口规则。

我们简单从应用层列举一下传输协议的使用目的:

文件的加密方式需要被定义:

比如,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所传输的文件需要加密,那么双方业务系统在生成和解析文件时,就得具备相同的加密方式;

文件的交互机制需要被定义:

比如,需要定义具体的交互方式,保证的数据文件不会丢失或重复等。

假定,当系统A将文件发送给系统B,为保证系统间的文件交互不会丢失或重复等,

常见的处理方式:当系统A把文件发出后,系统B接到此文件后,会给系统A一个回执消息,当系统A接受到此消息,就认为系统B已经成功接到文件,将不在发送文件了,否则会持续多次尝试发送文件等。

当然,还有的接口就设置的比较简单,当系统A文件发出后,系统A就默认系统B已经成功接收到文件,并不在做发送,或者直接理解为系统A只发送一次文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系统B发现并未收到A的数据,会给系统A发起重新发送的申请等。

类似以上这类,文件接口交互中的传输握手协议等方式,都可以所选择的传输协议,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定义和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通信技术层面的协议规定,都可以根据传输协议的选择而定。

我们常见的传输协议有:FTP/FTPS/OFTP/OFTP2.0/AS2/SFTP等等

通信协议的采用与连接方式有关等。

三、EDI技术的应用简述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数据交互标准的应用,是文件传输接口广泛应用的典型代表。

电子数据交换(EDI) 是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一定标准的报文格式,从一个应用系统到另一个应用系统的电子化的交换,电子数据交换将人为干预降到最小化。一个EDI系统通过内部系统给贸易伙伴系统发送数据只需几秒钟的时间。

为了保证企业间的数据交互规则统一,所以在欧洲、美国等地区,均有统一的基于EDI技术的商用标准。

目前,EDI解决方案在整车企业以及其供应链企业中,在很多贸易行业、运输行业、银行等行业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为支持不同企业的EDI技术应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公司有其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也有很多专业的EDI顾问及相关技术人员,保证EDI技术支持下的文件传输接口方案的广泛应用。

  • 20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