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CB生产干膜与应用工艺

本文详细介绍了PCB生产中干膜的组成、工艺流程、工作环境要求及测试方法。干膜由聚酯盖膜、光阻膜和聚乙烯膜构成,其感光乳剂包括粘结剂、光敏剂、单体等成分。干膜工艺流程涉及酸洗、磨板、烘板、贴膜、对位、曝光、显影等步骤。在生产中,工作环境需保持特定温度和湿度,并避免紫外线干扰。同时,文中还提到了磨痕测试、水膜破裂试验等质量检测方法,以及曝光能量测量和显影点测试的实践操作。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也有所涵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干膜,结合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措施。现对干膜特性和应用工艺作一介绍。以供大家在工作中借鉴。
一、干膜的组成
干膜(俗称),又名干菲林,干膜光阻剂,Dry film。由以下几部份构成:
聚脂盖膜:厚度1mil, 感光乳剂的载体,有隔绝氧气的作用,曝光后剥离。(可耐高温)
光 阻 膜: 厚度1.5mil 感光乳剂,干膜主体。
聚乙烯膜: 厚度1mil, 防止干膜成卷时互粘,贴膜时剥离。
感光乳剂的成份:
A 、粘结剂:干膜的主要成份,是其他各成分的载体,且有一定的“钢性”,而不致膜体过份“散开”。主要影响着显影及退膜的特性(指溶剂型或水溶型)。不同的粘结剂制成的干膜可分为水溶型,半水溶型或溶剂型的干膜。
B 、光敏剂:感光聚合反应初期,通过光源发出的适当波长光线“光能量”的‘激活“。光敏剂将自行分裂释放出“自由基”,从而引发后续的感光聚合过程。
C、单体:感光聚合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单体在曝光过程中会与先前出现的“自由基”发生反应,然后再开始一连串传递式的聚合反应(或称为交联反应)
D 、增塑剂及附着力促进剂:两种添加剂的目的是为增强干膜的柔性和与铜面之间的附着力或抓着力。
E、 染料:目的有二,一是干膜本身在制造时方便检查:二是方便于用以制作图形时的目视检查。最常见的颜色有红、兰、绿、紫等。不同的染料系列,可分为感光增色及感光后褪色两种型式。
二、干膜工艺流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ir123456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